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民立报》停刊原因初探

2015-07-10胡雁

黑龙江史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宋教仁于右任清政府

胡雁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3)

上海《民立报》停刊原因初探

胡雁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3)

于右任在上海创办的《民立报》,对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辛亥革命时期的号角”,轰动一时。然而,创刊3年之后,即因自身因素和外部压力被迫宣布停刊。

《民立报》;停刊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迅速分化,革命派发动反清革命运动。为促进革命运动的顺利进行,报界掀起了国人第二次办报的高潮。先后创刊的有《新民从报》、《中国日报》、《苏报》、《民报》等。《民立报》是于右任继《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后创办的第四份报刊,创刊于1910年。后来,随着“二次革命”以失败告终,《民立报》也在创刊3年后被迫宣布停刊。

一、《民立报》介绍

《民立报》于1910年10月11日创刊于上海,系“竖三民”之一,由于右任与友人朱少屏、邵力子合办,是一份具有革命倾向的报纸,1911年成为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机关报。它以“揭发清政府鸩毒,唤起民众”、“研讨实际问题,做建国准备”[1]260为办刊宗旨,刊登了大量揭露清政府腐败和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社会新闻,发表了不少有影响力的关于实行议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的政论文章。《民立报》对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事件进行了大量的客观报道,尤其是对“武昌起义”、“宋教仁案”、“二次革命”,发挥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被誉为“辛亥革命时期的号角”。后来,由于《民立报》自身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压力,于“二次革命”失败后的1913年9月4日被迫宣布停刊。

二、《民立报》停刊原因

研究盛行一时的《民立报》被迫宣布停刊的历史,我们结合《民立报》创办的时代背景、《民立报》自身办报的艰难以及《民立报》作者群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民立报》创刊的时代背景

《民立报》是国内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建国思想主张的重要阵地。创刊之时,恰逢清政府放开报禁,国内掀起第二次办报高潮,《民立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清政府的腐败、软弱无能和帝国主义侵华本质进行了大量客观报道,揭露了清政府“伪立宪”的真面目,为清政府所不容,然深处租界、适逢辛亥革命,清政府无可奈何。民元初始,《民立报》呼吁限制总统权力、实行责任内阁制,揭露袁世凯买凶刺杀宋教仁,公开支持“二次革命”,结果,“二次革命”仅仅持续了1个月,就被袁世凯强力镇压。身为反袁报刊的《民立报》,虽有着很大的舆论影响力,且地处租界,却也逃不过获得帝国主义支持的袁世凯封杀,“二次革命”失败后不久,1913年9月4日《民立报》即被迫宣布停刊。

(二)《民立报》受到袁世凯和革命派内部的双重压力

由于《民立报》是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机关报,所以,自它创刊初期直到停刊,都是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服务的。因此,它一直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时刻受到北洋军阀等守旧势力的攻讦。在“二次革命”还没爆发以前,它就因宣扬责任内阁制,揭露袁世凯买凶刺杀宋教仁,为袁世凯所不容。“二次革命”时期,《民立报》更是公开反对袁世凯、支持“二次革命”,刊登了大量社会新闻和政论文章宣扬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主张,必然会遭到北洋政府打击。

辛亥革命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分歧扩大化,《民立报》身为以宋教仁为首的稳健派阵营期刊,主张通过议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实现民主共和,公开向袁世凯妥协,为激进派所不容,两派互相攻讦。例如,1912年7月29日《民立报》主笔章士钊发表《毁党造党说》一文,认为政党应以意见而不是以政策相争,现在的党争纯以私见不同而争,主张“毁党造党”,即要使政党建立在合理的纲领之上,“今之政党悉自毁其党,相与其同讨论,以求其适于己之政纲,而因就政纲而再造为党之谓也”[2],企图通过改组排除激进派使稳健派掌权。对此,激进派报纸《民权报》发表戴季陶《敬询行严先生》一文回应“毁党造党”说,“行严先生近日开口便是党争亡国,请问行严先生,中国应有党不应有党?能无党不能无党?若曰不应有党,并且有法可以使之无党,则此话或可说也。行严先生既明知此刻不能无党,又明知党争为正当之争,则现在绝不应糊涂一语抹杀之曰党争亡国”[3],可见两派针锋相对已成公开化趋势。宋教仁遇刺后,稳健派失势,身为稳健派期刊的《民立报》自然免不了被激进派排挤,丧失同盟会各项支持。

