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驳杂社会场域的行为艺术乱象

2015-07-14王婧婕延边大学人文学院133002

大众文艺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众艺术家精神

王婧婕 (延边大学 人文学院 133002)

驳杂社会场域的行为艺术乱象

王婧婕 (延边大学 人文学院 133002)

行为艺术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不可分割的一个支流,已然活跃在各种艺术场合三十余年,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了纷繁复杂、五花八门的行为艺术表演,然究其发展现状,似乎至今为止很多所谓的艺术行为依旧停滞在空洞而毫无现实意义的内容上,甚至逾越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不断制作出污染公众视觉的行为作品,使行为艺术丧失了其艺术性的一面而沦为浅薄的笑谈。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当下行为艺术的发展。

当代;行为艺术;乱象

在电子媒介布控的多媒体时代的今天,行为艺术的主体身份逐渐被削弱,人们体会到的更多的是在纷杂的大众空间里不断滋生的爆炸性新闻,疯狂无度的攀比、炫富,滑稽的嬉笑怒骂、戏谑,以及娱乐和喧嚣背后人们内心无尽的焦虑。行为艺术乱象揭露的正是当代社会人类信仰的集体失落与精神的空壳化。

一、行为艺术的病态延续——以艺术之名

行为艺术出现在欧洲20世纪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作为一种艺术家特定的精神表达方式而延续至今,如今,在很多的行为艺术节、艺术现场、甚至公众场合的公开表演等都能看到艺术家们的行为艺术。那么作为一种文化舶来品,行为艺术是怎样被当代行为艺术家表现和重建自身的,以及在其延续至今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及其变化,该如何发挥其应有的艺术功能为公众空间输送新鲜的艺术血液、丰富大众的精神领域以及展示给公众积极的有效的艺术价值,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延续至今的行为艺术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展示病态和怪异行为艺术现象的依然存在,依然大行其道的以对人身体的伤害、摧残来表达的对个人身体极限的挑战;再者依旧是对自然事物,尤其是对动物公然的折磨、杀戮、伤害来表达其所谓的观念、意义;对事物日常意义的攻击、背离以及对主流事件、事物伟大象征意义的摧毁等。于是我们便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难道行为艺术就是要亘古不变的展现裸体、自残、暴力,并且不必在乎是否触及道德底线? 行为艺术依然只能被理解为是疯狂的艺术吗?下面我们看一下至今延续的一些激进行为艺术作品的表达。

在中国早期的行为艺术家中,张洹可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胆表达内心深处不妥协的“身体叙事”践行者,其非常有名的《为无名山增高一米》《二分之一》《65公斤》《风和水- 纽约》等早期的行为艺术作品,无不为后来的所谓行为艺术家们开启了血腥、裸露、极端叙事表达的先河,他认为身体才是生存体验唯一的直接途径。继而,一些更加令人作呕的行为艺术作品也继而堂而皇之的登上了当代行为艺术的舞台,如当时震惊社会的前卫艺术家朱昱,其在作品《袖珍神学》《献祭》《食人》《植皮》等作品中惊人恶心的表演;艺术家何云昌在2010年10月10日实施的行为作品《1米民主》中在身上开了一道长1米,深0.5CM至1CM的伤口;2014年在北京798艺术街区举办的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上的行为艺术表演,依然有血腥的、身体伤害的、裸露的、疯狂的所谓行为艺术表演。传递恶心、残忍、伤害的所谓“作品”给公众,我们不禁要发问,所谓的艺术家们究竟是在揭露丑恶还是彰显丑呢?而我们又该如何审视?

