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勤”老人寿自长

2015-07-15王春华

祝您健康 2015年5期
关键词:用脑脚底长寿

王春华

一、勤动脑

“大脑乃生命活动之中枢”,五脏六腑的功能及肢体活动都由大脑控制,只有大脑健康,长寿才有可能实现。美国有人对180名修道院的修女进行用脑与长寿的研究,结果其中勤于用脑者平均年龄高达88.5岁。我国秦汉以来3000多位著名文人学者平均寿命为65岁以上,大大超过了同代人。

那么如何勤于用脑呢?就是要勤于读书学习,包括读书、看报、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写作等,获得更多信息,保持“智力青春”。特别是已离休的老人,不能终日无所事事,要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断学习充实大脑,产生“神经贮备”。

黄树则老人有诗云:“到老更惭知识浅,余年应是读书时。”老有所学是老年人健康向上的表现。北大著名学者季羡林90多岁高龄时仍然身体硬朗、思维敏捷,原因是他生活自然,每天思考,总有做不完的事。他认为脑勤对于长寿尤其重要,其秘诀是:“千万不要让脑筋懒惰——脑筋要永远不停地思考问题。”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的记者还曾采访过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的语言学家周有光,他在100岁时还出版了新书《百岁新稿》;101岁仍平均每月发表一篇文章。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思维敏捷,对答如流,声音洪亮,语速也快,说起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让人根本想不到他是百岁老人。由此,足见“勤用脑,宜长寿”。

二、勤动腿

据“康寿八段经”记载,散步有康寿作用。医家认为,脚底是拟人的“第二心脏”。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步行是最好的运动。人体内有流动不息的血液,血液从心脏泵出,输送到全身各处,但要到达身体末端,特别是到达脚底较难,脚底因此常感到血流不足,故有“人老先从腿上老”之说。刺激脚底可提高心脏泵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流动,脚底就不至于缺血了。而散步是最好、最方便的刺激方式之一,因而有“走,百种健身之首”、“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之说。年近古稀的洪昭光教授经常出书、办讲座、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能保持旺盛精力的秘诀是:心态平和,粗茶淡饭加上每天走路。

三、勤动手

运动使心血管更具有弹性,还会使大脑释放有益的活性物质,促进人的思想和智力发挥,特别是运动手指更有利,因为手和手指的运动,能使大脑得到良性刺激。写字、画画、敲击键盘、编织等手工操作都很有益大脑,对延缓衰老功不可没。另外,生活中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自己去做,一方面少麻烦别人,另一方面还增加了自己的动手机会。如有可能,还可再找份差事干干,既充实自己,又发挥“余热”造福社会。

四、勤交流

离退休老人不再有工作打扰,远离了应酬。有些人一下子难以适应退休生活,总感到空虚无聊、无所适从。为了避免孤独,要走出室外,创造条件多与人交流,说新闻、谈形势、聊发展、看未来。不能老是离群寡居,应多交笔友、球友、棋友,等等,特别是单身老人,更不能“深居闺中”,要拾起自己年轻时来不及发展的兴趣和爱好,与有相同爱好的朋友切磋交流,使自己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

纵观古今中外,有卓越成就的科学家、作家、艺术家多是长寿的。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不忘事业,不忘读书学习。许多长寿老人的经验表明:退休不退缩、不退步,在含饴弄孙的同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坚持脑勤、腿勤、手勤和口勤,不忘“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做到“四勤”,自然就百病难生、健康长寿了。

猜你喜欢

用脑脚底长寿
脚底滚棍,缓解足跟痛
阅读使人更长寿
长寿还是短命
基层领导为何容易“脚底松软”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近视
挠痒痒
认真用脑的请举手
笑能长寿,哭亦延年
歪果仁脑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