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藏宋代衡山窑粉上彩釉绘花瓷选介

2015-07-09张海军

收藏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衡山粉底底色

张海军

衡山窑位于湖南衡山县贺家乡湘江村湘江北岸的赵家堆、渡口边一带,现存龙窑遗址堆积面积约4000平方米。衡山窑史志不见记载,直至1982年才在文物调查中被发现。根据调查和发掘所得实物标本考证,衡山窑的年代始于宋迄于元。其烧造的陶瓷器胎质坚硬,敲之发金属声,瓷土一般不带砂,胎色瓦灰或呈猪肝色,少部分呈褐红色。除少量酱釉、青釉和素胎的胎壁上不施化妆粉外,80%以上陶瓷器的胎壁上都会施一层白色底粉。衡山窑产品较为丰富,器物以碗、盘、碟为主,也有瓶、壶、罐、坛、炉等器;釉色有青釉、绿釉、褐釉、黑釉和彩绘等品种,其中彩绘是衡山窑最具特色的品种,因其需要在高温下一次烧造成功,故被称为“高温彩釉绘花瓷器”。笔者所在单位就收藏有数件宋代衡山窑粉上彩釉绘画瓷器,来源可分为采集以及征集所得两类,现拣选其中五件予以介绍。

粉上褐绿彩花卉纹瓷罐(图1),高23厘米,口径8.8厘米,腹径15.5厘米,1975年长沙县洞井公社和平大队采集。尖唇外折边,束颈,溜肩,长圆腹,假圈足外撇。肩部饰两周凹弦纹。口沿及肩部满施绿釉,腹中部施白色化妆粉底色,然后在底色上以褐绿色彩绘菊花纹一周,下腹部及底则施褐釉。

粉上褐绿彩花卉纹瓷罐(图2),高17.9厘米,口径9.5厘米,腹径15厘米,底径10.3厘米,1975年长沙县洞井公社和平大队采集。尖唇外折边,束颈,溜肩,长圆腹,假圈足外撇。肩部饰两周凹弦纹。口沿及肩部满施绿釉,腹中部施白色化妆粉底色,然后在底色上以褐绿色彩绘菊花纹一周,下腹部及底则施褐釉。

粉上褐绿彩牡丹纹瓷碗(图3),高9.3厘米,口径23.6厘米,足径7.7厘米,2006年衡阳征集。敞口,圆弧腹,平底矮圈足,碗内壁近中部及内底均有一周竹刀旋圆状纹饰。碗口沿处修复,但仍有施绿釉痕迹,内壁施白色化妆粉底色,然后在底色上以褐绿彩绘缠枝牡丹纹。碗外壁施褐釉。

粉上褐绿彩牡丹纹盖碗(图4),通高12厘米,口径12.8厘米,底径6厘米,2006年衡阳征集。瓷碗平口,圆腹下收,平底矮圈足。口沿外壁施一周绿釉,腹部则先施白色化妆粉底色,然后在底色上以褐绿彩绘牡丹纹,腹下部及底则施褐釉。盖呈穹顶状,顶部有一桥形钮,边缘一周平整。盖面则以褐彩绘牡丹纹。

粉上褐绿彩花卉纹瓷壶(图5),高22.8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8厘米,2006年衡阳征集。平口外撇,长颈,斜肩,圆鼓腹,平底假圈足外撇,管状长流,流中部折弯,扁曲柄。柄、流及口沿、颈肩部等满施绿釉,腹下部施褐釉,腹部则先施白色化妆粉底色,然后在底色上以褐绿彩绘花卉纹。

以上五件衡山窑粉上褐绿彩瓷器虽然器形不尽相同,但是却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即器物上一般都施有绿釉和褐釉,其中绿釉多施于器物的上部,即口沿、肩部等位置,褐釉则施于器物的下部,即腹部下方及底部等,器物中部则先施白色化妆粉底色,然后在底色上以褐绿彩绘牡丹纹或菊花纹。这种施釉彩方法较为独特,今人多为之命名“粉上彩釉绘花”,而这也正是衡山窑能够在宋代名窑辈出的格局下不断发展的“绝密良方”,值得今人多多学习。

