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要从学情出发

2015-07-17王丽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情小学语文教学

王丽

摘 要:学情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某一内容前的真实状态,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及其发展变化,灵活地调整教学的宏观思路或具体策略,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情;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32-01

一、课前了解学情,设计弹性教学方案

我校语文组曾组织过以《凡卡》一文为教例的教研活动。

《凡卡》该教什么?教师们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依据《课标》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建议”,梳理出教学目标为:(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2)领悟作品的表达方法,包括对比、反衬、暗示等。教学重难点则为:了解凡卡在信中所述的苦难,理解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凡卡》要学什么?“这些”是不是学生想学的?教师们在某班做了一次学情调查:自读《凡卡》一文,回答“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疑问?”让学生写在纸上,交给老师。

根据调查反馈分析,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能读出凡卡在鞋匠家的悲惨生活。但普遍对第11至14段内容缺少理解表述,有的直接指出第13段讀不懂。有少数学生对某些细节有感受,更多的是对细节提出了质疑。如第2自然段凡卡担心什么?叹气时想什么?为什么凡卡愿挨爷爷打不愿挨老板打?为什么凡卡老向窗户外面看?

经过分析整理,教师们对学生学习《凡卡》一课的阅读状况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不需要教师指导即可读懂的是第8自然段,阅读难点是第11至14段及与全篇的关系;学生对文章某些重要细节不理解或者是看不到,这些内容是阅读的盲点。由此推断出,本课学习需要提升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全文内容整体把握。

《凡卡》该如何教?明确了“学生已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及“想知道什么”,三个板块的弹性设计水到渠成地诞生了。

板块一:读信的内容——走进凡卡的悲惨生活。板块二:读插叙的内容——走进凡卡的梦幻世界。板块三:读作者的叙述内容——体会文章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凡卡》教得如何?课堂上,朗读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交替使用。学生不但理清了文章纵横交错的三条线索,感悟到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深切地感悟到语言的精髓。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以上案例告诉我们,学生会的反复讲,不会的没有讲是教学的“无用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制订一定要基于对学情的准确把握,不能单凭教师的主观判断。唯有如此,才能设计出富有弹性的教学预案,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课中关注学情,落实以学定教

关注学情,既要“兼顾两头”,又要“照顾中间”,体现教育的终极关怀。要用热情宽容的心去转化弱势群体,展现教师的教育美德。

1、对于差生,要让他们 “乐中求学”并在课堂上“吃得了”

(1)当他们在课堂上回答出错的时候,老师不要忽略他们的答问,要尊重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并及时纠正,不要错失了提升他们的机会。(2)当他们在课堂上开小差或不知所云的时候,我们要迅速调整学路,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他们唤回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并想方设法降低难度和要求,让他们乐于接受,能够接受。

2、对于中下学生,要为他们铺设台阶,让他在课堂上们“吃得好”

(1)比如:针对某一问题,当发现很多学生都在举手的时候,老师要尽量给中下生表现的机会,因为他们答对了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兴趣马上就来了。如果你老是抽好的学生答问,那他们就只有“陪读”的份儿了;(2)当学生为顾及面子应和举手,未加思索而人云亦云的时候,老师要随机应变,要想方设法去耕耘那片假象中的“荒芜之地”。我们要抓住这个师生互动的好机会,走近他们,俯下身子,侧耳倾听,看他们需要提供那些帮助并参与其中,帮扶他们化解疑惑。

3、对于优生,要为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在课堂上“吃得饱”

比如:当发现他们在课堂上无所事事的时候,老师要及时给他们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提问或发言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并把他们好的学习经验加以推广。

三、课后反思学情,总结修订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从学生的活动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等方面来评价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考虑教学策略还有哪些需要修改或补充,以便及时修订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笔者曾听过一节一年级语文课,内容是教学拼音ai ei ui。课始,教师播放录音故事《龟兔赛跑》。(大概用时三分钟)师:刚才的故事里藏着三个复韵母宝宝,小朋友认识吗?学生有的说gui,有的说ao,有的说p,教室里显得有些嘈杂。没有学生正确地说出这节课要学的三个复韵母,最后还是教师揭示了课题。随后,教师又出示了一张树形图片。师:知识老人给我们送来一棵知识树,树上结满了知识果。(教师出示ai ei ui的图片,贴到树上,学生齐读) 师:猴哥哥带着声母b p d来找ai了,小朋友读一读。(学生拼读)…… 师:跟我念:“bai枝头玉米别乱掰,dai上课专心别发呆,pai伸出小手拍拍拍。” (随后ei ui的拼读,教师也采用了同样的教法)最后是两个游戏环节,开火车和摘苹果……

从“游戏反馈”环节看教学效果,大概有六成以上的学生不会读或读不准音节。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学失败呢?一是一部分学生的语音和普通话语音有着比较大的差别,学生受方言和乡音的影响,在拼音学习中会产生很多特有的语音问题。二是教师较多地关注教学的趣味性,而忽视了发音方法和要领的有效指导。于是,教师改进了教学策略:借助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拼音基础,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发音方法和要领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拼读困难,达成“准确拼读”的教学目标。

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在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的基础上实现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树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观,关注学情,注重生成,让学生敏捷的思路、独特的创见来激活全班同学和教师的新思维,使语文课堂成为孕育发展性人才的沃土。

猜你喜欢

学情小学语文教学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