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2015-07-17杨岑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学体育能力培养课堂教学

杨岑

摘 要: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注重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体。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会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体育锻炼的能力,使之终身受益。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44-01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是体育教学的核心。所谓能力指的是知识、技术、能力和智力的有机结合,体现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指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独立锻炼身体等方面的能力。如果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到锻炼身体的实践中去,对某一动作技术,同学间能提出不同的见解,最后又能很好地完成,这就是体育能力的具体体现。那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主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现谈几点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抵抗挫折的能力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人为地设置“困难”,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经历挫折,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战胜挫折的愉悦。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教育,同时还要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活动以及个性特点,都表现得极其直观、具体、生动、鲜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知识层次、社会阅历及家庭情况等不同,学生对挫折的忍耐力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在创设挫折情境时应特别注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摆脱困境。特别提起注意的是对待那些父母离异的学生,残疾学生,心理障碍的学生,越轨和能力不强的学生,所采取的方法一定要谨慎,切不可草率行事。在进行挫折教育时,不能过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层层推进,逐步提高,让学生自己选择内容去尝试,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使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坚定信念,在成功中寻找喜悦,养成遇到困难、挫折时永不言败的优良品质。

二、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生活的重要手段,是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表现。现代社会通过“合作与交往”,发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独生子女众多,自我中心倾向比较突出。加强对青少年合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学是一种群体性的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解放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力量,应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教师更要注意调和学生之间的各种矛盾,引导学生互相尊重,互相交流,互相合作。课堂上,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讲一些有关合作的故事,讲一些合作的益处,使他们认识当今信息社会,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力量才是强大的。

比如在平时的分组活动中,学生之间不免发生矛盾,我处理的方法是让矛盾双方说原因,小组全体讨论,提出解决办法。例如,在一次篮球活动中,有队员不让小A参加其小组,小A向我求助。我让双方说明原因,原来小A拿球总是一人运球不传球,单打独斗,造成小组失败,其他成员有意见。如何解决呢?我让大家讨论,最后小组同意小A参加活动,而小A也向所在小组同学表示歉意,同时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从矛盾的产生到问题的解决都由学生亲自参与。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使学生自觉地采取相互配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合作意识得到强化,合作能力与协作精神得到培养。

三、自我锻炼的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体现。那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途径主要有哪些呢?

1、加强重要性教育,明确锻炼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体育课对学生成才具有极其重要作用的思想,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体育同经济、政治、军事、科技一样,是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则国强。体育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勇敢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重视信息反馈,保持继续锻炼的热情。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价。比如,在进行1分钟运球上篮教学时,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练习而达到这一目标。阶段练习结束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自我锻炼成绩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指标完成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从而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3、实施目标管理,激发锻炼兴趣。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各地随之实施了科学规范的目标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重视目标教育,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我锻炼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总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不应只注重教会学生各种运动的技能技巧,还要加强培养他们组织活动、适应环境、交流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才是我们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体育能力培养课堂教学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