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书育人

2015-07-17梁建祥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教学过程语文

梁建祥

摘 要:在学科教学中注重教书育人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语文教学首当其冲担负了这一神圣使命。

关键词:语文;教学过程;教书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77-02

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优秀语文教师和普通语文教师的区别在哪里?是什么造就了优秀语文教师?是能力?是热情?还是……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以现在的观点理解这句话,就要求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道”,也要“授业”、“解惑”。实际上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书”,也要“育人”。但现实教学中,我们很多的教学却简单地停留在解决疑难问题上,单纯地以教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他们把一切的教学纳入中考、高考的轨道,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哪怕将来有用,也弃之不顾,更不用说多花点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引导了。只要求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让学生听,只是塞入。而这也只能训练出一批批书呆子。这样的教师充其量也只能叫“教师匠”。而好的教师则在教好书的同时,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特别是思想生活上的引导。我想,这就是优秀语文教师和普通语文教师的区别。

当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因此,“教书育人”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为突出。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越发凸显它的重要性。因为语文学科的多功能性,它的教育任务是多方面的。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核心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且语文还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明显的边沿性,它的教育还应有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文学教育等。因此,语文素质教育就要求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欣赏能力等,丰富学生各方面知识,得到正确的思想引导,较好完成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书育人的目的。那么,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要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基本的读写能力是必需的,听说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也不能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未来社会中越来越重要。未来社会,由于新技术的应用更加迅速,职业流动频繁,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将被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所取代,教育将延伸到人的一生。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读书作文与人格培养协同,是现代语文教育必须持有的观念。

可我们的语文教学几乎只向语文教科书要质量,一学期读二三十篇课文,写七八篇作文,如此单一的教学渠道怎能学好语文?教学中不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阅读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支解课文、琐碎讲析、满堂讲、满堂问泛滥成灾。其结果必然是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不少教师让学生在各种习题编结的冰冷链条上爬行,四周是漫无边际的文化荒漠,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偏离了语文知识、能力、习惯综合发展的目标;重读写技能的机械训练,轻学生人文修养、整体人格建构,偏离了语文学科工具性教育、人文教育、人格培养综合发展的目标。语文学科的本来面目被扭曲,导致了学生语文素质、人文修养、人格建构的全面失落。因此,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施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研究的共识。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实现。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激活他们已有的知识,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在讲解与启发之间维持一种“必要的张力”,发挥主导作用。教师是为了学生走上讲台的,讲台不是你表现的舞台,而是学生施展才能的地方。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启发、引导、点拨,为学生的学服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2、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 ;授人以渔,可享一生。”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和学习语文的方法体系,制定一个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的学法指导计划,把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如概括学法、展示学法、迁移学法、指点学法等,让学生自己会学。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独立思考、勤动笔墨、触类旁通的良好习惯。 要将课内读书与课外读书结合起来。让学生到图书馆去,到阅览室去,到大大小小的书店去。让他们课上学读书,课外爱读书,会读书。

3、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全体学生心旷神怡,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4、提倡质疑问难,促学生好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质疑可以使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有了质疑问难的方法、习惯,就具备了发挥主体作用的先机。在语文教学中,对待学生的不同质疑应进行不同的处理,特别在解疑中要打破教师包办的局面,有的可启发学生相互解疑,有的可引导学生自己解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主要采用以下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品析词句,渗透思想教育。语文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些内容都寓于具体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人物、事物、景物之中。因此,教师可引导孩子从语言文字入手,采取富有变化的阅读方式,品析词、句、段、篇,使课文描写的人、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发挥课文内在的思想性,使学生在理解人物的精神,事件的意义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教育。

2、深挖教材,加强品德薰陶。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

3、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另一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演讲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总之,现在语文新的课程标准已出台,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更加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增强学生应用和感悟语言能力的同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健康人格,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它突破了学科中心,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注到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切实体现了以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一句话,我们现在的教学都应该为学生终身教育打下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教学过程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教书育人
篆刻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试论民办高校教书育人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