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剧《猫》的第十五次重生
——中国版《猫》的中国元素运用分析

2015-07-17金云霞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450046

名作欣赏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文版音乐剧服装

⊙金云霞[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450046]

音乐剧《猫》的第十五次重生
——中国版《猫》的中国元素运用分析

⊙金云霞[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450046]

音乐剧《猫》中文版于2012年8月在中国的上海大剧院首演,成为该剧在全世界的第十五个语言版本。该剧在中国巡回演出,大获成功,除了音乐剧本身巨大的魅力外,中国版《猫》处处渗透出的中国元素,也是其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研究分析音乐剧《猫》中文版的中国元素运用,为中国音乐剧产业的国际化生产提供借鉴。

音乐剧《猫》中国元素分析

1981年5月11日,音乐剧《猫》在英国的新伦敦剧院首演,这部作品用梦幻般的舞台、天工巧裁的舞台服装和精湛的化妆,再加上优美的音乐和特色各异的舞蹈场面展示了猫的神秘世界,《猫》迅速成为世界观众最喜欢的音乐剧作品之一。而后《猫》在世界各地连续演出了三十二年,被翻译成包含英文、意大利文、德文、日文、匈牙利文、芬兰文、瑞典文等在内的十四种语言,在全球三百座城市拥有了超过七千万的观众。之后的音乐剧《猫》不仅荣获托尼奖七项大奖,同时还获得了美国、法国的最佳音乐剧奖。《猫》剧在全世界范围内屡次荣获大奖,被盛誉为“世界四大音乐剧之首”。

2012年8月17日,音乐剧《猫》中文版在中国的上海大剧院首演,成为该剧在全世界的第十五个语言版本。中文版《猫》在中国各地的演出盛况空前,一票难求,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效应。其首次通过中国演员将中文版《猫》展示在舞台上,具有非凡的意义,被誉为是音乐剧《猫》的第十五次重生,它代表着音乐剧在十三亿人口的中国的又一历史性的大步跨越,对国内音乐剧产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的巨大成功,除了《猫》剧本身巨大的魅力,还因为中国版《猫》在文化、演员、语言、舞美等方面处处渗透出的中国元素,《猫》的中国元素在中国演出的巨大成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借鉴。

一、一流中国演员大放异彩中国版《猫》剧的核心中国元素是中国演员。在演员的挑选上,一流的中国本土人才大放异彩。《猫》对演员功力要求非常高,演员不仅要唱功了得,还得兼具芭蕾舞、踢踏舞和功夫技巧,因此音乐剧《猫》在全世界的选角都是一个制作中的难关。此次中文版《猫》的选角吸引了日本和中国音乐剧人才的大量回流,日本四季剧团制作的《猫》上演多年,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舞台上活跃的众多日本“猫”其实却是百分之百的中国人。有的演员感慨这是一个等待了多年的机会,“在日本唱了那么多年的‘猫’,一直希望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演给自己国家的人看”。

“海龟”人才在这次的选角中尽展才能,而中国本土人才也大放光芒。他们既有来自本土艺术院团的专业人才,也有就读于音乐学院和戏剧学院的音乐剧系的学生,不时有人一开嗓或者一跳舞就让英国制作方眼前一亮。如“魅力猫”葛丽泽贝拉由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声歌系的刘杨饰演;“性感猫”迪米特由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的丁臻滢饰演。这些对音乐剧怀揣梦想的年轻中国演员聚集在一起,组成了中文版《猫》的核心中国团队。

