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反渗透水处理工艺在水化车间的应用探讨

2015-07-16石海

科技资讯 2015年6期
关键词:半透膜反渗透

石海

摘 要:当前采用膜法进行水处理已为人们所接受,反渗透水处理工艺是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水处理工艺,该工艺的特点是:在常温下操作、无相变、能耗低、设备结构紧凑、占地少、自动化程度高、连续性生产、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在诸多水处理技术中,反渗透被认为是最先进的方法之一。因而三十多年来,在苦咸水、海水淡化、纯水、超纯水制备,以及物料预浓缩等领域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反渗透技术大有取代其他水处理工艺趋势,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电站锅炉水处理应用方面,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关键词:反渗透 半透膜 离子交换树脂 物理方法 离子交换

中图分类号:O5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090-01

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基本上属于物理方法,它借助物理化学过程。

1 在诸多方面具有传统的水处理方法所没有的以下优点

(1)反渗透是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无相变的物理方法使水得以淡化、纯化。

(2)水的处理仅靠水的压力作为推动力,其能耗在许多水处理方法中最低。

(3)不用大量的化学药剂和酸碱再生处理。

(4)无化学废液及废酸碱排放,无废酸碱的中和处理过程,无环境污染过程。

(5)系统简单,操作方便,产品水质稳定,二级反渗透可取得质量高的纯水。

(6)适用于较大范围的原水水质,既适用于苦咸水、海水及污水处理,又适用于低含盐量的淡水处理。

(7)设备占地面积少,需要的空间也小。

(8)运行维护和设备维修工作量小。

2 反渗透对高参数锅炉补给水处理,更具有常规离子交换处理方式难以比拟的优异特色

(1)脱出水中二氧化硅效果好,除去率达99.5%,有效的避免了发电机组随压力升高对二氧化硅选择性携带所引起的硅垢,避免了天然水中硅对离子交换树脂所带来的再生困难,运行周期短的影响。

(2)脱除水中有机物等胶体物质,除去率可达95%,避免了由于有机物分解所形成的有机酸对汽轮机尾部的酸性腐蚀。

(3)反渗透水处理系统可连续产水,无运行中停止再生等操作,其产品水质无忽高忽低的波动,对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保证电厂的安全、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反渗透在发电厂的锅炉补给水处理的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

我国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

反渗透的基本原理:当把溶剂和溶液分别置于能有效分离盐分的一种半透膜两侧时,溶剂将自发的穿过半透膜向溶液侧流动,这种现象叫做渗透。当纯水侧的水流入盐水侧,盐水的液位上升,但上升到兩侧出现一定压力差后,水通过膜的净流量等于零,此时该过程达到平衡,与该液位高度差对应的压力将为渗透压,但在膜的盐水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时,水的流向就会逆转,此时盐水中的水将流入淡水侧,这种现象较反渗透。

3 将反渗透工艺与现在水化车间制水工艺的的对比

反渗透装置的工艺简介:

反渗透系统工程是将反渗透装置(即膜原件)、管道、阀门等设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成套装置。装置除核心部分反渗透膜原件外,还包括压力容器、高压泵、保安过滤器、阻垢剂计量泵、阀门、仪表等相关设备。

现在水化车间采用传统的离子交换处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1)监控指标多:机械过滤器:浊度,阳床:钠离子,阴床:二氧化硅、电导率,混床:二氧化硅、电导率。

(2)阴阳床再生频繁,据统计,水化车间阳床制水量大约在1 800吨/周期,阴床制水量达约1 100吨/周期,再生每台床子大约用水100吨,全年大约再生用水30万吨。

(3)使用酸碱量巨大全年用酸碱大约在3500吨左右,产生大量的酸碱废水,为处理酸碱废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4)由于系统复杂,设备多,设备老旧,为实现自动化控制带来了困难。

(5)水质稳定性差,时常发生由于交换器失效过头使制水污染的情况。

通过国内采用反渗透装置成功的经验显示,反渗透在水化车间在保留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可以放在阳离子交换器的前面采用并串联方式,这样即使反渗透装置发生问题时也可单独使用离子交换器制水,这样既发挥了反渗透装置高去盐率的优势,又使反渗透水通过一级复床除盐系统,保证了水质,降低了酸碱消耗,查阅相关资料,一级复床前加反渗透装置,每周期制水时间可达到3个月,大大降低了酸碱耗。

4 改造前后水处理系统

改造前:预处理→阳床→阴床→混床

改造后:经cl2杀菌处理的原水→预处理→超微滤→高压泵→反渗透→一级除盐(保留原来除盐系统)

5 加装反渗透装置前后经济价值的比较

如表1。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阳床前加装反渗透处理工艺,是可行的,每年节余费用375余万元,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 余经海.工业水处理技术[M].2版,2002.

[2] 张葆宗.反渗透水处理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 曹长武,宋丽莎,罗竹杰.火力发电厂化学监督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半透膜反渗透
反渗透系统易被忽略的问题与处理
反渗透系统节能减碳潜力研究
防尘风扇的研究与设计周
反渗透技术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上好第一节探究实验课
高效反渗透装置清洗分析
基于膜过滤的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
“渗透作用”实验中半透膜的选择
反渗透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与管理
渗透作用实验装置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