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战略思考

2015-07-15黄丽惠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战略思考福建

黄丽惠

[摘要]在中央政策支持下,海洋经济已成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仍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为进一步加快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福建应强化海洋意识,加强海洋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创新和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化闽台海洋经济合作,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关键词]福建;海洋经济强省;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37

[文章编号] 1671- 5918(2015)09-0078-03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标志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作为海洋资源大省,福建独特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灵活的体制机制,更具有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一、福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目标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是推进福建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福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近几年,福建加大传统海洋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推动海洋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拉动福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3年,福建全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900亿元,同比增长15%,占GDP的27.1%。2014年预计实现海洋生产总值6500亿元,同比增长13.6%,占CDP的27%左右。海洋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力争达到730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8%,基本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的发展目标,形成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规划》还明确了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六大战略定位,即深化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的核心区、全国海洋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全国海湾海岛综合开发示范区、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创新海洋综合管理试验区。

(二)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福建海洋经济发展

2010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从福建的实际出发,加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2012年4月,温家宝总理来闽考察,提出“福建要在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上有所突破.有所建树”。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为福建提供补上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短板。2014年6月,国家海洋局发布了《进一步支持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和生态省建设的若干意见》,从6个方面出台16条措施,支持福建深入实施海洋强省和生态省战略,增强引领示范效应。

(三)福建省委、省政府着力布局海洋经济发展

自福建“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由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转变的规划后,2010年6月,福建启动争取列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工作。2012年是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2012年初,原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苏树林明确部署,要求着眼全局、统筹规划,优化海洋经济布局。4月,统筹协调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7月,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海洋经济发展。8月,中共福建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出台《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配套出台了支持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九条措施,就扎实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提出了一系列力度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

二、当前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展望未来,福建海洋经济要达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质的飞跃,从而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仍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一是海洋经济总量较小。与同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的广东、山东两省相比,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相对不足,海洋资源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海洋产业优势,产业链较短,深加工产品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

二是海洋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升级。海洋新兴产业尚处于研发、试验阶段,要大规模实现产业化还面临一些技术和政策方面的瓶颈制约。海洋渔业正处于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由近海捕捞向远洋捕捞的转变过程之中,与发达地区有不少差距。海洋旅游资源没有得到相应的开发,海洋休闲旅游业如游艇旅游业才刚刚起步。海洋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标准体系还不完善,示范试验规模严重不足。

三是海洋科技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海洋科研机构及院校和海洋开发人才相对缺乏,高等院校内设置的与海洋相关的专业也较少,海洋科研机构和科研力量相对薄弱,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四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一是随着福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临港工业的发展,陆域直接或间接人海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物不断增加;港口和临港工业特别是石化、造船、冶金、大型林浆纸一体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工业污染源和海上污染源大量增多,全省应对溢油、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十分薄弱。二是全省沿海地区海洋环境保护队伍和能力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沿海县还处于缺海洋环保机构、人员、设备的状态,完善的海洋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机制和体制尚未形成。

三、加快福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对策思路

(一)强化海洋意识,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福建在迈向海洋经济强省进程中,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牢固树立新的海洋价值观、海洋国土观、海洋经济观,注重建设海洋文明。各级政府要培育全民海洋意识,普及海洋知识,宣传海洋文化,积极调动各类资源向海洋集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各级政府还应充分发挥战略主导作用,主导制定海洋产业、海洋区域发展战略,注重各地海洋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发,形成由资金、政策、法律、管理支撑的海洋开发战略体系。同时,加快完善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endprint

(二)统筹兼顾,构建四大海洋产业基地

一是统筹海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传统海洋产业要向高端发展,要引导传统产业的重大项目向临港区域集聚,培育出一批全国领先的高端临海产业集群和基地。海洋新兴产业方面,要坚持立足本地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防止一哄而上。二是统筹海洋三次产业发展。要进一步突出海洋服务业与海洋工业,海洋工业继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海洋服务业重点发展港口物流、海洋旅游和海洋文化创意产业。三是统筹产学研政。发展海洋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引领,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突破海洋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主力,政府则主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指导与扶持。

(三)“三群”联动,统筹陆海发展

以推进沿海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联动发展为重点,实现陆海统筹发展。一是港产联动。产业群的支撑是港口群建设的生命线,让港口与产业互相促进,实现双赢,产助港兴,港促产旺。二是港城联动。建设美丽、宜居、宜业的港口城市或滨海城市,离不开港口与后方城市之间的联动。港口城市和后方城市的建设应稳步推进,从港城联动、相互统筹的高度做好规划。三是产城联动。城市要发展,离不开人口集聚,而人口集聚既取决于这座城市产业的发展,因此产城统筹不可忽视。总之,唯有努力推动“三群”联动,陆海统筹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它在推进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作用。

(四)科技兴海,完善创新和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应构建海洋科技创新研发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要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其次,构建海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进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要积极培育信息、代理、风险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中介机构,提供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的技术支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第三,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人才体系,提供智力支撑。引导涉海高校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科结构,加快海洋科技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不断提高福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

(五)保护生态,保障海洋资源永续利用

坚持科学发展,树立绿色和低碳的海洋经济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开发并重的发展道路,强化海洋资源有序开发、生态利用和有效保护。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实现海洋能源利用产业的绿色发展,切实提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陆海污染综合防治和海洋环境保护,建立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系统,推行海域使用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和各级政府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六)发挥优势,深化闽台海洋经济合作

一是规划先行,尽快研究制定闽台海洋经济合作总体规划,以平潭开放开发为重点,把平潭综合实验区规划成为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特殊区域。二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闽台海洋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福建省海洋经济在海峡两岸的影响。三是着力提供闽台涉海企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互动两地海洋经济的发展。四是推动投资和财税政策向闽台海洋经济合作领域倾斜,大力支持对台交通主通道、主枢纽、口岸以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大对海洋新兴产业、重大海洋科技专项合作项目的支持力度。五是探索海洋经济发展所需专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推进闽台海洋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

(七)抢抓机遇,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积极融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串起福建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东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是福建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围绕海洋强国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主题,加强与海丝各大经济板块在海洋文化、海洋科技、海洋旅游、海洋产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创造繁荣的海丝经济。二是积极推动“二下西洋”计划,支持远洋渔业的快速扩张,加快境外远洋渔业综合基地建设,重点推进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力争突破一批带动力强的合作项目。三是大力开拓利用海外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建立境外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积极参与开发境外海洋资源。四是以建设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为抓手,大力发展航运总部经济,吸引航运公司地区乃至全球总部落户,发展国际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满足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节能安全环保船舶,鼓励游艇、邮轮旅游等新兴航运产业健康发展,推动福建航运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福建省发改委.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读本[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2013.

[2]宗和.福建去年预计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六千五百亿元[N].中国海洋报,2015-02-03(A1).

[3]王永珍,吴洪.福建出台意见,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N].福建日报,2012-08-27(1).

[4]伍长南.福建统筹海洋经济发展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3(4):1-5.

[5]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福建新机遇[N].福建日报,2014-05-3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战略思考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每个村(居)将配备1名“儿童主任”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阿博览会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
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思考
福建医改新在哪?
来吧,福建求贤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