这正是行为艺术在中国发展了三十余年后的当下依然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很多行为艺术家们以为自己用极端的表达彰显着其所谓的独特的精神向度,而其实问题在于,在今天媒介布控的新媒体时代,公众的注意力似乎已经转向了艺术家所展现的个人或疯狂或变态或刺激或不可理喻的生活方式和怪癖的展示中,而所谓的艺术魅力也就消失殆尽,而有些急于成名的所谓艺术家们为了扬名天下便纷纷竞相效仿,靠制造神秘感、惊奇感、异类感捕获公众眼球,于是便呈现了更多的血腥、恶心、自虐、自杀、他杀等等哗众取宠的所谓艺术事件获得媒体的青睐,进而以艺术之名义肆无忌惮的进入大众的视野,达到其或一夜成名或个人私欲的发泄或博取大众眼球等一系列目的,进而导致大众对行为艺术的误解。

再者,如今在充斥着各种暴力、怪诞、色情、恐怖等等不良行为方式的传媒时代艺术现场,我们看到一些行为艺术血淋淋的让人畏惧和恐惧的表达方式,似乎艺术家们煞有其事的提出的是很深刻的关于人性、关于自然、关于未来、关于民主和自由等对人生价值、立场问题的追问,然而他们用残酷和杀虐、血腥、恶心、灭绝人性等方式来揭露的问题,是不能够真正的化解矛盾的,反而会挑起一些人的不良用心,而实质上也毫无艺术性可言,只是以艺术之名,不断地引起人们的恶心和反感,而最终这些恐怖的、极端的行为方式是无法触及人们内在的灵魂的并无法引起人们任何实质意义上的反思的。

二、新一代行为艺术发展的戏谑化——主体精神的消蚀

陈履生在《走火入魔的前卫艺术》 中曾说,“不管何种艺术的行为如何前卫,只要以艺术的名义,就应该在‘艺术’的范围之内,这个底线就是艺术的生命,是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包括不能超越社会道德和法律,不能超越人性和公共利益。”1

而很多当下的所谓行为艺术家展示给人们的是让人眼前一亮进而头脑发昏不知其所以然的“作品”, 在新一代行为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其不同以往的“转变”,虽与之前的暴力的、自虐的、反抗的等行为艺术主调都无关,却更加让公众陷入一种“在下沉中狂欢”的预言里,当下的行为艺术已然“失落了精神向度而堕落为玩闹”,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关于行为艺术癫狂的、无底线的、无节操的、不忍直视的戏谑式“游乐”,且总是和各种稀奇古怪的社会类新闻归列在一起,让大众屡见不鲜。

从2004年何成瑶以胶带捆绑赤裸的身体做全身运动进而让胶带开裂、脱落的《广播体操》,到2005年四川高校41位在校男女学生在成都某高尔夫球场草坪的露天全裸作品《@41》,它们似乎为一些跃跃欲试的“后起之秀”们开启了这样一个先河,于是随之而来的在我们视野所及的更多类似荒唐滑稽的行为艺术作品便一哄而上:

2008年杭州的先锋艺术家及所谓的女权主义者“海容天天”裸体坐在铁笼里在工人的推行下绕行798艺术区并随货车到市区表演连续十天的行为艺术;2009年度最令人震撼的作品,片山《你选择强权,你选择吃屎,我选择美食》以及2009年7月在浙江嘉兴南湖裸体的艺术家追魂演绎的《炸天》;2011年欧志航《那一刻》的裸体俯卧撑系列行为艺术;以及2011年的“敏感地带”行为艺术展和成力行为艺术作品《艺术卖比》;因2013年3月至5月,于深夜在北京望京街道裸奔而迅速蹿红网络的“裸奔哥”厉槟源,经过无数篇新闻报道已为大众所熟悉;2014年8月,厉槟源又身扛充气娃娃,并把身体涂成蓝色,再度深夜裸奔;2014从8月9号到9月13号,行为艺术家周洁在北京现在画廊的展厅里进行了为期36天的钢丝床裸睡;2014年12月6日街舞老师陈柯帆在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的悬崖边裸身跳起了舞蹈,该男子全裸跳舞称是表演行为艺术,让舞蹈回归自然。

这诸多“畸形”发展的行为艺术现象背后的问题值得人们去更加深入的思考。我们不得不去反思这些所谓的艺术行为展示给人们的是什么,反思真正的行为艺术为何。难道表演猥亵的、色情的、裸露的、不堪入目的丑恶行为就能让人们去进行深刻反思进而还原给人们一个纯净的精神世界吗?而站在大众的视角来看,这些例证带给人们的,不过是更多扭曲的价值观,肤浅粗糙的表演也不过让公众对社会环境的理解更为狭隘化,且很多作品是对受众心理极限、伦理道德底限的挑衅,只会让人去质疑这些低俗的、无聊的行为难道就是艺术吗,艺术就是展示“另类”“异端”吗,艺术就是建立在毫无底限的践踏人类尊严和道德的基础上吗,艺术就是极端的矫揉造作、大胆妄为、无所顾虑吗?

