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本视角下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路径初探

2015-07-15张曈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张++曈

[摘要]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从不同方面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借鉴意义。对于我国来说,尽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命题已提出多年,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讨人力资本视角下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41

[文章编号] 1671- 5918(2015)09-0086-03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过去过于重视GDP、追求速度至上等理念的影响,我国经济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如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完善、劳动者素质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之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又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党中央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视。

而在新形势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应该是推动“人”的转变,即从根本上推动经济发展理念由“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转变,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切实提高劳动者智力、知识和健康水平,激发人力资本内在潜力,提升人力资本价值。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人力资本的概念与内涵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早在18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传世巨著《国富论》中就把人的能力看作一种资本,其在书中将“一个社会全体居民或成员所具有的有用的能力”视为四种固定资本之一。

19世纪以后,许多经济学家都接受了斯密把人的能力看做一种资本的观点,如萨伊、穆勒、费希尔、瓦尔拉斯、李斯特等人,另外,西尼尔等人甚至认为不只人的知识和能力属于资本,人的健康同样属于资本。

总体来说,这一段时期的经济学家尽管没有正式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但是其经济思想中已经具有了人力资本理论的萌芽,并提出了诸如非物质资本、精神资本、智力资本等相关概念,为之后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

然而,在斯密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物质资本的研究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重点,而有关人力资本的研究成果,虽然也时有出现,但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欧洲各国及日本等受创严重的国家普遍开始恢复重建工作,而其发展速度之快受到了经济学家的重视。从二战以来的统计数据表明,国民收入的增长一直比物质资本投入的增长快得多。显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除物质资本外,还有另一种生产要素在起作用。进入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研究又遭遇到了一些“经济之谜”的挑战。比如,20世纪5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在研究美国经济增长时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那就是美国的产出增长率大大高于劳动和资本投入要素的增长率之和,形成所谓的增长的“余值”。这就是“现代经济增长之谜”,诸如此类的“经济之谜”还有很多,如“库兹涅茨之谜”、“里昂梯夫之谜”等,许多经济学家试图在传统理论框架内寻找这些“谜题”的答案,但都没有成功。尽管如此,这些“经济之谜”仍然为经济学研究指出了方向,而经济学家对于其答案的探求,也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新理论的萌芽已经形成,打破传统的壁垒只是时间问题。

一般来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被认为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舒尔茨于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的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系统地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及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舒尔茨认为,所谓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存在的一种资本形态,表现为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等。舒尔茨之后的经济学家在研究人力资本的时候,大多都继承了舒尔茨关于人力资本的这一经典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创新。由于舒尔茨对于人力资本研究的突出贡献,其荣获了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研究是着眼于宏观角度,而另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则是从微观的角度阐述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其著作《人力资本:特别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被视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最终形成的标志。

人力资本理论自形成以后,就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特别是8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分别把人力资本纳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中,并把它视为重要的内生变量,确定了人力资本及其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对于各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人力资本的概念与内涵

我国学者在研究人力资本理论时,大多沿用了舒尔茨关于人力资本的表现为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等的一种资本形态的概念,主要是从人力资本的内部要素和基本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有学者认为,道德等精神因素也应被视为人力资本的内在要素,何菊莲认为,人力资本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力资本表现为经过一定的教育或培训后形成的劳动者的知识和能力,而广义的人力资本还包括生理能力、心理能力、精神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学者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人力资本理论,著名经济学家刘福垣认为,人力资本是可变资本中能为劳动者带来剩余价值的特殊部分,是在劳动力商品化后由人力资源所转化,而人力资源则是蕴藏在人体内的劳动能力。endprint

综上,可以对人力资本的概念及内涵得出一个粗略的结论,即人力资本是指与物质资本相对的一种资本形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智力、知识、能力、经验、健康等因素,同时还包含了劳动者的道德观念、价值追求等精神因素。

二、人力资本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分析

(一)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于经济发展的认识有一个变化进步的过程。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们过于追求GDP增长幅度、经济增长速度等指标,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继而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结构不完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命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之后,我们党对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2007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首次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命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管只有两个字的改变,却代表着我们党对于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从范围上来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仅着眼于经济总量的增长,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着眼于经济总量的增长外,还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完善,以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自然与人的和谐等。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在地就包含了追求人的发展的理念,这就为我国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人力资本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人力资本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分析

