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民族聚居地区的大学生普通话学习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5-07-15夏桂云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

夏桂云

[摘要]多民族聚居地区的大学生在普通话学习过程中,面临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环境、氛围不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巩固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基础,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营造良好的学、说、用普通话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多民族聚居地区;大学生;普通话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60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127-04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一、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2012年1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颁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科学设置语言文字相关课程,以提高语文鉴赏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

一方面,是国家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从我校2016届学生的普通话测试成绩来看:42.33%的同学不达标(即二级乙等以下),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远远达不到国家的要求,面对这一矛盾,应积极调整、改革我校普通话的各项工作。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普通话学习现状进行调查,试图在调查分析中了解学生面临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为普通话的教学、培训、学习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在我校2016届学生中随机抽取样本。样本的抽取既保证代表性又考虑可行性,故样本选取对象均为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学生。

本次调查的问卷,共设计20道题目,涉及到学生学习与成长环境,普通话基础,学习普通话的能力、习惯、动机以及对普通话课程的要求和建议。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51份。在本次调查的251名同学中,城镇户口18人,农村户口233人,农村人口的比例为92.8%;民族有汉族、彝族、哈尼族等11个民族,近1/3的学生是少数民族。这便是学生长期以来的生活、学习环境,这些都会对普通话的学习产生影响。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普通话的基础

1.学习汉语拼音的时间。13.6%的学生在幼儿园阶段,41%的学生在学前班阶段,45%的学生在小学阶段,0.4%的学生在初中阶段。

2.汉语拼音授课教师的普通话水平。7.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普通话非常标准,29.4%的学生认为比较标准,45.4%的学生认为水平一般,10%的学生认为不太标准,8%的学生认为不标准。

3.学习普通话的时间。1.2%的学生在幼儿园,6%的学生在学前班,34.3%的学生在小学,14.3%的学生在初中,13.1%的学生在高中,31.1%的学生在大学。

4.普通话授课教师的普通话水平。25.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普通话非常标准,52.2%的学生认为比较标准,21.5%的学生认为一般,1.2%的学生认为不太标准。

上述问题反映出,学生都是在12周岁以前这一学习语言的黄金期完成了汉语拼音的学习,要知道,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语音的一套正音工具,学习者们要学好普通话,必须要先过汉语拼音关。但就师资情况来看却不是很理想,有近2/3的学生认为教授汉语拼音知识的老师,其自身的普通话水平也不高,使得学生们虽然学习时间上把握得很好,但是学习效果却很不理想。在访谈的过程中,就有不少学生表示,之前学习的汉语拼音,有不少的发音都有问题,要么是自己的方言里边本身就没有这么一个或几个音,要么就是受民族语言腔调的影响,造成发音错误或是缺陷。另外,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时间都比较晚,有一半多的学生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段,虽然教师们的普通话水平较高,但学生学习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些来自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在上中学之前都是说本民族的语言,压根就不会说汉语,直到上了中学才开始学习汉语,这样的生活环境和语言背景,大大地增加了他们学习普通话的难度。

(二)学习普通话的环境

1.自身普通话的水平。1.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普通话非常标准,16.7%的学生认为比较标准,57.8%的学生认为一般,19.1%的学生认为不太标准,5.2%的学生认为不标准。

2.周围同学的普通话水平。0.8%的学生认为周围同学的普通话非常标准,10.8%的学生认为比较标准,66.5%的学生认为一般,18.3%的学生认为不太标准,3.6%的学生认为不标准。

3.学校教师们的普通话水平。5.2%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们的普通话非常标准,36.2%的学生认为比较标准,49.4%的学生认为一般,8%的学生认为不太标准,1.2%的学生认为不标准。

4.学校说普通话的氛围。2.8%的学生认为学校说普通话的氛围非常好,21.1%的学生认为很好,66.5%的学生认为一般,9.6%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说普通话的氛围。

上述问题反映出,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高,周围也很难找到可促进提高的交流、学习对象,学校老师的普通话也不是很令人满意,整个学校说普通话的氛围也很一般。可见,学生对自己学习普通话的环境很不满意,这些问题、困难都亟待解决。

