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工作中所坚持的“四字”原则

2015-07-14杨春波

科学中国人 2015年8期
关键词:知识点教材班主任

杨春波

大连轻工学院附属美术高中

我工作中所坚持的“四字”原则

杨春波

大连轻工学院附属美术高中

换位思考是人际关系改善和优化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因素,换位思考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优化。换位思考在教师工作中非常重要,教学时要与学生换位思考,备课时也要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一种教学互动,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不仅体现在教学中,也体现在班主任工作中。

教师;工作;换位思考

要我谈教师专业发展,我谈不上,因为我只是在探索的路上,没有什么可以证明我这样的发展很有成果;要我谈班主任工作,我也不敢谈,因为只是我的学生及其家长对我的认可,没有更科学的经验可以提供给大家。思来想去,我总结一下近些年来工作中的一点经验,或说比较受益的东西吧,那就是四个字——换位思考。记得2004年我写了一篇随笔《班主任“换位”谈》,被评为年度最佳稿件。从那时起,“换位思考”四个字就在我心中深深扎根。工作中到处都是对换位的应用。接下来就谈谈在工作中我对换位的应用。

一、与学生换位思考,为什么要上学

看着学生每天早起晚睡,厌学的学生煎熬般在硬板凳上度日,我就与学生换位思考:为什么要上学?上学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考学,为了祖国?其实应归根结底换位想想,那就要想想人类为什么要办学校,办教育?陶行知说:“教育是为了生活的改造。”肖川说:“为学生的幸福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改造生活,使我们生活得更幸福、自由,多么美丽的字眼!从王冕学画,小萝卜头在监狱里看书,牛汉《我的第一本书》等等,学习是件多么求之不得的事,学习本是件多么幸福快乐的事。今天我们拥有了这样的机会就要懂得珍惜。尤其在今天,急速发展,竞争激烈,浮躁功利的社会,人们的心态更需要通过学习来改造。我也把这种观点通过身教、言传给学生,让他们也渐渐被感染、被感化。作为老师需无休止的备课对我来说已不再是苦役,因为我自己可以从中找到生活的幸福,可以改造完善我的生活。“为自己做事”,往往动力十足。我曾经按“物极必反”的中庸思想归纳总结一谬论: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我没有那么伟大,可以为别人怎样无私无私,但我相信在学习中我找到了幸福,我幸福了,我的学生也就幸福了。我没有学习的幸福感,又怎能让我的学生有学习的幸福感呢?

再如,我们为什么要学地理?学地理为了什么?地理,有关地球的理论,无非就是解释地理现象吧!那我们的一切教学、考试只要以这些为主就可以了。不必刻意追求分数。当然这些能力练到位了,考试分数自然高,难道不是吗?所以有人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冲突”。我很信奉。素质教育是更高层次的应试教育。考试是为了检验学生地理各方面的素质锻炼情况。理解地理现象的原理,考试成绩好。生活中善于很自如的应付一些事情了,自然生活幸福。

再次,为何要安排老师这个角色?因为学生自己学不会啊。学生学不会时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路。所以我们只在学生学不会时帮一把就可以了。那今天网络这么发达,为何还要有老师这个角色?因为那里没有感情味啊?方法是其次,学习的心态、做人处事等等可能更重要吧。为何要有教材引领?因为多个人的智慧、视野、思维才更有引领力量。因为历史的传承很重要

二、备课时的换位思考

我们有很多参考书,有过学习的经验,是这样理解教材的。那学生怎样才能读出应该读出的东西来呢?这样就需要我们“裸备教材”。即不借助任何参考书备课。顶多只能借助和大多数学生一样具备的工具书,如字词典、练习册等。然后在自己备完的基础上对照更多的参考资料,梳理并订正自己所备的知识和重点,总结出学习方法。这样的学法指导一定很深入学生的心,很贴近学生实际。

备课时,我们还需要和编教材、编参考书的人换位思考。假如是我选此文入教材,假如让我写这篇课文的教学参考,我会写些什么?我为什么要写这些?为什么要这样编排?我这一节这一文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训练哪些能力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和能力点是为了什么?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样我们就能领会“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的真正意义,就能对教材做出有益的取舍,使教材更好的为我们所用。当然,备课时一定要集百家之长,不能片面狭隘固执的按自己的眼光、标准走,毕竟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的。所以自从参加过几轮高三教学后,我就在着手整理考试中比较多的考点,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人教版教材体系问题。我想这些都整理好了,再烂熟于心,张口就来,学生听课做题中哪处困难了,我可以马上加以引领,那么就可以真正根据学生的需要取舍教材,灵活运用教材了。时间久了,见到教材的版本多了,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运用了。

备课时,我还与分课程的人换位。当年为什么要给学生分出各学科?现在又为何分出越来越多的学科?分科后学生偏科现象屡见不鲜,高中文理不该分科的争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其实追根溯源,所有学科都是从一点派生出来的,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而定的。之所以分出来是为了把每一个问题研究的更细致、更系统、更透彻。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能力大的人一定是掌握知识多而精的人。所有各学科知识是相通的。我们千万不要排斥或小看了某一科,尤其班主任的观念更具有引领作用。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狭隘而圈定了学生的视野。我们很多时候只是在用语文的方式、方法来学习各科知识。我就总是想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有多么幸福。他的学生教育与生活直接相连,用生物学引导一个什么都不学的孩子研究怎样把不毛之地变成肥沃土壤的栽培学问,还成立了少年植物栽培家小组、养花小组、饲养组、机械模型制造、难题室、思考之室,让孩子们学开拖拉机,每人照料一课结满果实的葡萄树。带领学生观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生命力,用语言描述大自然,表达自己观赏后的感受等等。他总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知识,学的知识能明显的应用于生活。我们备课时也应更多的考虑生活,而不要紧盯着考试卷。

[1]王流丽.换位思考[J].少年读者2006年06期

[2]高喜.教育要善于运用换位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年33期

杨春波(1979-),女,吉林人,汉族,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

猜你喜欢

知识点教材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教材精读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关于G20 的知识点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