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本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困境及其策略的探讨

2015-07-15刘雯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英语

刘++雯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三本院校的教学现状和学生被动的学习现状,进而从学习兴趣、学习行为、学习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缓解学生被动学习的程度。

[关键词]三本院校;英语;被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79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166-02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学历、能力以及各方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院校扩招的局面一发不可收拾。民办本科院校(三本)作为强有力的生力军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但也因此,三本院校面临很多突如其来的问题,比如三本学生学习基础较弱,偏科现象严重。以英语学习为例,从客观来看,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及其匮乏,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就更不用谈交际能力了;从主观来看,三本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视英语学习为一种负担、畏难情绪严重。探讨其解决策略已是迫在眉睫。

一、三本院校学生的被动学习现状及表现

在三本院校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普遍都遇到以下难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一味被动接受学习,重视专业课,“英语无用论”等形态盛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有些学生甚至对英语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并宣称英语是自己无法进入高一级院校的“罪魁祸首”;课后学生反馈也不佳,难以活学活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些消极现状其实和长久以来陈旧的英语教学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中、高考压力充斥的英语基础教学让学生紧张而又机械被动接受大量的语法知识、大量词汇,花费大量课后时间做题以应付笔试,无暇顾及。这种“老师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关系也随之自然而然地被带人到三本英语教学中。但是,在没有升学强压的本科英语教学中,传统的灌输性教学的枯燥性以及脱离实践等问题就越发凸显出来了,再加上学生的基础本来就较差,学生厌学甚至弃学现象也很常见。其次,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学习注重的是语言的听、说、读、写、译实际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笔试成绩。另外,现代社会看重人才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运用外语的能力。因此,陈旧的英语教学模式显然与三本英语教学目标乃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意愿有着严重的冲突。

从当前的学生学习状态来看,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懒于独立思考。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之余却听不到学生的质疑或者回答问题的声音,也看不到学生思考问题的表情和运用所学到的英语知识交流和实践的过程。事实上,学生已经或者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谈不上有效发挥学习思考能力和潜能,而往往只是一味地依赖于教材、老师或者电脑,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不愿参加教学活动。尽管教师煞费苦心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来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但学生对学习英语根深蒂固的害怕或抵制情结就直接让整个课堂的空气完全冻结起来,很少人响应,有的低头,有的面无表情,于是频频出现了冷场。这种情况下,要么教师自圆其说给自己一个台阶,要么英语学习好的几个同学来救场。其他同学都是看戏,或者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做自己的事情。

(三)畏难情绪严重。三本学生群体的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表达能力普遍较弱。大多数学生都只会少许常用的交际用语,遇到复杂的情况就无所适从,缺乏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加上由于方言等个人文化背景的影响,使得现代大学生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差强人意。其次,由于受中国儒家思想的文化熏陶,学生性格上相对比较含蓄、内敛,这样就使得学生怕出丑、怕犯错、怕招致老师或同学的非议,久而久之便造就了不愿意或不敢开口说英语的惯性。

(四)课外学习缺乏。大多数学生上课就带课本和笔,有时候连笔也省了。而且课本基本是新的,没有任何笔迹和思维划过的痕迹。这确实很让人担忧。学生勉为其难做的作业和练习,基本上收上来最后可以综合为2-3个“版本”。如果布置的是口头练习,学生就会在很自然的状态下直接从大脑中删除,就更不用谈温故而知新了。

(五)学习方式死板。学生在进入三本学习后,仍然采用一种基础教育应试的学习方法,死记单词和语法,忽视了活学活用;有的同学虽有抄笔记的习惯,却从来不去整理和反思;重视读写课,忽略听说课;学生妄图只靠一本教材、认真听课就能让英语水平有个质的飞跃的思想仍然泛滥。

二、三本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语言交际情境

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是使用语言,实现交际。学习者只有在工作、生活的特定情境中感受英语交际性的语言价值,才有更强的学习动力和获取成功的体验。而抽象繁琐的教材和按部就班的传授常常使课堂教学显得单调且乏味。大多数学生不愿意耗时耗力去说英语,语言交际的环境和氛围也就无法形成。