二、中文版歌词的精美演绎《猫》剧能否本土化的关键环节,是如何用中文语言呈现经典音乐剧的精彩,因此,翻译唱词对白成为《猫》剧最重要的功课之一。《猫》的歌词是根据出生于美国、生活在英国的诗人艾略特的诗集创作而成,其唱词具有鲜明的情感形象,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寓意,译词语言必须对应每一只猫的性格特征,与诗歌一样音韵优美、节奏流畅。为力求歌词精妙贴切,中文版《猫》组织了由十多位专家参与的团队共同对照翻译。据这次坐镇执导《猫》的导演兼舞蹈总监乔安介绍,他已经与“猫”共舞三十五年,亲自参与制作了全部十四个语言版本《猫》的制作,而这次《猫》中文版并不是音乐剧《猫》原版的译制品或者附属品,它是在继承原版精髓的同时,完全扎根中国本土的“猫”。

在著名的《杰里科猫之歌》中,原剧这个唱段由二十二个形容词组成,每句以“cats”结尾押韵,可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艾略特的才华。中文翻译也不输原作,将其全部翻译成四字成语,不仅刚好与旋律节奏结合得天衣无缝,更体现了中国式的俏皮与诗意。在全剧开场舞“杰里科猫之夜”中,为了配合原诗的气质,中文版在翻译时使用了不少成语,排比句般的歌词率性爽口、新鲜感十足,使得翻译不仅“对位”而且十分“对味”。

三、充满中国地域文化的舞台元素《猫》剧的舞台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由超过一千五百件道具组成,每件道具都是正常尺寸的三倍大。在任何国家演出的《猫》,舞台上的“垃圾场”均由标准规格的部件拼装而成。在中文版《猫》的舞台设计上,为展现中国元素和本土文化,剧组曾向社会征集具备中国元素的垃圾建议,并从投稿中选中了月饼盒、铁皮水壶、兔爷和新华字典四件物品。当然还需要舞美师放大三倍后精心仿制,才能真正成为“垃圾”。当英方导演乔安看到这些她并不熟悉的仿制品后,倒是感到很新奇“:这个庞大的垃圾场,居然有了与众不同的‘中国元素’。”

同时《猫》剧在不同城市演出时,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当地文化,都会努力将演出城市的代表性物件请上舞台,作为“猫窝”的组成部分。如在北京的演出中,老北京家喻户晓的兔儿爷、代表着北京街头小吃的糖葫芦,还有北京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鸟笼都放大了三倍,登上了舞台;在厦门的演出中,现场的垃圾堆里出现了代表厦门特色的小笼屉等。这些旧物组成了猫咪们的狂欢派对大舞池,舞台上的中国元素成为中文版《猫》的一大亮点。

四、努力展现中国现实阶层状态导演乔安·罗宾逊是《猫》在1981年首演时的舞蹈编导,三十年来,参与了这部音乐剧十五个语言版本的制作。这次领衔导演中文版《猫》,在她看来是一次充满了未知元素的挑战。排练间隙,有人发现她经常在读的书是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现代中国导论》。她解释道“:当初《猫》在创作排练时,安德鲁·韦伯就非常注重该剧能反映英国社会年轻阶层的状态。如果一部戏剧的内容主题与观众毫无关系,也就不可能成功。现在《猫》改成中文版,当然也要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尽可能贴近中国社会的现实状态。”因此乔安也向中方制作团队和演员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家一起来创作,让中国观众能会心地笑、产生亲切的联想、得到源自内心的启发。”

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团队进行了众多中国元素的导入,力求贴近社会现实状态。如中方团队尝试将“西餐”换成“中餐”,“贵族猫”一上台就炫耀自己是贵族,吃得有多么好,中方团队就将比萨、牛排换成了小笼包、烤鸭和茅台酒;当“贵族猫”对其他猫说,如果你们看我的脸色不好,那我可能是吃了布丁、羊肉等等不好的东西,这些“不好的东西”被改成了“毒牛奶”;还比如在上海的首演结束时,中国“猫们”说起了上海话“再会”,让现场观众会心地笑了起来等。这些体现时下中国文化的努力,在经历了多次“是”与“否”的争论之后,最终得到了外方团队的认可,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欣赏。

