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生幽谷无人识 客种东轩遗我香

2015-07-14王纲怀陈学斌

中国收藏 2015年7期
关键词:宋史铜镜铭文

王纲怀 陈学斌

有四千年漫长历史的中国铜镜,在经历了战国、两汉、隋唐三大高峰后,终于走向了“低谷”。对于金属冶炼、铸造精细、版模效果、图案美学、文化艺术等常规要求来说,宋代铜镜(以下简称宋镜)的确是衰落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低谷”并非一无是处,正如苏东坡《种兰》诗曰—

宋镜有诸多特点,如镜形各异、尺度适中、价格标注、家族传承、书体精美等。尤其是标注了地名(即“纪地”)的宋镜,无论官铸还是民铸,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兴起,开创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竞争格局。本文有幸收集到标注有33处地名的100面铜镜资料(详见表1至表4),并在其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42张图片(详见图1至图42)。与此同时,本文之纪地宋镜还按《宋史·地理志》的地理排序,进行了对照、比较,以了解每面宋镜铸造地的地理区划与行政所属。

宋时习俗,因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祖赵敬的“敬”字讳,故宋镜中皆见“照子”(偶见“监子”)之称。按《宋史》,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规定可以不再避讳,其后出现了“镜”或“照子”混用的现象。

诸多特点

镜形各异

中国铜镜之圆形,象征着天圆地方的道家理念。唐代以前的铜镜基本上是圆形一统天下,有唐一代,虽有少量菱形、葵形、方形等异形出现,然在总数上仍是圆形为主体。由唐至宋,进入商品社会,镜形亦随之发生了多姿多彩的变化。

了解宋镜的人都知道,宋镜的形状有数十种之多,除了多见的圆形、方形(正方、长方)外,还有菱花形(主要有对称的六菱、八菱之分)、葵花形(主要有对称的六葵、八葵之分)、棱边形(主要有对称的六棱、八棱之分)、亚字形(亦称委角方形,依委角大小与线条弧度有至少6种以上)、有柄形(镜体本身也包括着圆形在内的各种形状)、六边形、八边形、八角形、桃形(亦称盾形,依线条弧度的不同有多种)、钟形(至少6种)、鼎形(至少6种)、菊瓣形、菱花方形、云纹形、云板形、瓶形(有多种)、甗形、带座形(有多种)、带环形(以钟形为主)等。

尺度适中

四千年的中国铜镜史表明,早期镜(齐家文化至春秋)的尺寸多在10厘米以下;战国、两汉、隋唐三个高峰期铜镜的尺寸基本上都没有什么限制,小到4.6厘米(汉尺2寸,唐尺1寸半)左右的手镜,大至30厘米(战国尺、汉尺皆系1尺3寸,唐尺正是1尺)乃至以上。

细观宋镜尺寸(1尺即今31.4厘米),都在今10厘米(宋尺3寸)至20厘米(宋尺6寸)之间,少见例外,可谓尺度适中也。分析其原因,宋代是商品流通、货物贸易相当发达的商业社会,符合“实用主义”的现实。就铜镜而言,满足普及,作坊众多,竞争剧烈,价格低廉。从存世量看,不仅在中国自身,而且在高丽、日本等近邻,都可以见到宋镜的诸多遗存。

价格标注

在宋镜铭文中标注价格者,尤以湖州镜为多。其经常是在纹饰面有左右两个铭文方框,一侧框多有纪年、纪地、纪匠、纪押纹,还多具“自夸之词”(如真正、无比、百炼等);另一侧则常见“每两□□文”(见图A1,右框“炼铜照子每两壹佰文”,左框“湖州石十郎真炼铜无比照子”),偶有例外(见图A2)。

由存世器物可知,宋镜铭文标注的“每两”价格有“三十文”、“四十文”、“五十文”、“六十文”、“八十文”、“一百文”、“百廿文”、“二百文”、“二百五十文”等。《中国科技史·度量衡篇》告诉我们,当时的一两约是今天的41.3克(宋斤661克,1斤16两)。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第441页:“赵宋一朝,三百年间,清平的日子不多。由于当局重文艺,轻武备,所以在军事上是一个衰弱的时期,不断受到西、北各族的压迫:先有西夏和契丹的威胁,继有女真的袭扰,最后为蒙古人所灭亡。虽然总有一些文人学士在咏花歌月,表现出一种太平盛世的景况,特别是在北宋,但那只是一种虚假的景象,实质上社会并不稳定。”

