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马锡的成功对我国国有经济突围的启示

2015-07-1471352部队财务科吴维国彭乾清安书通

中国商论 2015年20期
关键词:资本运营淡马锡市场化

71352部队财务科 吴维国 彭乾清 安书通

淡马锡的成功对我国国有经济突围的启示

71352部队财务科吴维国彭乾清安书通

摘要: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国有企业,其改革发展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各界的关注,但却始终不能步入正轨。而新加坡的政联企业(国有企业)在淡马锡控股的管理下,取得了骄人的成果。本文从对新加坡淡马锡公司成功原因的剖析开始,通过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私有化误区的分析,为中国国有企业指出了一条突围之路。

关键词:淡马锡 国有企业 资本运营 市场化

1 新加坡淡马锡模式成功运营原因的剖析

政府投资设立企业,几乎是各国政府发展、调控、稳定经济和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1974年,出于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全的战略考虑,新加坡成立了由财政部全资注册、直接向财政部负责、行使新加坡国有资本出资人的权利、管理新加坡的政联企业(国有企业)的淡马锡控股公司。近年来,新加坡淡马锡因管理政联企业(国有企业)的成效和业绩,备受各方关注。

1.1 淡马锡控股和新加坡政府的关系

作为独立法人,淡马锡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本的所有权,一方面是政府与企业间的隔离墙,另一方面也是双方之间的传动器。新加坡政府和淡马锡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淡马锡控股公司董事会的设置上,淡马锡的董事会拥有聘请或解雇总裁的责任和权力,以及制定总裁的奖励方案的权力。

1.1.1 董事会的构成体现了国家控制与市场运作之间的平衡

淡马锡董事会由政府官员、下属企业领袖、民间人士三方共同组成,较好地体现了政府、企业、民间三方权利的均衡。董事会成员中除1~2名执行董事外,其余董事都是独立董事、外部董事。由此可见,淡马锡董事会的特色就在于“多元化”下的平衡。三类成员在合作的同时相互制衡,较好地实现了国家股东与董事会,实质上也就是国家控制和市场运作之间的平衡。

1.1.2 官员董事这个群体内部也存在多元与制衡

淡马锡现任董事会的官员董事包括总统府资政、财政部常务秘书等人。在新加坡的宪政体制下,作为国家象征的总统超脱于总理领导的政府之外,所以总统代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制政府的私利冲动,而政府内部不同部门的代表也形成了部门利益上的制衡关系,从而降低了官员董事实行集权专制的可能性。

1.1.3 官员董事的公正性和中立性

为了割断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公正性和中立性,董事会中的官方成员不从淡马锡领取物质薪酬。为了激发这些官员董事的工作积极性,新加坡实行“经营而优则升迁”,根据公司经营状况对委派的董事实行职务升降。其他的董事则一般按照市场原则进行物质激励。

1.1.4 董事会在市场活动中的独立性

淡马锡的董事会成员以及总裁的任免还必须由总统批准,报送财务报表定期报送给财政部审阅,除此之外,政府则只在关系淡马锡某个关联公司股份的并购和出售的问题时参与企业决策,在适当考虑政府产业政策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经营目的和绩效指标。任何投资项目都必须经过事先评估,通常以能否盈利作为基本标准。政府一般不干涉企业的正常经营。而依照新加坡法律的规定,如果淡马锡董事会认为政府指令不合理,更是有权予以驳回。

1.2 淡马锡控股和政联企业的关系

淡马锡控股通过董事代表制实现对企业的监管,各政联公司的董事主要包括主席、政联公司提名的董事、淡马锡提名的董事以及政府部门委任的董事等组成。其中,主席的任期最长不超过9年,董事最长任期不超过6年。同时,淡马锡的董事会成员和新加坡财政部部长也会定期审查并访问政联企业,以加强对这些公司的监管。所有政联公司除了向淡马锡呈交一年一度的财政报表外,也定期汇报业务的发展情况。

淡马锡控股公司将所有政联公司按性质不同大体划分为两大类,即A类企业和B类企业,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A类企业主要包括关系国家重要资源类和公共政策目标类企业,如水资源、能源、煤气网、机场和港口等企业以及博彩业、大众传媒机构、医疗、教育、住宅类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淡马锡在其中所占股份为l00%或持有多数股份,行使新加坡政府对这类企业的管理和控制权。B类企业主要是那些有潜力向本区域或国际市场发展的企业。淡马锡控股支持这类企业以合并、整合、收购以及整体出售等方式,或通过发行新股以减少原有股份的办法,推动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

淡马锡主要是运用股东的权力来影响下属企业的业务和策略方针,但绝不干涉下属企业的日常运作和商业决策。

1.3 淡马锡控股和市场的关系

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始终重视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市场情况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对所属政联企业的管理模式。比如,近年来淡马锡根据市场发展要求就做出了将一部分政联企业私营化的重要调整。淡马锡这么做主要有以下几点考量:一是通过对政府参股企业的私营化可以累积国家财政储备;二是可以使上市公司在筹集资金时能有多种选择,通过上市可以获得巨额资金,以便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三是在提高公司知名度的同时,将公司的经营管理置于市场规则的约束之下,刺激公司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是通过上市的方法让公众拥有政联企业的股份,这也是将国家财富分配给大众的方式之一;五是可以使私营企业或政联企业分担淡马锡公司开拓新业务的风险;六是可以使政府从经营活动中淡出。

