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探讨

2015-07-18刘丰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1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教学内容

刘丰

集宁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探讨

刘丰

集宁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根据现在教学的实际状况,制定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我国高校的计算机水平已经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更趋于科学和创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新的教学改革的思想让教学更具有实用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培养学生人才方面也更具有深远的作用。是现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和实践还需要更多的探讨和研究。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我国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跟随着信息化建设大发展的步伐,适应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需要,适应信息化建设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不仅仅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有所创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也做了很多的改进。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多年的教学状况来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有很多的问题存在。

1.1.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不同

目前国内很多的中小学生普遍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但是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各个地区的生活水平不同所导致的。近年来计算机课程得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门课程在实践上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计算机的教育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提高,一部分学校能够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而另一部分学校则更不上步伐,就会导致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着差距。教育部对计算机教学不断的提出更新的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硬件和应用软件更新比较快,这也就需要任课老师不断的学习新的技术,不断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大纲、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不断的研究。因为教师接受新的计算机技术的能力有很大的差异,也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的不同。经过调查,来自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计算机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会感到计算机课堂的内容太浅,而计算机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又会感觉课堂上的内容听不懂。这也给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1.2.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差距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是面向应用的教学,加强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普及计算机技术,注重教学内容的融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搭建需要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由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只是为了提高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单纯的把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使用,所以他们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应注重应用和实用性。但是目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内容都过于的完整和系统,不是从学生的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的,授课的内容一般从计算机的语言,操作系统的发展,等理论授课内容开始的,这些理论授课的内容非常多,很难突出重点。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的内容都不是面向应用的,而是很多概念和术语,这样使学生原本认为是非常有趣的一门学科变得十分的枯燥。

1.3.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陈旧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差

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进行了不断的教学改革,但是教学内容的表达趋于直观,增大了课堂信息量,这样虽然达到了基础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却存在很多教学上不足的地方,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认识的不足。所以很难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这些也说明教学内容还过于陈旧,不能与时代接轨。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只是来自于课堂上的教师授课。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导致学生缺乏如何去学习,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还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这样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也不能够获得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通过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分析,了解到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我们必须对现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培养优秀学生,分类指导学生,达到教学最佳的效果。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措施。

2.1.根据学生的不同计算机水平,进行分类教学

新生进入学校,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设计一些基础理论和操作题进行水平测试,测试合格的学生进入分类教学的实验学习班,学生进入实验学习班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进度安排、教学的分配及上级操作训练等均要实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没有通过测试的学生则会留在正常班级,按照正常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这种分班教学的改革的好处在于,根据现有的资源,对不同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学生开展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这样有利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实施。

2.2.采用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教学模式

过去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与实践想结合,实践想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完成任务的方法进行教学,不断的在任务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实用的案例导入到任务根据案例进行实践操作,把案例的操作贯穿于整个实践课程当中。这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3.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地发展,计算机在各方面都发生着巨大变化,计算机的知识点,在广泛的学科领域中以网状形式连接。以往的计算机教学都是遵循先基础,再提高的模式。但是从现在计算机应用角度来看,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再结合课堂的内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例如:EXCEL表格的制作、简单数据库的创建。如果是网络或者软件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数据库,和程序页面。这种教学内容的设计,不但让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

三、计算机基础分类教学的实施

分类教学的实施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教学。分类教学实验班都配有投影仪,教师可以一边讲一边实践的形式进行授课。老师在讲解的同时,学生也可以直接操作。这样的教学内容的实施,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课上的教学的互动,也是分类教学的实施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当中提倡做作业,布置任务。这里提到的作业不是传统的作业,而是一些大作业,让学生通过大作业的完成,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多作业需要多人完成,在完成这样的作业过程中,还可以培养以后工作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也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关键因素。面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模式变为主动去接受知识,主动去学习新内容的主体。教师起到对学生促进的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内容学以致用。教师如何具备这样的素质,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计算机水平,把自己的主要任务都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上来。同时,教会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在处在互联网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学到教科书中的课程内容,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上查询到自己想要获得的学习信息,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加了,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完全的掌握在学生自己手里,这也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靠自己去完成知识的学习,避免传统教学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学生对获取知识更加的积极。

总结:

通过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探讨,了解到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是参差不齐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回面临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1]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01)

[2]李敏.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

[3]陆士侠,朱俊.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4]张杰.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分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03)

[5]吴香兰.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新思路——考证促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7(03)

[6]蔡盈盈,荀珂.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0)

刘丰(1988-),男,集宁师范学院工作,助教,硕士在读,籍贯:内蒙古清水河县,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应用。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