(三)学习普通话的习惯及动机

1.在学校能坚持说普通话的原因。52.2%的学生在学校能坚持说普通话,其中,11.4%的学生是因为对自己的普通话很有信心,敢于开口,0.8%的学生是因为自己没有方言,17.5%的学生是出于自己所学专业的需要,46.6%的学生是想通过不断练习考取合格的普通话等级证书,23.7%的学生是为了今后就业的需要。endprint

2.在学校不能坚持说普通话的原因。47.8%的学生在学校不能坚持说普通话,其中,24.2%的学生是因为自己的普通话不好,没自信,不敢开口,37.5%的学生是没有说普通话的习惯,38.3%的学生是因为周围的同学都不说普通话。

3.练习普通话的时间。26.3%的学生可以坚持经常练习普通话,24.7%的学生是在普通话测试报名以后,13.9%的学生是在考试前一个月,24.7%的学生是在考试前一周,10.4%的学生从来不练习。

4.参加普通话学习、测试的原因。6%的学生是因为喜欢普通话,23.9%的学生是因为喜欢用普通话进行交流,7.6%的学生是为了拿到课程学分,62.5%的学生是为了获取相应的证书。

上述问题反映出,在学校能坚持说普通话的学生和不说普通话的学生基本各占一半,而能保持经常练习的学生比例更低,不到1/3,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普通话学习规律的认识还不到位,学习的习惯不够科学。日常生活中的“说”固然很重要,但是有针对性地练习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日常交流中发音错误、缺陷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也很容易被忽视。另外,就普通话的学习动机来看,兴趣动机和交流动机这两种对普通话学习和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和激励作用的动机,所占比例很小。相反只是为了拿到等级证书的应试动机,却占了很高的比例。

四、讨论与建议

(一)客观认识学生在普通话学习中面临的困难

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虽然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但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云南境内使用着2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而云南的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民族,各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我校就处于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外部语言环境十分复杂,学校内部的语言环境也不简单,这些都使得我校学生的普通话基础、学习的环境氛围等与发达地州昆明、曲靖、玉溪等地有差距。调查、访谈中获悉学生们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如基础薄弱、课时不足、实践场所较少,学校缺乏学、说、用普通话的氛围等等。

同时,也要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动机等方面的不足。学生学习普通话,主要靠课堂上那几十分钟,课后很少进行学习,只有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才会花点时间读读、练练,殊不知,普通话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是要经过长期的、科学的练习才能有所提高。从学习动机来看,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拿证才来学习和练习普通话,这种动机也是不可取的,也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这样的学生面对学习和考试,采取的只会是临时性、突击式的应试学习,他们不在乎普通话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只在乎测试成绩能否达到自己想要的等级,形成了有考试就有学习,没有考试就没有学习的现象,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动机,普通话水平是不会真正有所提高的。

(二)加强思想引导,端正学习动机,树立信心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对普通话形成正确的认识。

1.普通话的学习不是为了学分,也不是为了证书。在我校,普通话虽然是作为一门课程在开设,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与其它课程一般对待,更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学习普通话不仅仅为了获得课程学分,为了一张普通话等级证书,而应该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和提升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在普通话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动机很重要,一定要变“应试动机”为“兴趣动机”、“交流动机”,只有这样,才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纯正的普通话。

2.普通话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持之以恒。同样,在学习的长期性、艰苦性这一点上,普通话也与大学的很多课程不一样。其他课程,临时抱佛脚可能是有效的,但普通话的学习,却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普通话的学习重在持之以恒,重在不断地坚持和练习,来不得半点马虎,存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尤其是在丽江这一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普通话的学习深受各地方言,各民族语言的影响,学生们的普通话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错误或是缺陷,而且这些错误或缺陷将会长期存在,对它们进行纠正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练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平时的学习练习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改变和进步,要时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教师要对学生有信心,也要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要让学生坚信只要坚持练习,不断巩固和积累,就一定能改掉语音中的错误或缺陷。