价格标注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铜镜价格的变化,而且还可以从不同的价格数字来推算其大致的相应年代。本文只是提出这个问题,有待专题研究。

家族传承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铜镜铸造十分普及,除了官铸以外,民间作坊亦得到蓬勃发展。若干作坊还是家族传承,其著名者有湖州石氏、饶州周氏、建州黄氏等。

本文以湖州石家镜为例。根据已有资料,我们可以概略地列出这个铸镜世家若干信息。

1、本文表2序41镜铭“湖州南庙前街西石家念二叔真青铜照子记”,此镜出土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可知“石念二叔”的铸镜年代应是在徽宗前的哲宗或神宗时期,甚至有可能是更早的英宗或仁宗时期。当时,石氏某个祖先新立家谱,并在数代之内实行大排行。约在北宋中晚之际,确立了湖州第一代铸镜世家之排行顺序。

2、以“叔”作称谓者问世较早,应可理解为湖州石家的第一代,如石二叔、石三叔、石六叔、石念二叔等。

3、以“郎”作称谓者应在“叔”辈之后。有若干资料表明,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皆可称“郎”。依据铭文内容,可知两代人或三代人的传承关系,如表2序39“十八郎”(念二叔之子)、图17“念七郎”(念二叔之子)、图19“六十郎”(十五郎之孙)、图20“七十郎”(十五郎之孙)。

4、迄今可知,在湖州石家镜中,“郎”之称谓有十余种之多,如石十郎、石十三郎、石十五郎、石十六郎、石十八郎、石念四郎、石念五郎、石念七郎、石三十郎、石四十郎、石六十郎、石七十郎等。

5、随着南宋灭亡,湖州镜逐渐消失(石氏不再出现)。直到明代中晚之际,以薛氏为主体的铸镜世家“重出江湖”,直至清代中晚期。

书体精美

宋镜铭文之书体多姿多彩,繁花似锦,不胜枚举。如篆书(图B1,铭文“饶州上巷周小三家炼铜照子”)、隶书(图B2,铭文“河澄皎月,波清晓雪”)、楷书(图B3)、行书(图B4,铭文“真石六叔炼铜照子”)

纪地突出

经过积累与汇总,本文列举了100面有代表性的“纪地宋镜”资料,分成4个表格(即表1至表4)。由表可知,宋镜纪地时间从咸平三年(1000年)开始,一直延续至南宋末年,历时近3个世纪。宋镜有官铸与民铸两类。

1、官铸:东京铸钱监(图1、2)、隆德府青铜监(序6)、临安府小作院监造(图5)、湖州铸监局(图10、11)、婺州官铸造监(序48)、扬州监铸官(图25)、赣州铸钱院(图36)、潭州官场造(序90)、丰国监造(图40)。

2、民铸:几乎是各地都有,然以“两浙路”铭文为多,“两浙路”铭文又以湖州居多。在存世器物中,半数以上当属湖州镜。在湖州镜中,更数石氏为盛,这个铸镜世家可谓是创造了中国铜镜的数量之最。

通常而言,宋镜铜质皆差,惟饶州镜和建州镜以及少量湖州镜有较高含锡量的青铜。这些器物在总体上虽不及汉唐之镜,然还是优于同时期之各地镜类。

“宋镜纪地”(表1至表4)为《宋史·地理志》作了最好的物证,《宋史·地理志》又为“宋镜纪地”作了最好的注释,对铭文中每个地点的地理区划、行政隶属乃至前后顺序都有系统说明。

在本文表1至表4的100个镜例中,两浙路有53例(序9至序61),占总数之53%;江南东、西路有24例(序66至89),占总数之24%。这两“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再查《宋史·地理志》,对这两“路”的风土人情亦是赞誉有加,真可谓“镜铭证史”也!

猜你喜欢

宋史铜镜铭文
孝母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朝鲜王朝正祖君臣的“宋史”认识与《宋史筌》之修撰
《宋史》中的宋代宗族义庄考
玩转古铜镜收藏
铜镜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古代的铜镜
读中山王铭文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