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师有道 道在何方

2015-07-17胡丽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师道思考教育

胡丽

摘 要:师道一直是中华文明崇尚的美德,本文为阅读《师道逶迤》后对师道的几点感悟,文中具体阐述了师道应该具备的几点要求,同时提出了培养师之道的方法。

关键词:师道;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32-01

在教育教学之余有幸拜读了《师道逶迤》这本书,它都是收录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为师有道,道在何方?早在唐代韩愈的《师说》中就说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幼儿接受知识的直接教育者,对于幼儿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人格、思想、品德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师有道,幼儿成。作为老师必须具备“诚、爱、学、同”之道。

一、“诚”之道

为人师者需有诚心。所谓诚心,就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从内心深处认可教育事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力求做好自己的教育事业,不求做到最好,但一定要尽心尽责,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在三尺讲台上对自己的事业有着崇高的认同感与成就感,这样我们就会拥有足够的热情与活力,诚心诚意,一心一意的教书育人,把幼儿培养成有文化、知荣辱,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们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的责任,提高教学意识、能力。歌德说:“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知道你的价值。”奉献是人类世世代代所崇尚的道德品质,也是正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奉献,给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最终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前段时间看到新闻报道扬州大学93岁高龄的老教授还坚持站着给学生上课,想想我们的前辈,我们作为后者不应感到肃然起敬,责任重大吗?

二、“愛”之道

为人师者应有爱心。爱心是《师道逶迤》一书中表达的重要思想,研读之后让我再次认识到爱心在教育教学中的至关重要。爱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爱幼儿,二是爱自己。爱幼儿又具体有严与慈,

1、爱幼儿

俗语说:“严父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说的就是严的重要性。如今社会,一个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中普遍的娇生惯养,从而导致一些孩子比较自我,不容易与人相处。而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又是孩子们接触学校教育的第一教育者,所以适当的严又显得尤为重要。不严,懒懒散散,松松垮垮是培养不出栋梁之材的。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一定的规矩并让幼儿们主动去遵守,让他们懂得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随意去做是他们未来成才的重要前提。但也不能无原则的严,要做到严而有度,否则就容易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抑制他们的创造力,甚至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和人格。其次是慈。幼儿刚从家庭生活走进学校生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他们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并且我们要尊重他们,无论幼儿是优秀还是顽劣,我们都不能将他们区别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特别的地方,我们应善于发现,并多加鼓励,引导与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这样才能与孩子们亲近,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赢得幼儿们的爱。切记易怒易暴,言行过激。

2、爱自己

何为爱自己?有句老话说的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懂得爱自己的人才更能理解如何去爱别人。怎样爱自己?第一点肯定是爱惜自己的身体,爱惜身体是对生命的敬畏,作为一名教师,当我们有着健康的体魄,精神饱满的站在讲台上时就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其次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爱自己,爱自己的尊严,爱自己的名誉。“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我们的幼儿还没有能力去完全的区别好坏,这就使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幼儿们的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有原则的教师。遵守教师职业操守,一句话,一个举动都是一个人素养的外化,教师规范自己的言行,就要从细小之事做起,讲文明话、做文明事,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同”之道

为人师者需与幼儿共同思考。何为共同思考?就是站在幼儿的角度积极与幼儿交流,鼓励幼儿自由思考。这是我在《师道逶迤》一书中感悟最深的地方,也是我认为现代教育最重要的内容。现在中国的教育从根本上说还是应试教育,学习很大一部分目的是为了考试,但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始终明白一件事,什么是学生?台湾高震东校长解读学生的含义是:凡事求学的人,我们都称他们是“学生”。“学”就是来求学,具体又是学什么呢?学“生”。第一是学“生活常识”,第二是学“生存的技能”,第三是学“生命的意义”。所以这让我们明白幼儿想要生命有价值,首先幼儿要学会生活常识、生存技能,这里就包含着独立生活,与同学友善相处,照顾好自己等,并凭此在社会上能够独立生存。教育应该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我们作为教师不能为了急于求成,达到教学目标而对幼儿进行强加束缚。教育是一门智慧也是一种艺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应该在于开启幼儿的智慧,健全他们的人格,让幼儿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使之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在教育教学中的很多时候,我们在审视幼儿问题的答案时总是会选择符合自己课程性质所需使用的答案,而忽略其它的答案,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我们几乎从来没有随着幼儿的思考去探索他们的生活,很少想到幼儿走向独自学习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但我们应该明白人类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人类会思考,我们不能用火车导轨式的教育来限制幼儿的创造力,由一桶水到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才是教师应该有的追求。

读完《师道逶迤》这本书,它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与思考,让我看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责任。同时也让我认清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 姜美玲;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20).

[2] 高潇怡,庞丽娟;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2007,(03).

猜你喜欢

师道思考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以“师道”重塑社会风尚
浅议“师道”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从《师说》看唐代“师道不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