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温州雁楠公路乐清段中GPS控制测量的应用

2015-07-16武晓龙徐爱霞薛敏霞

科技资讯 2015年6期
关键词:控制测量原理

武晓龙 徐爱霞 薛敏霞

摘 要:当今社会,高等级公路建设迅猛发展,对勘测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线路长、已知点少,地面通视困难等,往往影响常规测量的实施。GPS的应用,使公路的勘测手段和作业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文基于作者多年从事工程测量的相关经验,以GPS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GPS控制测量的工作原理,简要阐述了GPS外业观测和内业数据处理方法,说明了GPS控制测量的高效率、高质量、低强度等特点,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签意义。

关键词:GPS 控制测量 原理 闭合差 平差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047-02

测绘工作必须遵徇“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低级到高级”的原则,先建立控制网,再根据控制网进行碎部测量。控制网布设的优劣和施测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因此控制测量就成为测量工作的关键。温州雁楠公路乐清段线路长约25km,整个区段属于山岭重丘区,地形复杂,测量作业难度大;项目亦始,作业组就根据技术设计在整个区段布设一级GPS控制网,先后完成选点、埋石、外业观测、成果处理等各项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保证了整个项目的作业进度。

1 GPS工作原理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是一个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无线电导航定位、定时多功能系统。它利用位于距地球2万多公里高的由24颗人造卫星组成的GPS空间卫星群,来向地球不断发射定位及时间信号。GPS系统是一种采用距离交会法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地面需要的位置P点架设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T同时接收了3颗(A、B、C)以上的GPS卫星所发出的导航电文,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计算求得该时刻GPS接收机至GPS卫星的距离SAP、SBP、SBP,同样通过接收卫星星历可获得该时刻这些卫星在空间的位置(三维坐标)。计算P点三维坐标(XP、YP、ZP)的数学公式为:

SAP2=[(XP-XA)2+(YP-YA)2+(ZP-ZA)2]

SBP2=[(XP-XB)2+(YP-YB)2+(ZP-ZB)2]

SCP2=[(XP-XC)2+(YP-YC)2+(ZP-ZC)2]

式中(XA、YA、ZA),(XB、YB、ZB),(XC、YC、ZC),分別为卫星A、B、C在时刻T的空间直角坐标。在GPS测量中通常采用两类坐标系统,一类是空间固定的坐标系统,另一类是与地球体相固联的坐标系统,称地固坐标系统,我们在工程控制测量中常用地固坐标系统。如: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和1980年西安大地坐标系以及1954北京坐标系。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坐标系统间的转换参数进行坐标系统的变换,来求出所使用的坐标系统的坐标。

2 GPS测量的特点

相对常规测量方法,GPS测量具有诸多优点:首先测站之间无需通视,测站上空只需开阔,选点灵活方便;其次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同时提供三维坐标,其高程精度已可以满足四等水准要求;另外GPS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全天候作业,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进行,一般不受天气影响。

3 GPS选点和埋石

项目亦始,作业组在1:10 000线状地形图上预先标注预选的一级GPS点,然后到现场勘查,确定控制点满足条件后进行埋设,点间距离一般≤1.5km,≥0.5km,平均边长约1km为保证观测质量,作业组严格按以下标准选点埋石。

点位均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同时方便仪器安置和安全操作,利于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有一个通视方向。

点位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视场内尽量避免高度角>15°的成片障碍物;点位附近避免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距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200m以上,距离高压输电线50m以上;

为方便线路勘测和施工放样,点位距离线路中心线一般≥50m,且≤300m,同时尽量选择在交通方便位置,利于点位寻找和后续使用。

点位选定后,按规格埋设标石,标石表面有点名和施测单位名称。所有GPS点在埋石时均设置明显的指向标志,并现场绘制交通路线略图,填写点之记。

4 GPS网形布设

GPS控制网对点位图形结构没有太多限制,对点位之间的通视条件也没有严格要求,控制点的位置是彼此独立直接测定的。

GPS网布设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网构成,可采用点联式、边联式、网连式以及混连式布设,本网采用点联式。