(三)重视课堂教学,坚持因材施教,提高效率

通过前期的调查和访谈,笔者发现,多民族聚居地区的大学生,因为受方言和自身民族语言的影响,普通话学习的基础非常薄弱。在教学过程中,曾有学生表示,普通话课本上面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声母、韵母,在他们小时候学习汉语拼音的时候,当时的授课教师压根就没有教过或者教的发音跟其他的没有区别。比如,声母zh、ch、sh和z、c、s,有很多学生就无法进行区分,前鼻音韵母en、in和后鼻音韵母eng、ing也没有办法区分。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坚持因材施教,方能提高教学效率。

1.讲解一定的语音基础知识

课堂上讲解一些简单、基本的现代汉语语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发音器官,应该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是舌位、什么是唇形、什么是开口度,声母的发音中有哪些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等等。

2.充分了解学生,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教学

汉语拼音一共有40多个声、韵母,不一定每一个都需要详细的讲解和练习。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先听学生的发音,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再选择学生发音有错或有缺陷的对象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这样,既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学生综合口语的训练

在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有不少的学生,测试的前三题即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和朗读短文,测试的分数很好,基本可以达到二级乙等的高分段甚至可以到二级甲等的水平,但是最终的成绩,却只是达到了二级乙等的中等水平,究其原因,就是最后一题命题说话,综合口语的表达能力、表达效果不是很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生们自身存在的方言音、少数民族语言的一些腔调等,稍微不注意,就会在说话时暴露无遗。第二,说话时,由于平时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或是受到方言表达习惯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表述和表达。例如,在丽江,“看着”、“听着”、“走着”这些词语,人们习惯表达为“看起”、“听起”、“走起”,也就是说,人们在用到“着”这个动态助词时,把“着”说成了“起”;还有一些很典型的方言词汇,比如“粑粑”(普通话中的“饼”)、“洋芋”(普通话中的“土豆”、“马铃薯”)、“孩子”(普通话中的“鞋子”)等等;第三,网络流行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测试和平时交流中,就会有不少的同学使用到诸如“神马”、“有木有”、“给力”等网络语言。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同学们的测试成绩和整个语音面貌。作为任课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练习课本上的单字、词语、短文之外,综合口语的练习也是很有必要的。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训练他们敢于开口、勇于开口和善于开口,要逐步提高训练的难度,要加以正确地引导,让他们说得自然、流畅、准确。endprint

(四)强化课后练习,调整学习策略,巩固成果

普通话这门课程,在我校的开设时间为一学期,一共18学时。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普通话课程的教学时间远远不够,希望增加学时数,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练习机会。但是,学生在校时间毕竟有限,而必须要开设的课程也很多,不能所有的问题都用增加学时数来解决。因此,在课程开设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调整学习策略,高效利用课余时间,才是解决练习时间不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

普通话的学习,仅仅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课余时间的学习和巩固,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学生需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大力气,下苦功夫,踏踏实实地学习和训练;另一方面,学生们也要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恰当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在此,建议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四用”,即“用耳”、“用口”、“用心”、“用手”。“用耳”,就是要多听标准的普通话,记住字、词、句的发音,并且尽量分辨出自己的发音和标准发音之间的差别,并及时加以纠正,否则,就是练得越多,错得越离谱。“用口”,就是一定要敢于开口,不管对错,先把自己的胆子练出来,不管是在教室,还是在宿舍、食堂,都大胆地,用心地用普通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用心”,就是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用心想想,老师是怎么讲解发音方法和技巧的,多留意身边普通话说得好的人他们是怎么发音的,他们的语音语调是怎么处理的。“用手”就是俗话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普通话考查的虽然是口头表达的能力,但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你需要记一些你一直出错的音,你需要记下你的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区别比较明显的发音,你需要记下容易出错的单字、词语,只有这样不断地积累,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语言环境,营造氛围

