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教育及传承研究

2015-07-12吴向文宁夏师范学院756000

大众文艺 2015年6期
关键词:回族宁夏文化遗产

吴向文 (宁夏师范学院 756000)

信息化环境下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教育及传承研究

吴向文 (宁夏师范学院 756000)

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回族风情和地方特色,大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天然乐土,因此在当下的信息化环境中利用正规教育系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不失为一种很有价值的尝试,我们应重视大学及相关科研活动在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积极作用。

信息化环境;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教育

一、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及现状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不仅是一个把被长期忽略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融入主流教育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对民族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再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更具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过程中,传承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致可归纳为家族传承延续型、课堂与培训班传承型、后继无人型这几种类型2。其中家族传承延续型是以家族成员为主要传承人的传承方式;课堂与培训班传承型是主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在校园课堂教育或短期培训班中发掘后继传承人的传承方式;后继无人型主要是由于传承人各种现实原因,致使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况。

总体而言,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虽然身怀绝技,但由于大多处于偏远地区和农村,缺乏资金及市场营销手段和经验,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举步维艰。此外,人们更加愿意追求快速的经济效益,而不愿意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投入时间长,经济收效慢的文化产品来改善生活状况,因此后继传承人紧缺3。是故宁夏回族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形势不容乐观。不过近些年在政府的主导下,第二种传承方式即以校园为载体的课堂与培训班传承型的传承方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二、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教育及传承现状及问题

2010年宁夏文化厅与宁夏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规划纲要》,开始实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学校传承汁划,通过民间艺人进课堂、编写山花儿等相关项目的乡土教材等方式,让本土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主流教育。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同时,丰富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4。

在宁夏高等教育领域,北方民族大学成立了专门从事宁夏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整理与研究工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宁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自编了《“花儿”演唱教程》等专业课特色教材用于日常教学;宁夏医科大学成立了回族汤瓶八诊培训学院,将这种珍贵的回族文化医术引入高校5。这些探索性的工作使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成为可能。

但由于此类尝试很少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复制,因此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正规学校教育大面积结合也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其在学校中的传承效率和教育质量都有待广大师生进一步探索。

三、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教育及传承对策

我国正规教育系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利用正规教育系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不失为一种很有价值的尝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通过包括大中小学在内的正规教育系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此外,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制高点,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的传承效率,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在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中小幼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学生的学习科目都是统一的,而大学教育顾及社会需求和个人爱好,区分专业培养学生,不同的学生所学课程有所区别,因此大学才是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天然乐土,在这片乐土上可以结合相关专业和课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发扬,相信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片土壤一定可以长出丰硕的果实。此外,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继续发展,是故与此相关的科研活动就显得必不可少,因此,我们必须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把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其科研工作高度统一起来,使其能够得到更长远的有效发展。

因此在当下的信息化环境中,我们应重视将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正规教育系统的完美对接,重视大学及相关科研活动在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积极作用。

注释:

1.普丽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以云南省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1.

2.张欢.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4.

3.同上。

4.张春武.绿芽计划让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根传承[J].宁夏画报(时政版),2013(2):68-69.

5.赵红.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的实践探析——以宁夏回族为例[J].回族研究,2013(4):132-138.

吴向文,宁夏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本文为2014年度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研究项目“信息技术在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14NXYCGB43)阶段性成果。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也是我国回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因此宁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种类繁多,且具有浓郁回族风情和地方特色。自2007年至今,宁夏分别评选出11个类别共计72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的宁夏回族山花儿、回族民间器乐、回族剪纸、张氏回医正骨疗法、回族服饰等18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此同时还确定了143位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马生林、马兰花、张明星、杨达吾德等九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可见宁夏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都与回族文化及回族有关,在信息时代大社会背景下,如何进行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与传承是我们必须深思的现实问题。

猜你喜欢

回族宁夏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宁夏
Tough Nut to Crack
宁夏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