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

2015-07-17张海燕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故事儿歌识字

张海燕

摘 要:读书必先识字,这是大家所共知的道理。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过好识字关,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从而使学生能掌握识字规律,多识字、多用字,进而达到会读、会写、会听、会标新立异。我主要通过儿歌激情、游戏激情、故事激情这三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在识字中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识字;儿歌;游戏;故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90-01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但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学生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美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如果使学生简单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教育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由此,我认为,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从而使学生能掌握识字规律,多识字、多用字,进而达到会读、会写、会听、会标新立异。我就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儿歌激情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识字与写字”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由此可见,学生识字如何,兴趣是入门的最好老师。因此,要使学生能识好字,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充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教师的教法只是灌输,学生只是被动的容器。因此,教师教识字无方,只是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学生识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佳。我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过去的教学经验,豁然开朗。我懂得,要搞好识字教学应不拘泥于传统,应在识字教学中有创新。

我先从理论上去找依据,从教育学、心理学、儿童身心在不同年段的特点,结合教材去探究。同时,充分吸取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上有益的经验,为我所用,结合学生实际,去粗存精,决定在识字教学中尝试创新。我经过深思熟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实际,在识字教学中,把呆板单一的识记内容变为朗朗上口的儿歌,何乐而不为呢?想法与实际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但经过不懈的努力、长期实践,其收获令人鼓舞。

1、利用儿歌,发挥想象,区别字形,加深记忆和理解。(1)形近区别。例如:我在教“石,右”这两个字的区别时,为了让学生记住字形,仿效《水浒传》中的主题歌变出“该出头时就出头啊,石字出头就是“右”。(2)偏旁区别。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区别“洼、哇、娃”时,编儿歌:“哇声要张嘴,洼池要装水,娃是妈的心肝宝贝。”突出“口”字、“氵”旁,”“女”旁,以使让学生根据形旁记住字形。

例如:我在教学生区别“清、晴、睛”时,编出儿歌:“溪水透明就是清,太陽当空就是晴,目作偏旁就是睛”。我编后,随即举出两对字形,让学生仿效编儿歌。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后,学生马上找到了编儿歌的立足点。例如,我让学生仿效老师编“峰、蜂”,“湖、蝴”这两对字,学生稍加思考后,随即脱口而出:“蜜蜂是昆虫,山尖就是峰”。

除此之外,我在课外作业中还特意安排让学生编儿歌,编给家长听,征求家长建议;编给哥哥姐姐听,请他们指点。

2、利用儿歌,抓住字形重点,突出部件。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它的某些笔画有其特殊的意义。写好汉字的笔画,既是写好汉字的关键,突出难点。我在教学时编出儿歌引起的极大兴趣,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如:我在教“兔”字的部首,刀字编,随即我为学生编出“小白兔长耳朵,背着镰刀去干活”。如我在编“害”字时,我编出:“头戴宝盖帽,三横缠住腰,一竖插到口子字。”对于这样字形较难掌握的,通过部件突破,刻意创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同时,我也布置一些字形较复杂的,让学生去思考,如何编出儿歌掌握字形。

利用儿歌识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的做法是:学习儿歌——学编儿歌——自制儿歌,从而达到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其结果是利用儿歌,识字教学效果好。学生记忆字形,掌握汉字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得到启蒙。

二、游戏激情

游戏是小学生特别喜爱的活动,把识字教学贯穿于游戏之中,寓教于乐。我通过对本班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的分析决定在识字教学中尝试组织了学生做游戏,在“交朋友”的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又收到了学生能够识字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了“清、请、情、晴、睛”字后,为了让学生区别字形,掌握字形,在我的独白和音乐的伴奏下,让扮演春姑娘的同学走上讲台,做出相应的动作,当我独白到:“你听,春姑娘踏着轻盈的步子来了,她花枝招展,美丽漂亮,伴着和煦的春风来到人间。青青的小草从地里钻出来,张开她那美丽的笑脸,那么谁愿意和她交朋友呢?”于是头戴“氵”、“讠”、“忄”、“日”、“目”偏旁头饰的学生依次与“青”交朋友,让同学们识字、区别。学生在表演中识字,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参与性、积极性,使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字的组成,字的意义,启迪了学生思维。

三、故事激情

在故事的听众和故事的创编这两个角色中,学生更愿意选择后者,编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也最喜欢。他们看着一个个生字,在老师的点拨下,能用一、两句话的小故事帮助记生字。

一次教“码”字,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这个字的,有的学生用换偏旁法,有的用熟字组合法,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河边有一匹石头雕的马。”我立刻表扬了这位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其他学生受到启发和鼓舞,纷纷效仿。

例如:伍:五个人排成一行队伍。钉:丁叔叔用金属做了一颗钉子。闷:心被关在门里,不能出来,它觉得很闷。

虽然这些故事不如作家写出来的故事吸引人,有些好像还不合逻辑,但这是学生自己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探索的结果,学生记得牢固。识字教学任重而道远,只有教师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喝创造性,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故事儿歌识字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