1.普通话的推广、宣传要和保护方言、民族语言共同进行

国家在积极推广普通话的时候,强调了各民族语言是平等共存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时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所以,我们在宣传的过程中,要向被推广者宣传、普及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在推普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普通话与各地方言和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要使被推广者认识到,方言和民族语言的存在,与普通话的使用和推广并不矛盾,它们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对普通话的抵触情绪,有利于普通话的学习和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2.普通话的推广、宣传要与学生活动的开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刻意的学习总是给人枯燥的印象,如果这种学习还要与考试、获取证书联系在一起,那只会让人觉得沉闷,给人带来压力,甚至很容易造成抵制情绪。因此,大学里边普通话的推广、宣传、学习,可以和学生活动联系在一起进行。

(1)做好全国的“推普周”活动

每年9月的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开展很多活动。对于刚人校不久的新生,我们活动的重心主要放在学习、观摩方面。学习一些关于普通话、关于推普周活动的知识,积极参加学长学姐们组织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们,就可以要求他们紧密结合每届推普周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演讲、辩论、汉字书写等等。而在外实习的三年级学生们,则积极鼓励他们主动配合实习单位做好各项推普活动,把我们学校好的经验介绍到实习单位,也虚心请教、接受实习单位的做法和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做好我校每周的“推普日”活动

全国每年有“推普周”,我们地方高校,尤其是在多民族聚居地区的高校,为了学生们普通话水平的进步和提高,更应该紧跟国家的步伐,积极做好普通话的推广活动。因此,在学校可以尝试开展每周一次的“推普日”活动。活动内容可根据时段来进行安排:中午,可以在学校的普通话学习广场进行,主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自由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晚上的活动,主要在学校的普通话实践机房开展,给学生播放标准的普通话朗读音频,观看测试流程的动画视频,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测试等等。

(3)做好具有学校特色的推普活动

我校是在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种民族语言的存在和使用,使得我校的语言环境比较复杂。前期的调查结果显示,251名同学中,就有彝族、哈尼族、白族、纳西族、傣族、回族等10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中,除了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普通话的学习和推广造成了困扰,但如果我们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一现象,也许会有预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可以开展“民族语言对对碰”活动。这一活动,就是鼓励普通话学得好的汉族同学和普通话学习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同学结成学习对子,他们之间的学习是互相的,即汉族的学生辅导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普通话,而少数民族学生则教汉族的学生学习自己的民族语言。这样,既可以让汉族的学生体会到学习民族语言的困难,从而能很好地体谅学习对象,在辅导的过程中能更加耐心、细心;另外,也可以把少数民族学生说自己民族语言的那种自信逐渐地转移到学习普通话上面来,还可以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普通话和本民族语言之间的区别,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普通话的推广、宣传离不开教师们的积极参与

调查显示,有49.4%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们的普通话水平一般,只有5.2%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们的普通话非常标准;有66.5%的学生认为学校说普通话的氛围一般,甚至有9.6%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说普通话的氛围。从这些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学校学习普通话的环境很不满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其他专业素养暂不提,就口语表达这一点不能让学生满意的话,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在以往的推普活动中,我们确实忽略了教师这一群体,只针对学生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要求,而作为引导者身份的教师却没有提出任何要求,殊不知,在普通话的推广、宣传中,教师是不能缺位的。

据统计,我校现有的400多名教职员工中,一共有汉族、纳西族、白族、彝族、傣族、普米族、回族等1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的比例占了全校教职员工的51.7%,虽然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大家都能坚持说普通话,但在日常交流中,教师们很少说普通话。大部分教师对语言的选择一般是这样的:在能听懂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本民族语言,其次是丽江汉语方言,最后才是普通话。教师们的这种交流习惯,给学校学、说、用普通话氛围的营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普通话的推广、宣传同样需要教师们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总之,“机测”在我校刚刚施行不久,2016届学生的成绩较之2015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同时,学生们在普通话学习上面临的问题也急需解决,只有学校给予高度重视,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营造学、说、用普通话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促进学生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和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魏丽萍.汉语拼音在学习普通话中的重要功能[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99-1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