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发展为本 引导学生自主学

2015-07-17洪彩治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生发展引导自主学习

洪彩治

摘 要: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学生生命的发展需要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互动生成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关键词:学生发展;引导;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07-01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知识是第一位的,也即,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课堂上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而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学生生命的发展需要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互动生成来实现。基于以上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努力创造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善于创设“学”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一、诱发兴趣,让学生有参与的动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惊奇、疑问、新鲜、亲近等情绪,使学习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高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学习课文前,我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播放一段地球在宇宙中运行的录像,让学生感受地球的美丽及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再播放一段《地球在哭泣》的录像,让学生感受地球承受压力沉重,带着问题与思考,以全球观念和环保意识去学习课文,为他们主动感知、理解、记忆创设条件。

二、把准目标,让学生有学习的方向

明确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课前出示目标,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依据,使学生有章可循,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根据学习目标,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我针对课文感情真挚强烈的特点,放手让学生反复自读课文的有关部分,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理解,入情入境,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引导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参与

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造意识。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生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等讨论材料,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发表不同意见,例如《马踏飞燕》一课的教学时,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作者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句话没有说明是左右哪只后蹄;第二自然段描写铜马外形的顺序混乱;重点段——第三、四自然段都采用设问的形式构段,方法单调。我积极地给予肯定,并热情地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案去修改课文。这时,一位同学将“马的后蹄”改成了“马的左后蹄”,还有一位同学把第四自然段改成了总分的形式……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空前活跃,创新意识得到极大的保护和培养。

四、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

新基础教育的观点认为课堂中师生活动在时态上是“双边共时”的,本质上是“双向沟通”、“多项沟通”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中,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条件,可以使学生树立小组合作的理念,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不是充当旁观者,而是与小组同学融为一体,教给组织讨论方法;当学生碰到疑难问题或有争议时,教师应随机给予点拨,激励,放手让学生各抒己见,小组同学互相补充、直至问题解决。例如教学《西门豹》一课时,西门豹到了邺县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他就向老大爷问了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我分别让四个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抓住课后思考题3中的三个重点句子,比一比哪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最后通过引导点拨,集体讨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优化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创新

教学中问题的出现,能促使学生产生疑问,而发生认识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产生思维的欲望。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创新的开端,也是创新的动力。例如,我在教《曹冲称象》一课时,我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比曹冲称象更好的办法?”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创新的热情。一个学生说:“拿几个大瓢把水从船外舀入船内……”另一个学生说:“我不用石头,用泥土,因为用石头比较麻烦,而岸边就有泥土,取土方便。”又一个学生说:“我既不用石头、泥土,也不用水,我要用人,因为人听指挥,叫上就上,叫下就下。”可见,学生的回答,都闪烁着创新的火花。又如,我在教完《司马光砸缸》一课后,我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其它办法可救出缸里的孩子?”问题提出后我并不急着让学生回答,我紧接着问:“这个问题有一点难度,谁能试一试?”这样,使学生沉浸在思维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設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把学生看作一座座智慧的火山,开放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引爆在传统教学中压抑多年的学生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叶 澜.“新基础教育”研究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

[2] 许海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6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引导自主学习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