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课堂有效评价提升生物教学质量

2015-07-14徐恒璋吴国元

科学中国人 2015年8期
关键词:细胞膜生物情境

徐恒璋,吴国元

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

注重课堂有效评价提升生物教学质量

徐恒璋,吴国元

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仅能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法,还能辅助教师提高讲课效率。然而,在目前的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着课堂改革的进程。本文主要针对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检验完善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是转移评价重心,由甄选转向提升,重视评价情境的真实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评价内容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过分侧重成绩;其次,评价目标定在选拔和甄选上面,忽略激励和完善的评价功能;最后,只重视评价的结果,而不在乎评价的过程。纵观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狭隘的消极评价和放纵的积极评价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给新课程的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1]因此,如何发展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是急需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提高专业素养,转变评价理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2]学生的认知水平限制了其自主构建知识的高度,而课堂评价作为教师发挥价值引导作用的关键武器,能够帮助学生在自主构建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及时扫除障碍、辨明方向。因此,为了带领学生克服学习中遇见的难题,充分利用课堂评价为课堂教学点睛生花,教师必须提高生物专业素养。

传统的课堂评价中,教师往往把自己放在权威的评价主体地位,学生每每充当被评价者的角色,这无疑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阻碍了学生有效发展自我分析、评判能力。为了打破传统评价模式,突出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评价理念,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生物如何获得ATP”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探索。小组探索的结果多种多样,有人认为生物通过呼吸作用获得ATP,有人认为生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ATP,还有人认为生物通过化能合成作用、磷酸肌酸、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可以获得ATP。面对这么多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生物获得ATP的途径。这种将评价权交予学生的做法,打破了传统的权威判断,调动了学生自我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让学生顺其自然的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

二、建立评价标准,尊重学生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正常个体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只是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各人在智能强项和弱项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在认知方式上也不同[3]。由此可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如果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去限制学生的自我发展,他们的个体智能将得不到施展,课堂评价也将失去其本质意义。在新课程的课堂评价中,我们要关注个体差异,发展“分层次、多维度”的评价标准,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潜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听过一堂高三的“细胞膜”复习课,课程开始时,教师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情境:细胞膜除了能够维持稳定的细胞内环境,还有什么重要的功能呢?当时,第一个学生回答道:“细胞膜还能帮助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和运输物质。”显然,这位同学的基础很扎实,教师给出了“能够记得高二时所学的内容,非常好”的评价。第二位同学认为很多不具有线粒体结构的原核生物在有氧呼吸时都在细胞膜上进行,这位同学能从这章的知识联想到其他版块的知识,真正做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一个体现,教师也给出了非常好的评价。到第三位同学时,他认为某些没有叶绿体的原核生物也应该在细胞膜上进行光合作用,面对错误的答案,教师没有给出明确的批评,而是首先表扬了他很会举一反三,继而点明由于原核生物光合作用场所的复杂性,并不能简单判断其在细胞膜上进行光合作用。

三、发展评价手段,实现科学评价

科学的评价手段建立在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之上,过于脱离实际的课堂评价将失去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了提高生物课堂评价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发展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

1、大力推行档案袋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是根据教学目标,系统的收集学生在课堂上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评价方法。在档案袋里放入的材料没有硬性的规定,可以是生物成绩单、作业本,也可是生物标本、小制作,还可以是家长、同学、教师的寄语,但一定要选取最具代表性、最优秀的展示性材料。

2、实现师生、生生互评,注重学生自评。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所以我们在课堂评价中要兼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自我评价。多种评价方式共同发展,在发扬学生主体精神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引导和组织作用的发展。

3、设置不同的评价情境。传统的考试评价策略缺乏真实性、情境性,在考试中所获得的分数并不能预见学生未来课堂的表现。因此,我们要设置不同的情境来评价学生的表现,如开展生物知识竞赛、开办生物实验课堂、走访生物工厂等等,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评价情境中来,客观判断学生的未来表现。

结语:

总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评价现状急需革新。课堂评价只有以“眷注生命成长”为理念导向,以“激励自主发展”为实施要义,构建“分层多维”的标准、确立“多元整合”的主体、追寻“唯美诗化”的艺术,才能真正形成开放的、浸润的、良性的课堂文化,促进高中生物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4]。

[1]顾泠沅.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课堂教学评价问题讨论[J].现代教学.2007(Z1)

[2]周长梅.建构主义理论对实施生物新课程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6(21)

[3]孟秀琴,马冰玉.运用多元化评价手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Z4)

[4]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01)

猜你喜欢

细胞膜生物情境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第12话 完美生物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细胞膜色谱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
宫永宽:给生物医用材料穿上仿细胞膜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