五、中国武功和杂技的精彩展示《猫》剧的舞台表演有一百五十分钟的快节奏歌舞,在倾斜八度的舞台上完成了各种高难度动作,这些对演员们体力和能力都是极大的挑战。按照惯例,挑选演员一般只能外方团队说了算,但这次“猫”的挑选,除了需要唱得好、跳得好的演员,制作团队也协助挑选了一些具有一定武术功底的演员。在平时演员的训练中,虽然猫们上了舞台大部分跳的都是芭蕾、踢踏、现代舞,但为了增强体力和平衡感,还加入了中国功夫的训练方法,并将中国武术和杂技元素融入到角色表演中。如在全世界《猫》的众多版本中,《猫》中文版里独一无二地设计了一个“中国功夫猫”,除了服装上中国情韵的独特设计,这只“中国猫”还有专属唱段和武术表演;《猫》原剧中的“成吉思猫”在中文版里变成了“功夫猫”,还要“入乡随俗”表演中国杂技等,每个精彩的舞蹈段落都博得了全场欢呼。

六、中国造型美轮美奂、中国制造尽善尽美中国造型美轮美奂。为展现东方文化,音乐剧《猫》中文版的角色造型加入了中国元素。在猫们的服装上,设计团队请来中央美院的青年画师们为一百多套服装逐一手绘花纹,如在一件猫的服装上采用了缎面上绣了元宝图案,尽显中国元素;在猫的化妆和头饰上,也是每一版《猫》最重要的看点之一。化妆设计中,不论主角、配角、群众演员,英方都会提供每位演员服装的三百六十度照片供设计师参考。欧美版《猫》中,猫的化妆更符合欧美人的面部线条,波兰版则更凸显现代感,使猫更拟人。此次中文版的化妆做了符合中国观众审美的改造,使猫的面部显得更自然与柔和,更具东方面孔的魅力。

中国制造尽善尽美。音乐剧《猫》的造型是世界仿生造型设计中的经典范本,剧中三十五只猫,每只猫两套服装,还有鞋子、尾巴、假发等四五百种不同的配饰,其服装全部手工打造,需要经过三十遍漂染、五遍染色、特殊蒸制等五十六道工序,中间任何一点失误都要废弃布料、重头来过。此前《猫》剧其他语言版本的演出中,服装几乎都是直接从英国带过去,而此次中文版《猫》沿袭了纽约版的服装样式,并首度启用“中国制造”。为了营造“猫”身上毛茸茸的效果,试验经历了近一年时间。团队在青海的一家牦牛厂找到合适的牦牛毛,经过反复染色和特殊工艺蒸制,确保服装不变形、不掉色、耐磨,服装厂甚至请来药剂师做出精密的配料方案,最终保证了完美的染色效果。当中文版《猫》的服装在北京制作完成后,与纽约原版猫装摆在一起时,外方工作人员甚至无法分辨出哪些是为中国猫度身打造的新装。英方服装总监罗恩看到这批服装成品后表示,“中国将成为全球《猫》剧造假发和服装的基地”。目前英国原版公司已经授权中国制作《猫》剧的服装和假发,完美展现了“中国制造”在《猫》剧中的精湛技艺。

中文版《猫》有一句经典歌词:“没错,这就是一个传说!”作为世界都市流行文化的代表之一,《猫》剧已经写进世界音乐剧的历史,而中文版《猫》必将成为另一座醒目的里程碑。中国元素正伴随这个传说,在世界音乐剧舞台上闪耀光芒;中文版《猫》的第十五次重生,也将使音乐剧在十三亿人口的中国迎来历史性的大步跨越。

[1]蒋欣儒.著名音乐剧《猫》之经典元素解析[J].音乐生活,2013(1).

[2]孙琳.音乐剧《猫》的成功之谜[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

142400410401

作者:金云霞,硕士,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河南省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项目编号:

猜你喜欢

中文版音乐剧服装
国际眼科杂志中文版(IES)近5年影响因子趋势图
Treasure in the Field
道具服装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