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体验引入课程教学中,并结合情境教授,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语境中找到关注点、引起共鸣,使之在不断地自主性实践体验过程中构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引入相关学科知识和组织教学活动,将字词句章等抽象语法结构变为了具体的信息流,这样,他们可以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依据明确的交际目标,用所学的语言交流感兴趣的话题,以提高语言感悟创造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缺乏语言实践操练

众所周知,作为国际上最通用的语言之一,英语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使用口语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掌握这些能力是既是学习英语的目的也是学好英语的手段。

而如今的一些三本生延续了中学时代的学习方式,除了死记硬背单词语法,做题考试,并没有运用语言的意识,开口难,就更不用谈及其听说能力了。当他们面对三本英语的学习要求时,往往就无法与时俱进,于是在自己的“象牙塔”里被动学习、停滞不前。endprint

由此,教师应该将更多的话语权留给学生,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师引导下的基于多媒体辅助自主学习,使其逐步唤醒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激发学习潜力。目前,英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很多知识、信息都是以英语为载体,不能应用英语的人就永远只能是门外汉,所以掌握英语就新开辟了一个交流思想、获得信息的渠道。

(三)忽视语言工具价值

英语的工具价值体现在能用语言获取和处理各个领域的信息,因此,英语教学必然带有跨学科的性质。把英语学科孤立起来的后果只会使这门语言因失去其丰富的内涵而显得枯燥乏味,造成理论和应用的脱节。

因此,英语教学与其他文化基础课包括职业素养课、专业课等相关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不仅能借助学生已构建的相关学科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学到的语言知识在其他学科知识运用中得以巩固,最终形成英语与其他学科的良性互动,达到思辨能力的开拓和学习策略的优化。

三、基于三本院校学生遭遇英语学习困境问题的解决思路

三本学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运用多种互动教学方法和整合多媒体资源,力求形成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在语言实践能力培养,满足三本毕业生对社会的需求。

(一)在实践教学中推行互动式教学

“交互假设”、“输入假设”、“输出假设”是西方学者相继在二语习得理论中提出的理论。这些理论都表明语言教学需要创建课堂交互模式、语言学习要注重其有效的输入和输出。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强调了语言教学应该是包括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双向流动而非单向流动。“输入假设”侧重教师的作用,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内容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而“输出假设”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应该全身心专注实践和锻炼,认清现实和想象的距离,查漏补缺,从而将知识和能力得以内化。

交际法的提出也突出了语言的实用价值功能,在交际的过程中学习而非通过学习语言知识达到交际的目的。在国外教学理论研究的影响下,近年来,中国外语教学也面临着众多的被动和尴尬,长年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学习的是“哑巴英语”,只能应付考试,却不能灵活运用,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意义。面对如此的窘境,国内外很多教育界人士将互动式教学搬上了舞台,并就此做了很多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对互动式教学的内涵和外延;课堂互动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的形成与发展,包括创设情境、任务教学、学生讨论、合理设疑等;互动式教学法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互动等。总之,互动式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学校以及业内人士的关注。

(二)追求“学练结合”的三本英语教学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并非教而会之,而是通过大量的反复语言实践才能掌握。多年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遵循的“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或“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被动地接受对象,大大减少了语言实践机会,限制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这种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单向知识传递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与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如今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形势下,三本英语教学应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观,实施“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变为交际活动的场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倡导师生多向民主交流教育理念与方法将会极大地促进高等院校的教育转型和三本学生自主自由地发展。

课堂教学应从传统的“单边灌输型”向“双边或多边交互型”活动转变,而教师需要从传统的主导地位向指导地位转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通过平等参与和发挥学生的主角效应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反思自我、展示自我、肯定自我、逐渐建立和提高自信心,并在真实的“互动”情境中对新的语言知识进行自我建构,创造性地学习并使用语言,以保证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让学生在“互动”与“自主”学习过程中摸索并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三本院校英语课程目标由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人的发展;教学过程的实施由静态预设转向动态生成;教学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充分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从而逐渐解决三本学生“英语学习难”的困境问题。

参考文献:

[1l[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78.

[2][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0.

[3]王坦,高艳.论合作学习的互动观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1996(3):28-30.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语
英语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悠闲英语(86)感恩与忘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