APP下载

高中作文教学三个注意环节

2015-07-20陈坚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18期
关键词:节奏校园作文

陈坚

结合近几年高中作文教学的课堂实践,笔者充分认识到作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举一动,一问一研,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都非常重要。另外,作文教学所涉教学层面应是个广泛的领域,应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舞台。关注作文课堂教学中各个重要环节,对提升作文教学实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结合本人一学年来几次作文教学的课堂实际情况,来具体地谈几点看法。

一、作文教学,重视课前的诊断与分析

在基础年级时,作文讲评课前这个环节处理粗糙简单,往往一发了之。如果是自己批阅,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往往大体上还能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如果遇到阶段考试流水批阅的作文,往往只关注低分作文存在的问题,忽略中间分数段出现的问题,找不到大面积提升作文的方法与途径。高三这学年我尝试先将老师初步批阅过的作文发下去交予学生自行诊断与分析。采取自评,同桌互评,小组研讨等方式诊断个人以及小组在本次作文中的问题。几次运作下来,学生思考积极了,小组间讨论活跃了,慢慢的同学的评语也由枯燥变为生动,由“外行”到“内行”。而作文课堂问题分析环节也由学生的自主发言替代了老师的“武断”。逐渐的,学生参与作文课堂的热情在课前便被点燃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把握节奏》的作文评讲前,我让同学们前一天晚自习,自主分析后再小组讨论。在自己的作文空白处写下评语后再交上来。第二天的课堂上,我首先就把好的评价的作文在班级做了展示。如,许多组学生就指出在作文中没有明确《把握节奏》的内涵即把握什么节奏。另外还有同学指出,立意角度不明或层次浅等问题。如角度太大的,把握人生的节奏,把握生活的节奏等;如层次太浅,把握音乐的节奏,把握练习的节奏等。

二、作文教学,重视课堂思维的激发与调动

语文教育家顾振彪先生曾说:“启动思维操作是牵住了作文训练的牛鼻子。”没有思维就没有灵动的作文,思维训练应是作文训练的一个核心环节。

作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审题时的思维,立意的思维,选材的思维,论证的思维。在课堂上,我尝试先让学生说出拿到作文题时,当时的思考是怎么样的。现在经过自主反思后,新的思考是怎么样的。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铺设台阶,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在互动中不断探究、质疑,使他们的思维火花去相互碰撞,从而产生的思维火花的“亮点”,转化成全班学生思维的亮点,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是教师们应着力关注的课堂教学环节。升格学生的作文中,教师更应在引导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想问题的方法,遵循事件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修改自己的作文。例如,在写《沿途的风景》这篇作文时,班上一位同学作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校园风景的文字:“……进入后我为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宽敞的校园,宁静的气氛,清洁的道路,翠绿的树木,一幕幕映入眼底,浓厚的书香氛围给宁静的早晨蒙上了一层飘缈的面纱。学校仿佛仙境般在模糊的雨气中若隐若现。早晨的校园,静的连掉一根针的声音都听得见”。显然“惊呆了”,这个表达情感变化的短句是后面看到了所写校园景物的结果,那么校园雨中的宁静清新,细雨蒙蒙,绿树林荫,能给小作者以这么大的惊奇吗?显然是用词不当。应该引导学生沿着学生的思路,一路问下去,眼前的景物使你害怕吗?是你感到奇怪吗?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为什么呢?换个词看怎么样?“陶醉了”行吗?教师在不断沿着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修改,要从实际出发,以写真、写实、写情理之中,要顺着学生写作的思路出发,看学生想怎么表达,想表达什么?表达出想表达的内容了吗?为什么?怎么才能表达出来,这个词用的好吗?不好,换什么词好?为什么?比如:“我惊呆了……”是什么使你惊呆了?到这个程度吗?雨中校园的景致是恬静的,清新的,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心旷神怡的,不应是惊呆了,换成“陶醉”了,就与眼前的景物描写相吻合了。

三、作文教学,重视课后的延伸与实践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评讲往往就停留在课堂上,课后这一环节处于“空白”状态。最多让低分的作文复作,就结束了一次作文教学。这样粗糙地处理往往浪费了语文作文教学的许多功能。如德育功能。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备的学科,是一块教育学生的宝贵阵地。记得在评讲《面对自己》这篇作文后,我就乘势让学生写了一篇随笔,写给将要参加高考的自己。因为在高考紧张的复习运考中,学生们的心情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候哪怕对自己一个小小的错误认识就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学生接到任务后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去写,在同学们的随笔中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一位女生,在两次模拟考试中,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步,在她的随笔中就流露出对高考的一丝丝担忧与惧怕。课下我就借机找她谈了话,我说要像你的作文中写道的哪些人——刘伟,史铁生,海伦凯勒,贝多芬……那样也勇敢地面对你自己。听后,她自己也很是感动。后期的学习期间她又找回了信心,成绩有了提升。另外,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实践。现在的学生长期学校生活使他们远离了社会,使他们生活能力变差。表现在对社会一些问题往往没有一个自己的看法与认识,人云亦云。生活中全是家长“包办”,自立能力差。我就有意识地尝试利用作文这块平台,开发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记得在《主流与另类》的作文课堂评讲中,许多同学举了“小悦悦”这个事例,都一致认为那“十八位路人”道德败坏是社会的“另类”。我就当众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记者私下访问中许多人对那位拾荒老太太行为表示不解?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看待?”班上绝大多数同学缄口不语,少数站起来发言的也说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于是,我就让学生去看一下发表在报刊上的评论文章,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度,看问题的深度。另外,平时还多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演讲,作文比赛中,还鼓励他们将自己所写的有关母爱、父爱的作文拿给自己的父母看,增进彼此情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板块。作为一位年青教师,我正在不断地改进自己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提升自己的作文教学水准。力争让自己的作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节奏校园作文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YOUNG·节奏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