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文化碰撞与文化自觉

2015-07-14姜春香

科学中国人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术界费孝通中西文化

姜春香

沈阳医学院

中西文化碰撞与文化自觉

姜春香

沈阳医学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与国外的交流也逐渐增加。由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从本质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同,所以在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无疑会有文化碰撞现象的出现。在我们对文化碰撞予以重视的同时也需要对文化自觉进行强调。并且在各领域都实现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速度以及文化交流的频率都有着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文化碰撞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在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有效的抵抗文化的侵蚀,保护本国的文化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西文化;碰撞;交流;不同;改革开放

前言

在新的世纪,各领域都在推行全球化,并且文化的多元化以及全球化一直都是国民最为关心的问题。随着在文化交流领域大量的使用现代化的传媒方式,造成了大量的文化交流以及碰撞,其整合力度是空前的,并且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讲,其所受到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与西方之间存在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东西方的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念的不一样,这个说法已经得到一些权威人士的认可。在文化的交流步伐逐渐加快的今天,多种多样的文化也随之而来,对于学术界来讲对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民族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从某一角度对西方的文化进行理解,所谓的西方文化在现代化互联网媒体的帮助下,将文化自身的价值取向向全世界传播。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方的文化、文明无时不在发生着冲突与碰撞,随着社会的发展改变的只是其形式。其实,对文化的重视应该主要体现在对文化碰撞的关注方面,同时关注文化批判的时候更应该表现出对文化自觉的重视。虽然在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文化碰撞的情况,但是就我国的民族文化以及传统文化来讲,进行必要的文化交流是非常有意义的。并且对文化交流过程中所出现的文化碰撞要予以重视。

1 、文化自觉的含义

文化自觉的含义在整个学术界都是一个非常受重视的话题,经过对众多文化自觉的含义进行综合的分析发现,费孝通先生对与文化自觉的表述最为具有代表性,经常被大家所引用。甚至有的学着这样表述,我们所说的文化自觉,其实就是中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在其晚年时的一个重要的学术思想,即费孝通先生主张每个民族都要通过文化自觉对自己的文化以及他人的文化进行重新的审视,从而找到自己民族文化的立足之地,并且最终达到各美其美、天下大同的境界。费孝通老先生自己也对文化自觉的含义有理解,那就是文化自觉主要是只在一定的文化中的人要对文化的自知之明。在我国的学术界对文化自觉也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这主要是在文化多元化、文化碰撞以及文化全球化等诸多条件下,民族文化发生的回应。对于文化自觉来讲,其主要有以下两点性质:(1)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论关怀;(2)具有较为强烈的实践想。从文化自觉的产生来讲,其并不是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理论,作为一种人类的认识以及实践,文化自觉是跟随文化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随着文化的发展逐步的发展,所以文化自觉是一个历时性的概念,只不过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显现出一定的迫切性。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因为西方的文化在全球文化领域中处于一种强势的位置,并显露出对其他文化的影响。这种西方强势的文化状态表现出了对本土文化的挤压以及影响,这就导致了在两种文化发生碰撞以后作为本土文化需要捋顺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且在这过程中需要用理性的思维来看待这种强势文化的来袭。

2 、作者对文化碰撞有这样的理解,在不同性质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这种矛盾根据发生碰撞的两种文化的不同,其具体的表现为冲击与反冲击

有一些文化研究人员总是在强调文化的差异,但是很多的文化差异都是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出现的,如果没有文化差异的出现,那么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就失去其意义了,同时也正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在交流的过程中才会有文化碰撞的出现。

一般情况下来说,文化碰撞是以文化交流为基础的,如果没有文化的交流就不会出现文化的碰撞。文化碰撞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显性的形式,另一种为隐形的形式。可以认为,举凡文化交流,必定伴随文化碰撞,只是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由来已久,且呈现出一个历史性的过程。文化自觉的历时性属性亦缘于此。就规模而言,明季清初的“西学东渐”可视为中西文化碰撞的序幕,肩负复杂使命、怀有各种目的的耶稣会传教士成为最早认真研习中国文化的西方人,完成了“中西文化之间第一次实质性的对话”。由于当时的“天朝大国”闭关锁国,对各种异质文化、外来文化一概拒斥,视西洋为蛮夷之邦,其文化自然难成气候,所产生的文化碰撞根本谈不上挤压、冲击。在这场文化交流过程中本土文化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文化权。

3 、“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民族文化是在相互借鉴、相互补偿中得到发展提高的,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强调文化自觉及其意识的养成,不是为了拒斥外来文化,而是实现真正平等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已为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共识。学术界主流观点强调,对待西方文化,既不能“全盘西化”,也不能无限制地“拿来主义”。然而,其中的“度”如何把握,界限如何设定,却鲜见明确的表述。笔者认为,费孝通先生的论述颇具启迪意义:“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据其对新环境的适应力决定取舍。文化自觉归根到底一定是人的自觉,并且一定表现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费孝通先生告诫我们:“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笔者以为,这个过程之所以艰巨,原因在于文化自觉最终一定要提升人的文化自觉。然而,文化多元化时代,人在文化面前的“自知之明”依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冯建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99.

[2]田青.我们有足够的文化自觉吗——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N].中国文化报,2010-02—22一(3).

[3]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 0 5.

[4]张冉.文化自觉论[P].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5]王文兵,孙大鹏,论文化自觉的时代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4).

猜你喜欢

学术界费孝通中西文化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今天,为什么我们要怀念费孝通?
费孝通的十个文化洞见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治史经验与方法——澳门大学汤开建教授访谈录
国内学界关于日本“印太战略”分析的研究综述
新时期红军长征研究文献综述 
西方古典学术界对罗马帝国“大战略”理论的争论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