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云计算背景下的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

2015-07-19胡雅岚梁阳旭徐剑军高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北京00000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北京00000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年8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老年人

胡雅岚梁阳旭徐剑军高 丽(.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北京 00000;.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北京 00000)

浅谈在云计算背景下的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

胡雅岚1梁阳旭1徐剑军2高 丽2
(1.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北京 100000;2.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随着我国逐渐向人口老龄化社会迈进,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老人日常生活的多样化需求,社区居家养老已成为现代社会主要的养老模式之一。通过云计算技术与社区居家养老相结合的模式,建立基于云计算的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平台,通过信息整合与信息共享等优势,更好地满足老人生活多样化需求,为解决居家养老的实施问题提供新的创新路径。

居家养老;云计算;信息化

一、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中国也正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限制、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美国一份研究调查报告称,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4.38亿。届时,全国每一位老人平均由1.6名工作者来负担,而在1975年则是由7.7名工作者来承担。中国目前迫切需要找寻一条符合中国现有国情的养老方式来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的难题。居家养老以社区为载体,既能满足老年人的归属感,又能给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同时也能缓解中国目前养老资源匮乏的困境,不失为符合中国目前现状的养老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然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

二、养老服务现状

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部分组成。其中,传统的养老模式主要分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日渐增涨,家庭小型化、空巢化以及年轻一代面临的巨大社会压力,传统的养老模式已无法全面适应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1 缺乏来自子女的养老支持和情感慰藉,居家养老功能严重弱化。

居家养老作为我国最为传统的主流养老方式,是由家庭成员自己提供养老服务的模式,养老形式是在家养老。由于持续的低生育率,我国的家庭出现规模小型化、结构核心化、功能虚弱化、关系离散化、风险放大化的趋势,养老问题接踵而至。随着我国快速的人口流动,变相增加了年轻人的赡养压力,家庭抵御养老风险的能力受到极大挑战,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的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导致农村老人和成年子女之间的“赡养脱离”。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半个城镇化”,即职业非农化、栖居城镇化。然而,他们在短期内却难以跨越身份市民化的制度障碍,流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农村“留守老人”估计有数千万之众。社会迅速变迁、人口居住距离和心理距离的拉大,导致“供养—照料—慰藉”的三重脱离,很多农村老人被边缘化。

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而且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趋势,将会给年轻一代带来十分巨大的照料压力。虽说“百善孝为先”,但是面对老年人所需要的长期的、专业性的护理,子女也会觉得分身乏术,导致“照料疲劳”的感觉。因此,以子女照料为主的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

2 机构养老面临经费不足、资源短缺、专业化水平较低的局面,呈现总体供求之间严重失衡的状态。

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政府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在满足养老的连续性、专业性、即时性与对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的照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同时,又存在着规模发展缓慢,床位数量不足;资金来源过于单一,财政负担重,机构条件参差不齐;入住要求以及养老费用普遍过高;设施、服务不完善,专业化建设状况与失能老人的专一业化养老服务需求存在着巨人的反差。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人员严重短缺,现有的专业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3 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处于“分散化”状态,无法面对养老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这一结构性困境。

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包括:民政部门资源、医疗部门资源、养老机构资源、社会组织资源、企业与物业资源、社区资源等,涉及到社会服务的方方面面。目前,一边是社会的养老需求存在巨大缺口,一边是优质的资源被闲置,养老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这一结构性困境日益突出。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强调要“以政府为主导,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解决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分散化”的问题,将成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点及趋势。

三、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网络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提供服务。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取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取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信息技术(涵盖IT和软件)与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结合以上对云计算的描述,可以得出云计算的主要特点,即分布式的计算和存储、虚拟化、超大规模、良好的管理性与扩展性、高可靠性、极其廉价等。

随着产品、服务模式、定价体系、用户认知等相关环节的不断进步,云计算在我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我国“十二五”规划将云计算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目标是提高创新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发展主线是促进加快云计算服务产业化。目前,在我国云计算主要应用于互联网、商业以及科学计算等领域,比如中国移动已正式将云计算确定为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并且建立了“大云”试验平台。目前,云计算在居家养老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应用仍不多见。

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具有专业服务资格的人员,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如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主要实现实行为上门服务和日托护理,使得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能获得专业性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具有灵活、方便、快捷、经济的优点,适合“未富先老”的中国国情以及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传统理念。它是新时期、新阶段党和政府一项攻克养老难题的德政工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居家养老服务相比,具有服务专业、能及时满足老人需求等优势;与机构养老服务相比,具有养老成本低、覆盖面积广、服务方式灵活等优点。居家养老服务既是目前攻克养老难题最经济、最可行的途径之一,也是发展社区服务业、增加社区就业再就业的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促进家庭和谐、代际和谐的重要措施。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既包括工具性的服务,又包括精神慰藉方面的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 生活照料服务。主要通过家政服务的专职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志愿者、义工力量的结对帮扶,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服务基地,开展集中赡养与分散服务等项目,向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生活护理方面的服务。如:为老人做饭、洗衣服、代购物品、打扫卫生、代交各类费用,为老人理发、洗澡、修剪指甲,更换水龙头、家电维修、修理水管、疏通下水、擦玻璃等等。