尽管我们党对于发展规律的认识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长期以来所存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问题依然存在,“物本主义”的发展理念仍占主流。因此,为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保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题中应有之意。

1.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效益提高的作用

我国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要素驱动型经济发展,而投资也过多地偏向物质资本投资,忽略了人力资本投资。这造成了我国经济投入产出率不高,资源浪费问题严重,经济效益较低。而据测算,在当今发达经济体系中,物质资本投入每增加1美元,产出增长为1-3美元;而人力资本投入每增加1美元,产出便增长3-10美元。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在于:知识正在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正在成为主导生产力。因此,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增加劳动者知识储备,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2.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入外资,加之良好的政策导向,我国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但却没能拉动第一、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第一产业生产手段陈旧,生产效率低。第三产业对(;DP的贡献率仍旧不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3年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仅为46.8%,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70%以上的水平。而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能够保证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也可以改善第一产业的生产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够提高对于第三产业的需求,改变社会需求结构,进而达到优化我国经济结构的作用。

3.人力资本对我国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在国际上,我国长期被认为是“世界工厂”。然而,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产权优势不明显,重要技术甚至是核心技术大多需要从国外进口,因此我们不能算是制造业强国,这就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而国家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的最关键因素是人,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将直接作用于国家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人力资本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作用

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付出的代价是自然界的满目疮痍,也自然而然迎未了恩格斯口中的“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最直观的感受当属近几年北方地区严重的雾霾天气,严重地影响了雾霾地区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要想解决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则必须转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包括国家、企业甚至个人的发展模式,使其更加科学和完善,这对于劳动者的知识智力水平和道德水平,以及价值追求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应是满足这种要求的最好选择。

三、人力资本视角下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路径分析

面对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任务、新形势、新挑战,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人力资本投资应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重要的拉动力。因此,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人力资本视角下的路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发展理念,调整政府职能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最根本的应是理念的转变。常修泽教授在他的一篇论文中,模仿《共产党宣言》写了这么一句话,“一个幽灵,一个增长中心主义的幽灵,仍在中国大地游荡”。这句话说的真是恰如其分,尽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命题已经被提出很长时间,但是在具体工作中,“物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仍占主流,在很多领域,“人本主义”并没有被落到实处,这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症结”所在,只有打通这一“症结”,才能够保证经济发展的“健康”。这其中,最重要的应是政府理念的转变,具体而言,应转变政府职能,“放权”于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应改变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取消只考虑GDP的单一形式,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应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endprint

(二)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优化投资结构

提升我国人力资本价值,最关键的就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过去我国投资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物质资本的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这种“拔苗助长”型的发展模式逐步显露出了它的弊端,因此,在如今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关键时期,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潜力激发出来,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首先就要在教育上下功夫,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下大力气转变教育不公平现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强化人才激励制度,防止“智力外流”;建立并完善职业培训网络,完善企业职工的“干中学”体制。其次,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不仅是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的保障,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三)改革分配制度,提高消费需求

内需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内需不足主要表现为我国消费率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仅为49.8%,而同时期,美国的消费率则超过了80%。当然,内需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居民储蓄率低、社会保障不完善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公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但其最重要的原因仍然是收入分配不均衡。

因此,分配结构的调整和分配关系的改变是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切人点,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举措。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完善工会职能,切实保障劳动者权利;完善产权制度,以此来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分配公平;注重再分配的公平问题,改善地域、城乡不平等的问题,让每一个人民群众都真切地享受到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结束语

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只有改变传统的发展理念,重视经济发展中人的作用,激发人民群众中的巨大潜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够取得重大胜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l]周新芳.人力资本理论文献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08(2):59-61.

[2]王旭辉,王婧.人力资本理论友展脉络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05-109.

[3]江涛.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84-87.

[4]何菊莲.人力资本价值提升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2.

[5]刘福垣.重新认识人力资本的科学内涵[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2):5-8.

[6]王明杰,郑一山.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6(8):92-95.

[7]常修泽.论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宏观经济管理,2010(6):8-ll.

[8]韩树杰.以人力资本投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12):70-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