衡山窑中的粉上彩釉绘花是衡山窑独创的工艺,而且这种工艺在古陶瓷史上空前绝后。此工艺的特点:以当地土红或酱红色土成坯后,外涂一层白色化妆粉,待干后在器物上部施绿釉,下部施褐釉,器物的腹部用褐绿两种彩釉在白色化妆土上画牡丹、菊、莲等图案。一件器物通常画四组,两组褐色,间杂两组绿色,笔法流畅,随意洒脱。之后在高温下(1200℃左右)一次性烧成,表面不再施釉。整器形成三层装饰带,别具一格。衡山窑瓷器上的粉上彩绘,大多笔力遒劲流畅,活波粗犷,转折之间生气盎然,有一种野逸自然的韵致。这种绘工虽然不是主流画工所为,却了无匠气。衡山窑采用的粉上彩绘工艺既不是釉上彩又不是釉下彩,是我国古代陶瓷工艺中的一个独特品种,为后代粉上彩绘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衡山窑作为一座从生产规模上算是较大的民间窑场,能够出现具有明显地域性特点的“粉上彩釉绘花”工艺,这是受到当时社会、经验、技术及制瓷原料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衡山窑的胎土决定了其无法生产精品瓷器。受当时的地质勘探技术限制,衡山窑制瓷工匠并没有在其周围发现高质量的瓷土,他们所用的瓷土大多含铁量较高,通过高温烧造后的瓷器胎身会呈现出瓦灰或猪肝色,而不像当时其他名窑瓷器的胎质那么精细美观。为了弥补这一无法改变的缺陷,工匠们在瓷器上涂抹一层白色底粉,然后在器物上部和下部分施绿釉、褐釉等,中部则以褐绿彩绘相关纹饰。其次,两宋时期,我国窑业高度发达,瓷器品种和装饰工艺均很丰富,市场竞争更是非常激烈。衡山窑作为民窑,因烧造历史短暂,且在资金、技术、设备、经验等方面的积累均有欠缺,故难以烧制出精细的品种,因此也无法与大窑、名窑相抗衡,再加上远离海洋,要外销需经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成本过高,因而产品只能内销,并且只能是在当地以及周边地区销售,所以在湖南境外难以见到衡山窑的产品出土。尽管如此,它仍然受到来自临近窑业的威胁,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掌握主动,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而生产,并要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新品种。最后,由于长期使用唐、五代初期长沙窑的产品,衡山窑周围的百姓对褐绿釉彩绘瓷品的偏爱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重的乡土情结,褐绿釉彩绘瓷在此地的市场占有率份额比重较大。因此,衡山窑除了烧制青瓷以外,还烧造大量的绿釉、褐釉、黑釉及彩绘瓷,其中绿褐釉绘彩瓷最具特色。它在继承长沙窑釉下彩绘的传统工艺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装饰工艺。

衡山窑的粉上彩绘装饰艺术色彩艳丽而简洁,对比鲜明,搭配协调,笔划流畅而不落俗套。纹饰笔划流畅自然而不失高雅之气,衡阳古人在当时竞争如此激烈的条件下,利用简陋的材料能够去繁就简,粗瓷细作,就地取材,吸取学习和借鉴,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创新。在造型和釉色上形成凝重深沉的质感,纹饰上又极具艺术品位,绘制工艺上又形成独具一格的装饰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都足以证明衡阳窑工匠们为中国古瓷艺术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责编:雨岚)

参考文献:

[1]周世荣.湖湘陶瓷(一)[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2]郑均生.湖南衡山窑彩瓷掇英[J].收藏家.1998(5)

[3]鲁敬平、赵宋雍.衡山窑粉地彩绘瓷赏[J].收藏界.2010(5)

[4]杨晓东.衡山窑彩绘花口瓶赏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8)

[5]张翼月、马珊珊、唐雪、张家科.衡山窑瓷器艺术价值初探[J].才智.2013(16)

[6]张继涛、刘洋、张家科.浅析衡山窑瓷器的装饰艺术特色[J].才智.2013(16)

猜你喜欢

衡山粉底底色
衡量粉底优劣的10个硬指标
衡山独如飞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永恒的底色
换季购
底色
清爽“裸”美人
衡山“四绝”
衡山客车“烧机油”
粉底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