(三)作者群办刊原则对《民力报》的影响

《民立报》的作者群大多为同盟会骨干人士,如于右任、宋教仁、景耀月、马君武、叶楚伧、范鸿仙、吕志伊等,然而这些人坚持“言论独立”原则,尤其是章士钊担任主笔期间,《民立报》上发表的文章与同盟会利益多有不符,如1912年8月,袁世凯、黎元洪为维护个人权力,杀害革命功臣张振武与方维,引起舆论哗然,同盟会报纸大多披露真相,揭露袁世凯、黎元洪丑恶嘴脸,但《民立报》在章士钊的要求下,公开撰文认为责任内阁制下总统袁世凯和黎元洪无权,该事件应由陆军总长段祺瑞负责[4],弃“党义”于不顾。类似事件还有不少,这些报道不仅会引起同盟会不满,黄兴就曾告诫于右任说:“行严此后文字所主张必与吾党政策一致,因党报之性质绝无不偏不党者也”[5],也会降低《民立报》的社会公信度,最终也会导致《民立报》发行所面临的阻力大大增加。

三、《民立报》自身的困难

首先,任何一份报纸都有着一定的办刊宗旨,都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它为这一个阶级服务的同时,就必然损害另一个阶级的利益,为另一个阶级所不容。所以,《民立报》作为中国同盟会的报纸,向社会公众真实报道了“武昌起义”、“宋教仁案”、“二次革命”等社会新闻,并公开支持“二次革命”,就必然会被清政府、北洋政府等守旧势力憎恨。与此同时,《民立报》作者群坚持所谓的“言论独立”原则,不顾自身党报定位,公然发表与同盟会离心的新闻或政论,这种办刊风格也会为自身发行制造困难。

其次,虽然《民立报》有着较为稳定的作者群,但在辛亥革命之后,报刊重要作者大量出走,如于右任出任交通部次长、宋教仁任农林部长、朱少屏任总统府秘书、陈其美任沪军都督,致使报馆各方面力量大为削弱,加大了《民立报》办刊困难。报馆“交给一两个人办理以后便不大过问,党内更重要分子也不随时参加报的工作……即向来的报人,一朝离开报馆另有其他任务,好像从此改了行”[6]55-56。

此外,《民立报》虽然在报纸售卖的方式和价格等方面作了系统而具体的规定,也建立较为完整的销售链,但在辛亥革命之后,随着《民立报》对袁世凯的妥协倾向明显化和“二次革命”爆发后袁世凯施行报刊禁售政策,《民立报》的销售量锐减,终因经济困难于1913年9月4日宣布停刊。

[1]傅德华.于右任辛亥文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2]行严.毁党造党说[N].民立报,1912—07—29(2).

[3]天仇.敬询行严先生[N].民权报,1912—08—2(2).

[4]行严.张振武案解决法[N].民立报,1912—08—20(2).

[5]某君答于右任书(续)[N].民权报,1912—09—18(2).

[6]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10)[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胡雁(1990-),男,安徽潜山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猜你喜欢

宋教仁于右任清政府
无愧于世:宋教仁的君子之道
宋教仁婉拒袁世凯赠银
宋教仁很『爱』钱
新军:清政府的掘墓人
卢汉铁路筹款问题探析
于右任维权
于右任维权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第一次政治大借款的意图与困境
于右任
联墨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