布设网形时应考虑测区周边已有控制点的分布情况,原则上联测不少于4个高等级GPS控制点,并使其均匀分布。

5 GPS施测

此次施测范围为25km,共布设一级GPS点28个,联测测区周边的3个高等级GPS点作为本网起算点。

测量过程中使用3台双频GPS接收机(中海达HD6000)进行静态观测。3台仪器均按要求进行年检,且年检合格;同步观测平均时间均>45min,实际观测时有效观测卫星数大都保持6~8颗,卫星高度角>15°,数据采样间隔为15s。

观测人员严格按照GPS接收机操作手册的规定进行观测作业,在现场按规定作业顺序填写观测手簿,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2mm,每时段观测均在测前、测后分别量取天线高,天线高量取精确至1mm,两次天线高差值均≤3mm后,取平均值作为天线高;观测时严防人员和其它物体触动天线或遮挡信号;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随时注意卫星信号和信息存诸情况,一旦出现异常,随时进行调整,必要时及时通知其它接收机调整观测计划。所有迁站工作经检查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全部完成,且记录完整无误后进行。

6 GPS数据处理

GPS网数据处理分为基线解算和网平差两个阶段,采用随机软件完。经基线解算、质量检核、外业重测和网平差后,最后得到GPS控制点的三维坐标。

6.1 剔除不合格的基线

通过设置卫星高度角,采样间隔、有效历元等参数对基线进行优化。GPS外业观测的全部数据均经过过同步环闭合差、异步环闭合差和复测基线检核,然后舍弃不合格基线。当观测数据不能满足检核要求时,对成果进行全分析,舍弃不合格基线。

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

WX≤σ,WY≤σ,

WZ≤σ,W≤σ

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

WX≤2σ,WY≤2σ,

WZ≤2σ, W≤2σ

复测基线长度较差应满足:

△d≤2σ。

6.2 无约束平差

在有效基线中提取必要的基线组成异步环(边数不超过6条),运用随机软件进行异步环解算进一步剔除含有粗差的基线观测量。即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无约束平差,平差时无任何已知点参与,其基线向量的改正数(VX,VY,VZ)绝对值应满足VX≤3σ,VY≤3σ,VZ≤3σ。

经过无约束平差解算,各个异步环的基线向量改正数均小于限差3σ,其中误差最大的基线,其改正数VX=0.019 3m,VY=-0.027 2m,VZ=0.0279m,均<3σ=0.067 1m。

6.3 约束平差

当确认三维约束平差有效时,最后在北京54坐标系中进行二维约束平差,输入已知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在平差中首先将一个已知点作为待定点进行处理,平差后用该点已知坐标与平差后坐标进行对比,X方向最大差值为0.005m,Y方向最大差值为0.006m,说明已知点之间网形兼容性较好。在确认平差结果可靠后,将该点作为已知点参与二维约束平差。在处理结果中,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20000。

7 结语

GPS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控制测量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山区控制网的特殊性,实际工作中应注意:GPS观测数据质量的好坏与观测条件有很大的关系,选点时应尽量选择开阔地段,避免遮挡;GPS控制网边长较短时基线相对精度较低,当精度要求较高时,应避免短边,同时为了确保控制成果的可靠性,要按一定的频率对控制网进行复测。

参考文献

[1] 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S].

[2] 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 苏志华,周春柏,刘晚霞.工程测量中GPS控制测量平面与高程精度分析[J].测绘通报,2012(3):56-58,62.

[4] 苗新毅.GPS在工程測量中的应用.山西建筑,2013(28):209-210.

猜你喜欢

控制测量原理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井下导线联测及效果分析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论述隧道贯通测量中导线设计与误差预计
嘉兴CORS系统在首级控制网测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