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15-07-17次仁扎西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效率小学语文课堂

次仁扎西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我国全面的展开,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搞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84-02

小学语文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学好语文对学生将来的人生发展与审美修养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是对学生直接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构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该是如何实施教学策略,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呢?

一、从转变教学观念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都是一直沿用传统“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被忽略,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手脚,教师往往只注重课本知识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无法充分融入到学习中来,只能被动接受,这就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下降。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思;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 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这就给我们充分的阐明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也要求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做相应的变动,其中直接指出的就有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开学生的手脚等等。因此,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不应在是传统以“教”而“教”,向着学生考试出发的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地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积极地在教学中发挥好课程改革指导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角色,明确学生的主體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语文知识的价值,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备课是每位教师每天都要开展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过去的语文教学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教师只是充当了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只要把知识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学生,就算完成了任务。新课改提倡“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教材文本,根据教材的内容深入研究,吃透教材,领会作者的意图,明确教学目标,挖掘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取舍,抓住文本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去很好地学习。由于每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差异,他们的性格也有所不同,所以,语文老师还需要结合所授课班级学生的特点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设计,做到在不同的班级形成不同的上课风格,争取让每一节课都是饱满的、成功的。此外,备课不应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教学中,教师在积极地搞好课前备课的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课下做好课前预习,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会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时学生就会自己动脑筋去寻找答案,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就会得到锻炼,并会养成自己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这样,通过教师的充分准备,学生的课前预习,我们的课堂教学会很快的进入一种学习、研究状态,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三、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活动的动力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语文的必要保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效率是否提高,一个是教师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否对学习产生乐趣,课堂若是死气沉沉,学生个个无精打采,那么还谈什么学习,更谈不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学生一旦对所学的课程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对知识的渴望,进而主动的去学习掌握新知识;有了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身贯注的积极思考,这样所学的知识就能迅速的牢固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就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许多许多,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把握激发时机,积极地从以下几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合理运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开始,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课堂导入的好坏,将会决定着整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备课的时间,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在搞好课堂导入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之踊跃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氛围中,提高教学效率。在导入新课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课以充分的结合导语,即新课教学时的“开场白”, 也叫课“引子”。使之能起到引起注意,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较快进入学习状态的作用,通过导语去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教的目标迅速转化为学的需求,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听故事是其一大特征。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运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师自己根据教材编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

2、通过设计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材料。”只有亲眼目睹,身临其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感官思维的活动,激发其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情境是教学的直观体现,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在通过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教师还应精心的给学生创设情境,以此来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选取的知识符合小学生知识偏好的重要性,同时构思好教学情境,如《观潮》一课中,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的局限性,所以无法想象潮来潮落的波澜壮阔景象,教师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应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亲眼目睹感受一下潮来时的奔腾、冲击景象,感受潮水的壮阔和气势,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此外,教师还应多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各种实践课程活动。如在具体课程中布置讨论课题,进行朗读比赛,故事分享,脑筋急转弯,角色表演等等,使学生在认识到自己主体地位的同时,好奇心、兴趣、爱好和求知欲得到完全的体现,进而教师再因势利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愉快地学习。

四、开展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探究式学习也被称作研究性学习或者是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科以及生活中选择主题并通过创建与学术研究相似情境的形式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收集信息、实验操作、交流探讨等方式来寻求解答的过程。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推动下,探究式学习成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学习目的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探究的方向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探究的方法则具有合作性与整合性,它要求教师成为和学生平等共处中的首席,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符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不断的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指的就是学生不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转而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自主获取各方面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多元反应与独特体验,提倡自主探究学习使小学生个体在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体现的前提下,以探索、研讨为基本途径,进行文本解读,获取知识技能,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的得到强化。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自学预习提纲,或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的方式等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学习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学习模式。小学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儿童合作行为的能力,是其将来成功适应社会的基础。罗马的哲学家塞内加说:“当你教别人的时候,你就相当于又学了一遍。”师生可以通过合作获得工作经验和学习经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教师还应进一步的把探究学习模式进行升华,积极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渐渐的提高。为了有效的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共同进行分析探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及时表扬参与探究活动的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对学生持肯定态度,能逐渐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发挥小学生的最高水平,另外还能促进学生互相鼓励,互相借鉴,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在这种参与性极高的学习模式中,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五、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它是一门语言艺术,是人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媒介和工具,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寄托了人们的情感归宿。课堂的教学是基础,课外的实践是补充、是提高,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学生的课外实践,不能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将封闭的课堂教学拓展到社会生活,让学生回归生活,促进教学生活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生活问题,实现学以致用,变知识为能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知识无处不在的魅力。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积极组织一些语文实践活动,例如:故事会、演讲比赛、读书活动、作文比赛、参观活动、展览活动等等,不断的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总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语文教学同样也不例外。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还有许多许多,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改革、创新改革,不断改善教学模式,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大偉.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效率小学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