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2015-07-09高向红江苏省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215300

学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笔算加减法两位数

高向红(江苏省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215300)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高向红(江苏省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215300)

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下降,对数学学习形成障碍的原因,必须从计算能力下降成因剖析着手,在算理的理解、算法的优化和练习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探究有效教学的策略。

小学生计算能力

当前,小学生无论在计算的速度还是计算正确率等方面都不如从前,学生计算能力的下降,已给学生数学学习、数学思维的发展带来了障碍。深层次剖析其中的原因,有利于我们客观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计算能力下降成因剖析

(一)课程设置不足

三、四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时间段,新课程设置中,三、四年级每周的课时数只有4课时,相比原来每周少了1课时,致使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达不到原来的要求。

(二)教材编排不当

1.计算教学内容过于分散

新教材教学单元比较多,使得计算教学内容过于分散,虽然分散了计算教学的难点,但“小步子”的教学不利于形成完整的计算技能体系,学生刚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还没有形成计算技能,就又开始学习新单元的学习了。

2.计算教学问题化、情境化

计算能力在新教材中不再作专一的培养,而是和解决问题放在一起,且所有的计算教学例题都从情境导入,这样编排的好处是“算用结合”“以用促算”,但负面作用是使学生不能全身心地学习计算,不能及时地“消化”知识、形成技能。

3.计算教学部分例题编制简化

计算教学的例题和练习题的衔接跳跃太大。如一个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有三种类型: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够除,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商中间有零。例题安排了第一种,后两种是教学的难点,只在“试一试”里出现。像这样将需要几课时才能联系到位的内容放在一课时里,使得学生来不及“消化”。

4.计算教学的课时数明显减少

课程设置上三、四年级每周少了一课时,而且教材上的内容比原来增加了“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新的知识点。教材新内容增多,知识面增广,教师都有意识地把比较简单的计算教学进行压缩。

5.计算教学中引进计算器

部分学生过分依赖计算器,连最简单的口算都使用计算器。

(三)教师教学失误

1.追求情境创设忽略基本训练,“双基”训练时间严重不足

课改后的课堂,一般由情境导入,由于不同的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与教学的调控上还存在着差距,课堂教学常常被无效信息所干扰,使得教学进程受阻,课堂训练的密度大打折扣,教学效率不高。

2.追求算法多样忽略优化指导,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

有的教师将多样化片面地理解为形式越多越好,煞费苦心“索要”多样化的算法,有时学生已经超越了“低思维层次算法”,为了体现教材上的多样化算法,也去刻意引导学生寻求,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

3.关注学生经历体验过程,忽视对算理的抽象、概括

在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背后,部分教师却忽略了数学计算教学的本质,忽视对算理的抽象、概括,使学生计算时缺乏具体的操作程序,造成计算不熟练。

二、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算理的理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常常是算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理解到位。在计算教学中,根据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可以在迁移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加减法计算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计算技能,体会到计算时整数、小数加减法计算要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计算,而相同数位对齐的本质,也就是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所以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计算的方法,关键是体会到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这样也可以达到计数单位相同直接相加减的目的,从而发现所有加减法计算中都要遵循的共同的计算原理: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二)算法的优化,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但应该将学生自主探索多样化与教师引领算法优化巧妙结合起来,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突出最优的算法。在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基础上,以这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45+23”的口算方法时,有的学生把这两个两位数都拆成整十数与一位数,然后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还有的学生只拆其中一个两位数,然后用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这样共得到以下4种口算方法:(1)40+20=60,5+3= 8,60+8=68;(2)5+3=8,40+20=60,60+8=68;(3)45+20=65,65+3=68;(4)23+40=63,63+5= 68。从学生的学习心理看,小学生选择口算方法是根据思维的难易程度决定的,学生喜欢第(1)、(2)两种方法,其实这两种算法就是“笔算式口算”,这是由于学生受大量笔算的影响,在学生脑中已形成竖式口算模型,相对来说思维难度就大大降低,所以尽管要分三步计算,但学生还是“偏爱”它们。为此,我们通过动态的彩带图的课件演示,引导学生逐渐转向第(3)种算法,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第(3)种算法只要拆一个两位数,口算时只要两步,口算速度更快、更优,然后在练习中重点运用这种算法,从而促进口算技能技巧的形成与提高。

(三)有效练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保证

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长期训练才能提高,但是练习要注意科学性,讲究实效。

1.易混练习对比练

在中高年级学习了运算定律或性质后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判断能否简便运算而造成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在分析原因的同时加强学生容易混淆题目的对比练习。如:128×(8+8);128×(8×8)。通过对比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时,既要观察算式的结构特征,又要观察算式的数据特征,才能选用合适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易错练习反复练

在计算中由于多种原因学生对于有些题目经常出错,如125×8÷125×8,常常有学生受125×8=1000这个强信息干扰,会出现等于1的结果。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分析错误的原因,在学生反思总结后要增加这样类似的练习来加强反复练,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

3.口算练习天天练

口算和估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估算的缺失是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特别是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是四则计算的基础,学生的口算要能达到准确、熟练。在每节课前2分钟进行口算练习,形式多样,方法易行,效果显著。

(四)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保障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在笔算练习中,要求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在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看清计算要求、数据及运算符号;“二想”:想清计算顺序、计算方法;“三算”:按要求认真计算;“四查”:检查数据、符号是否抄错,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提高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过程,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发扬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客观分析小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不断探索计算出错的有效预防和应对策略,真正实现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编 赵建荣)

猜你喜欢

笔算加减法两位数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巧算两位数加法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口算 笔算 估算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加减法的由来
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