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灵太极

2015-07-09缪士宜

月读 2015年7期
关键词:皇太极实则太后

缪士宜

《淮南子·缪称训》记载:老子曾经求学于商容,商容问:“人是先有牙齿,还是先有舌头?”老子回答:“先有舌头,因为人出生就有舌头,牙齿则后来长出。”此时,商容张开嘴巴,接着问:“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已经掉光了。”随后,商容又问:“舌头呢?”老子随即说:“还在。”商容迅速地说:“你知道为何牙齿晚生而早落吗?因为它过于刚强。而舌头之所以长存,因为它柔软。”上面这段对话,也是老子说的“牙齿不存,舌头犹在”故事的由来。

战国时,赵太后刚刚执政不久,秦国加紧了军事进攻。赵太后赶忙向齐国求救。齐国却坚持将“长安君”作人质,才肯派援兵。赵太后当然不肯,群臣力谏。太后郑重地声明:“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事已至此,没有哪位臣子再敢多言,而“左师”触龙却敢去见太后,起初太后怒容满面,触龙并没有直言人质那件事,反倒提及自己疼爱幼子,随后再谈论太后爱护子女,从太后“疼女”胜过“疼子”慢慢道来,再从当前时局说起,追溯三代以前,把太后劝说得心服口服,末了,太后只能任凭触龙安排朝廷当中那些麻烦事儿。

此外,还有一段类似的史料。明末,洪承畴率军十三万与皇太极决战,松山一战溃败被俘,皇太极派人劝降,洪破口大骂,一心向明,但却没能抵挡住皇太极的披貂礼遇和一句“先生冷吗”的问候,最后,洪承畴不得不俯首称臣。皇太极谈到,此前,对于疆场争战,只是各为其主,想不到,这种看法,最终叫洪承畴泪流满面。其实,威逼断然不会使人屈服,可是,皇太极赐座赐茶的尊敬,竟能让战场上的对手感恩

涕零。

牙齿坚硬,却不如柔软的舌头长久;力谏难成,软语置腹却让人欣然接纳,再坚强不屈,也难敌温和礼遇。

武术中不乏劲如霹雳、疾若闪电的拳术,然而,或许只有“太极拳”至今仍然备受推崇,很多地方都在推广“太极拳”“太极剑”和“太极扇”。究其缘由,或许与“太极”所涵盖的精髓密不可分。对于任何一位迷恋武术的人来说,拳脚之间,打的是“太极”,其实修的却是心性。“太极”的一招一式看似缓慢,实则稳扎稳打,“太极”没有雷厉风行的利落,只有行云流水般清闲,实则锋芒不外现,内敛真功夫。那看似不经意的舒展,恰好不温不火,从不彰显强硬。

在茫茫尘世间,世人常见合抱的树被风拔地而起,却很少见过柔弱的草被风吹到筋骨折断。所谓坚强易摧,刚硬易折,温和处世,柔语相劝,这以柔克刚的力度,实则最强,“四两拨千斤”的力量,实则最大。疾风劲雨的招法,就如青年的血气方刚,想一招制敌,却未必如愿,欲速则不达的挫折,让人沉稳静虑,唯有练就太极的深沉、劲道,才能不被轻易撼动。

“太极”练的不只是外在功夫,更是心性修炼。周身空无,无形无象,如此境界,若不修心,如何而来。不求一剑封喉,不求一招制敌,远离刀光剑影的争名逐利,不争胜负得失,居然博得“天下第一”,得此心境,才是“太极”所培育的“初衷”。

柔和未必是软弱,沉默未必是畏惧,退去未必是胆怯。这恰恰是“太极人生”的沉稳襟怀,这种境界,也的确不是普通人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

(选自2015年5月8日《河北日报》,荐稿人:李德忠)

猜你喜欢

皇太极实则太后
黄帝内经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例谈构造隐圆巧解四类向量问题
“实则”的语法化与词汇化
论清朝入关前对于汉文化的吸收
先生冷吗?
太后是个有故事的人
清入关前仓储制度探析
太后驾到
看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