2 医疗康复服务。依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搭建老年人医疗康复保健站。建立老年人医疗康复档案,定期为老年人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心理咨询,提供预防、治疗、诊断、康复保健等为一体的医疗服务。为需要半护理或全护理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上门护理服务,上门打针、量血压、输液、康复理疗、健康咨询等。

3 精神慰藉服务。主要是上门与老人谈心聊天、心理疏导、读书读报等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等服务。同时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办俱乐部,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健身活动,让老人们在此能够老有所乐。通过社区为老服务设施以及社区专职社工、老年协会、社区义工等人力资源,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开设各类社团沙龙,进行心理疏道、情感沟通等,加强精神慰藉方面的工作力度。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结合优秀义工、健康老人、智慧老人、快乐老人、爱心老人的评选,形成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敬老爱老氛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依托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围绕国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通过云计算技术将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内的服务器、存储及网络等硬件资源以及养老相关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移动网技术、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为辅助方式,构建综合信息共享服务和递送平台,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共享平台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云计算的信息资源整合及管理、跨域协同养老服务信息共享与数据整合等,并建立养老服务基础数据库及养老服务公共连接中心,以此作为养老服务共享平台的数据基础和信息流通渠道。

五、云计算背景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1 养老服务基础数据库

社会养老服务和管理综合信息共享平台中要建立养老服务基础数据库,将养老服务相关各项业务信息进行数字化集中管理。

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将依托中国家养老服务业标准体系的研究内容,将老年人家庭基本信息、健康状况、服务需求等内容纳入其中;同时根据全国老年人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医疗机构数据信息等相关机构的数据互联,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基础的支撑。

2养老服务公共数据连接中心(centerlink)

以云平台为基础,依托应用系统和接口标准实现同其他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整合的功能。如图1所示。

养老服务公共数据连接中心能够实现各个养老服务应用间的数据交换和资源调用,实现养老服务系统内、外不同业务应用间的互通互联,能够充分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基本需求。同时对于已经存在的系统数据,利用数据的抽取、转换、清洗等功能,将这些数据转入统一的养老服务公共数据中心信息平台中,保证数据正确性,为社会综合养老服务提供完整的数据保障。

养老服务公共数据连接中心是老年人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提供方之间实现交互的枢纽,是对外提供对共享数据访问的应用接口。

当老年人的需求进入本中心后,数据中心会调用老年人的养老基础信息进行匹配,并将老年人的需求智能转发至相关的服务提供方,如老年人如果有订餐需求的话,数据中心将会将订餐需求接到老年服务餐厅,实现供需对接。

3 养老服务技术支持系统

在整个社会综合养老服务和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中,要建立健全的技术支持系统,其提供如下服务:

老年人健康预警:建立对老年人基本健康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可以对老年人的健康发出预警信息,防患于未然;对59岁老年人的信息在系统中自动提醒,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实现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

服务跟踪评估:对老年人接受的服务进行跟踪和评估能够形成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服务加盟商管理:对于加入到本平台中服务加盟商,平台要有专门的服务加盟商管理模块;

老年人数据统计分析:针对老年人基础数据库以及服务需求等信息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形成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化养老服务方案;

GPS定位:平台利用卫星网络可以提供老年人的定位服务,在遇上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迅速准确的提供救助服务。

结语

受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传统养老模式的探讨, 分析其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结合云计算的特点以及优势,设计出一种更适合我国“未富先老”国情的在云计算背景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满足现有社区居家养老的需要,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日趋完善,此模型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更符合时代的要求,更加充分地发挥出它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等优势,成为社区居家养老的趋势。

[1]王蕾.我国政府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 27(02):148-151.

[2] Layne K, Lee J. Developing fully functional E-government: A four stage model[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1, 18(02): 122-136.

[3] Welch E W, Hinnant C C, Moon M J. Linking citizen satisfaction with e-government and trust in government[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005, 15(03): 371-391.

[4] Tat‐Kei Ho A. Reinventing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E‐Government Initiative[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2, 62(04): 434-444.

[5] Chen Y N, Chen H M, Huang W, et al. E-government strategies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n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and case study[J]. Journal of Glob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JGIM), 2006, 14(01): 23-46.

[6] 汪玉凯.中国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J]. 新视野,2002 (02):54-56.

[7]卢青, 樊松林. 论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J].中国信息导报,2004(03):18-19.

TP31

A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