2 淡马锡的成功对国有资本运营的启示

三十多年来,淡马锡根据新加坡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面对汹涌而至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淡马锡逐步形成了一个在新加坡、亚洲以及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国家三大板块基本平衡的淡马锡投资组合,淡马锡的成功对国有资本的运营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2.1 产权在谁手里不是企业赢利与否的关键

现在有的人把国有资本运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都归结到所有制问题,大搞管理层收购(MBO),这是十分片面的。任何所有制都有优劣,关键是如何去扬长避短。淡马锡的成功告诉我们,产权掌握在国家手里一样可以赢利。

2.2 企业赢利靠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现代化

就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言,他们许多现代大企业大多都是委托聘用的经理人员作为其代理人控制企业经营,他们本身也并没拥有企业产权,但他们对于不属于自己所有的他人财产,为什么能够兢兢业业,尽智竭力呢?其奥妙在于有一个经理市场和企业家职业利益风险机制。企业的直接管理者——经理人是作为一种资本化的商品存在的。

2.3 真正把国有资本当作资本来运作

淡马锡适应市场的需要卖出一部分政联企业,正说明它把国有资本当作资本来运作、来投资,投资就会有进有退。这种把国有企业所有资产当作一个大财团来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式,是符合资本运作的规律的,只要这个财团的内部组织结构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就能游刃有余地参加市场经济的竞争,国有经济就能发展,国有资本就能壮大。

3 以淡马锡为样板走出中国国有经济突围之路

私有化不仅不能解决国企的弊病,还会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动荡。根据世界银行和许多其他学者的研究发现,俄罗斯在推行大规模私有化以后,政府给许多原大型企业的补贴比大规模私有化以前更多,而不是比以前少。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样,大规模私有化后原国企的问题依然存在。国企作为中国经济的心腹之患,其突围之路到底该怎么走,淡马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

3.1 政府要从国情和市场规律出发,负起应承担的责任

中国的国有企业因其建立的特殊历史条件,成立之初具有政府事业部门的职能和性质。作为政府的办事部门存在的国有企业,它的职工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政府公务员的身份。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推行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很多,创造的就业机会却很少,政府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就业需要,经常是一个岗位可能会派两三个工人去做,造成这些国企有大量的冗员。因为当时所有的工资都来自政府的财政预算,跟企业没有关系,所以冗员在企业来说不是负担。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企改革政企分开的推进,包括退休工人在内,职工的负担逐渐转到企业来,这就变成一个巨大的负担,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改革后,必将采取能上能下的职工聘任制度,裁员、失业将成为经常性现象,为了给企业营造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建立完善的高标准的社会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3.2 加快国有资本三个层次管理体制的推行和完善

为了从深层次上改变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多头管理的局面,理论界、学术界对于从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到中间或中介性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再到生产经营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框架,在认识上是统一的,那就是推行和完善国有资本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其大致情况是:在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下设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在中间层建立资产经营公司;下层是由企业群组成。这三个层次,上层通过国资委直接管理资产经营公司,而不是靠各部门分工把关,这样既能实现将政府各部门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又直接加强了对资产经营的监督和领导,形成了有效的制约机制;在中间层建立了国有出资人制度,为资本运营构建合格的载体,使企业对投资主体负责,投资主体对出资人负责,出资人向政府负责,实现了国有资产监管职能与国有资产经营职能的分离;在下层由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参股及合资企业群组成,这些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拥有法人财产权,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具体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从而实现了国家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理顺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3.3 坚持市场化的国企改革方向,反对肓目私有化

对于那些在市场竞争中有生存能力的企业,盲目的私有化会造成国有资本的大量流失,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即便是那些没有足够竞争力的企业,私有化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资本很密集的重工业,在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经济体系后,不符合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这一部分国企处在一个开放、竞争市场当中,却因为没有足够的竞争力,成为了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只有靠国家的保护补贴才能维持。即便大规模私有化,在竞争性的市场中,还是没有自生能力,亏损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这些企业中,除了那些涉及国家机密和国防安全的企业国家要继续进行财政的扶持外,对其它企业要在市场化上下功夫。对那些资本密集,产品国内市场大的企业,可以采用以市场换资本的方式,让它们到海外去融资;如果产品没有很大的国内市场,就要转而生产劳动力比较密集、符合我国比较优势、又有很大国内市场的产品;如果企业老化,连转产所需的工程技术力量和管理人员优势都没有,就只好破产。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仍然不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者把目光放到了私有化,而以国企私有化为目标的MBO(管理层收购)也一度成为国企市场化的代名词。但新加坡淡马锡模式的成功告诉我们,市场化是国有企业突围的方向,但市场化绝不是私有化,私有化也绝不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中国经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2] 林其屏.改革理论的突破与创新[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4.

[3] 尚鸣.中国的淡马锡实践[J].中国投资,2006(3).

中图分类号:F7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7(b)-104-03

猜你喜欢

资本运营淡马锡市场化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羌绣市场化发展对策研究
企业资本运营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本质及作用研究
供方体制应尽快走向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