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2015-07-15赖茂元

就业与保障 2015年2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职业培训职业指导

赖茂元

摘要: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与市场脱节的专业及课程设置和毕业生保守就业观念等因素共同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合力。学校要找准定位,结合市场需求改革专业设置,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政府要统筹多方面力量拓宽就业渠道,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

关键词:职业指导 专业设置 自我定位 就业观念 职业培训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既是国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共同愿望,也是当前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实现包容性就业增长并协调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2014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人,比上年增长28万人,为历年最多。如何做学生就业工作关乎国计民生,影响千百万家庭幸福。

一、企事业招聘与毕业生求职现状的分析

(一)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市场

需求之间的矛盾

当前,相当数量大的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脱节。此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产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劳动力价格机制来选择合适的人才,他们希望能招聘到有工作经验、知识丰富,并且和岗位要求相符的劳动力。学生毕业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而用人单位又难以招用到人,这种结构性矛盾导致了“有人没事可干,有事没人可干”的尴尬局面。

(二)经济与就业结构性的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创造的岗位大部分是生产性岗位,并且即使是经济增长形势较好的年份,提供的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也有限,这说明,我们的经济结构还停留在比较低端的层次,所以就业市场往往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还较为传统,对就业预期偏高

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传统的主要表现有:一是求职心态不好。有些学生没有立足自身实际,在求职的过程中,表现出自我认知不明确,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盲目追求高工资和高福利待遇;二是不愿意到基层单位、个体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就业,对工作环境要求过高,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是单纯想找个工作,而是想找一份环境优越并且工资福利不错的工作;三是就业中责任心不足,偶有不顺心便辞职不愿再干,对企业领导要求过高,不重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主人翁意识淡薄;四是有些学生不愿进一步进行职业培训,如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移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因此无法适应当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变化,就业竞争力薄弱。

二、对毕业生职业指导的策略

(一)结合市场需求找准定位,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市场就业率

就业应该是大专院校设置专业及课程的重要参考因素。大中专院校应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灵活进行专业培养方向的调整,主动培养社会需求人才。此外,还要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自身学科发展的需要调整招生。各院校专业的设置是否和就业脱节,关键在于院校能否找准自身的定位,即院校建设是定位在学术导向型或是职业导向型,从而明确人才培养方向,而不是简单地追求专业“大而全”,造成热门专业的学生过多,远远超过了社会需求量。其实,从过去几年的经验看,能找准定位的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都非常务实,目标很清晰,其培养的学生就业率很好。比如学术导向型的院校,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比率很大,毕业后就业形势乐观。而职业导向型的院校,则注重根据市场和社会实际需求设置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与企业要求匹配度高,就业率也很高。

最难的其实是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明确的院校,他们在学术性和市场化之间左右摇摆,又没有优势专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这部分大学的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专业设置和就业的关系是正相关的,就业应该是院校专业设置的重要参考因素。

(二)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就业

大中专院校的专业课程里应开设《职业道德·职业指导·生涯规划》《创业指南》《职业文化》《职业生涯》等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的设置。有条件的院校应开设《职业道德·职业指导·生涯规划》,最好再开设一些地方教材,如《创业指南》等。二是有条件的院校还应组织学生开展《职业文化》为主题的班会课。文化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而职业文化是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与风范,它的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认同和自愿遵从。院校专业为毕业学生开设对职业文化为主题的研讨,可以使毕业生对职业文化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组织、创新等职业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知,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规范和职业心态和职业技能的基本了解,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为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和成功就业构筑桥梁。三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培训、创业培训班,院校教师应教育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只要自己有意愿的,就可以在当地公共就业培训机构选择专业,进行相关培训,并且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三)政府重视,部门联动,引导

学生自主创业

各级政府部门应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出台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一是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毕业学生到农村基层支教、支农、扶贫、计生、综治等工作,经过两三年基层锻炼后,各级政府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从中选拔优秀人员充实到县、乡(镇)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担任领导工作,或选配到基层金融、工商、税务、公安、司法、计生等部门工作。二是政府部门应出台对原籍在中、东部地区的毕业生去西部就业及到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与措施,如到西部或到民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可适当提高工资标准待遇等等,以促进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到西部地区等地工作。三是政府部门还应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对有创业意向的毕业生,创业所需的资金、工商注册登记、 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和帮助。四是社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做好与当地院校的联动工作,及时在劳动力市场网、招聘报务专栏等地发布企事业单位的用工信息。同时,在当地大、中专院校开设专场的毕业生求职招聘会,提供求职与招聘的对接平台,服务毕业生求职就业。五是社会各级培训机构应加强对学生在毕业前的就业训练、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方面的工作,对有培训意愿的学生,尽可能减免培训资金和技能鉴定费等方面的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促进毕业生市场就业。六是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处和各级公共职业介绍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应加强对学生在毕业前的职业指导工作,指导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促进他们成功就业。

(作者单位:龙岩市劳动就业中心)

参考文献:

(1)常起源.论如何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2)王宝杰.为大学生就业打开另一扇窗[J].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5).

(3)阚枫.连年“就业难”的冷思考:结构性就业尴尬何解[J].就业与保障2014.(06)19-20.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职业培训职业指导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先前学习在职业培训中的认证及启示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加大职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