在全球化信息传播的新世纪里,娱乐和消费联手为人们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丰盈的无所不有的符号世界,当下的各种手机客户端、网站的新闻媒体等也打着各种招牌乐于为人们营造购物、求新、猎奇的理想生活坐标,为大众不断膨胀的欲求寻求消费社会中虚假的“幸福”人生指南。而媒体们乐于呈现的吸引大众眼球的各种“花边新闻”也就成为了媒界满足大众口味的重点,因此,各种爆炸性的、刺激性的、窥伺性的、恐怖的、色情的等等夺人眼球的事件也就作为一种娱乐符号进入了公众领域。我们应当看到,在行为艺术戏谑化的发展中,艺术家们主体精神的丧失而带来的现代社会民众整体精神张力的下沉,进而找到有效的解决之道。

三、当代行为艺术的价值探寻

诚然,当代行为艺术也不乏一些对生命、对存在、对自然等普世与终极价值的深刻体悟的行为艺术作品,如在2014年的第十五届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上,部分艺术家们也展现了很多关于人性的、人类生存空间的、自然环境的种种关乎人类命运的思考的作品:如地沟油问题,人类生存境遇的陌生化问题以及对人类日常生活、未来命运的反思,对人类精神困境的思考等。

在视觉图像泛滥的时代,人们生活在一个“眼球效应”空前强大的、信仰被景观社会所淹没的社会,艺术更应关注的是传递给人们精神世界的诗意栖息和心灵的归宿以及终极问题和价值的思考,而当下很多行为艺术家们通过“不走寻常路”的调子以“重口味”及“三俗”标准来博取大众的眼球只能使行为艺术沦为一种被调侃的另类工具,真正的行为艺术不应是靠故弄玄虚来吸引大众眼球,而要本着艺术家个人生活经验,注入与现实相连的真实内容,反映社会的人情风貌,进而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要。

刘欢曾说,流行的东西如果不是美好的,便会成为流窜。在当代行为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似乎看到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其艺术性似乎已经被大众作为一种娱乐、嘲弄和付之一笑的事件在茶余饭后所消遣。而怎样娱乐大众,赚取大众的关注度似乎也成了很多当代所谓行为艺术家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泛娱乐化”的危害降低了大众的艺术品位,扭曲了模糊的善、恶、美、丑的概念。在“泛娱乐化”恶心循环中,一些行为艺术者陷入了对刺激、猎奇的追逐之中,毫无社会责任感,并因此误导了大众对行为艺术的理解。

“其实,艺术的使命就是给每一个入场者去质疑日常生活的不合法,去怀疑金钱、名誉、权力等等我们倾尽一生为之奔走呼号的东西的真实价值。在世俗中久浸的生命将在艺术的涤荡下得以澄清,而不堪重负的疲惫的心灵将得到诗意的栖居。”2而这正是当代艺术家们创作出花样繁多但精神内涵却相当贫乏的作品的原因,中国文化传承的丰厚土壤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正逐渐变得贫瘠无力,这才是我们当下的艺术所应当真正去思考的问题。

注释:

1.陈履生.走火入魔的前卫艺术[J].美术,2001(4):27.

2.王岳川.艺术本体论.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10.

[1]赫伯特.里德(英)艺术的真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美]弗·杰姆森.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M].陕西师范大学,1986.

[3]刘福森.蓝海.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后现代解读[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 .

[4]孔明安.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鲍德里亚消费文化理论研究[J].哲学研究,2002 ( 11) .

[5]马泰.卡林内斯库(美)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M].商务印书馆,2002.

王婧婕(1989—),女,吉林省公主岭市人,延边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大众艺术家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