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仲伦:面向国际市场才能守住本土市场

2015-07-08覃柳笛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警长产业链

覃柳笛

2015年6月1日,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主办的黑猫警长主题巡展在上海静安嘉里中心举行,活动现场吸引了众多80后90后粉丝

6月17日,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东道主”,上影集团宣布,将重新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着力聚焦发展“上影市场”、“上影出品”、“上影片场”三大重点,打造中国电影产业的主力军。

在本届电影节上,上影集团除了发布其出品的贾樟柯新作《山河故人》,还公布了2015年电影计划——“顶级IP电影”《盗墓笔记》《九州·华胥引》,以及成龙主演的《铁道飞虎》、王家卫导演的《繁花》、徐克导演的《法门寺密码》……

此外,上影集团还宣布成立可能改变业界生态的“四海电影发行联盟”,以上影发行为主导,联合多家院线,建立覆盖全国的电影发行平台。

2003年,任仲伦接任上影集团党委书记、总裁时,“中国电影正处于低迷时期,上影是低迷中的低迷。”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当时上影集团负债率高达70%,银行借款5个多亿,很多创作人员的月工资只有300元。

这位文人出身的掌舵者准备大干一场,他的信心来源于上影的版权资源。“我们有800多部故事片、500多部动画片、1000多部译制片、1000多部纪录片的版权资源,一旦释放出来,不得了。”

当初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实现。目前,上影集团根据自有IP重新制作的动画电影《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宣布定档8月7日。

数据显示,目前上影股份旗下影院总数249家,覆盖全国23个省份、90座城市,银幕数1319块。2014年票房收入22.74亿元,占全国总票房约8%。

未来3年,上影股份电影发行业务的目标是:市场占有率达到10%,联和院线市场份额达到10%。在线票务的票房收入超过10亿元,会员总量接近1000万。

任仲伦说:“过去十几年,上影在部署全产业链上作了各方面的努力,也因为分散,看起来动静并不很大,今年是上影集中发力的一年。”

利润最大的不是制片而是市场板块

《瞭望东方周刊》:你原来是电影学者,转型成为产业经营者,思维需要有怎样的转变?

任仲伦:我原来是在大学当教授的,还是中国电影评论家协会会长,自认为对电影理解得比较透彻,但那时对企业管理是不懂的。为了从外行变成内行,我第一个行动是去上海交大进修了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班。

第二个行动,是去走访美国七大电影公司和美国电影协会。当时主要的问题是电影到底赚不赚钱?怎么赚钱?那次考察回来之后,我有了两个概念,一是版权交易,二是产业链。

美国大电影公司都有一个产业链框架。完备的产业链包括制片、发行、片场经营、媒体、主题公园,以及其他相关产业,能保证“东方不亮西方亮”。制片永远处在风险状态中,你如果只是一个制片公司,很难保证每个季度的平衡和收入。很多独立制片公司都在潮起潮落、生生死死,而美国几家大公司都能像航空母舰一样稳定驱动,因为它有较完整的产业链。

《瞭望东方周刊》:这是否给了你打造上影集团产业链的启发?

任仲伦:是的。我从美国回来后,在上影也发展了一套产业链。

首先是多片种的制片体系,上影的作品分为电影、电视剧、译制片、美术片和纪录片,片种比较齐全,每年也出了不少好片以及电视剧、网剧。

第二是跨区域的市场体系。在老牌的电影国企中,我们较早、很自觉地进入市场,建影院。在全国23个省市区、90多个城市建有240多家影院,1319块银幕。我们的影院创造了全国电影市场票房的8%,我们发行的电影占据了全国总票房的6%。

第三是电影的现代技术服务。我们有自己的车墩片场,每年有100多部影视剧在那里拍摄,道具30万件,道具枪支可以配备一个正规师,还有各种名牌老车70多辆,7个摄影棚。我们还和美国最大的特技公司合作。

第四是先进的传播体系。有东方电影频道,还有杂志社、音像出版社,加上酒店、美术设计公司,共同构成了整个产业体系。

在整条产业链中,理论上讲制片应该是利润空间最大的,但是目前我们盈利最大的是市场板块,包括发行、放映、影院、院线、营销,占利润的50%以上。

有些公司可能因为制片、发行、营销的某一方面而一鸣惊人,但很少有像上影这样整体推进的。

上影在中国电影企业中开放最早,最先引进国外IMAX技术,最先与国外公司合作IP电影《木乃伊3》,最早投资外国电影《蓝莓之夜》,最早参加全球分账的《伯爵夫人》,在国外得奖也是最多的。

健全产业链是我们过去10年的追求,现在我们要在国际化上取得突破,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主力军。

让黑猫警长成为中国式的超级英雄

《瞭望东方周刊》:上影对艺术电影很支持,投了贾樟柯导演的7部影片,还有王家卫导演的《蓝莓之夜》《2046》。为什么愿意冒着市场风险支持艺术影片?

任仲伦:有些电影真的不赚钱,但我觉得中国电影的繁荣格局应该是百花齐放,上影必须担当一点文化责任,不能有钱就赚,没钱就不拍。

我对艺术电影的原则是:坚持不懈地支持,控制成本,让它的艺术价值极致释放。

像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实际上只投了400万元,却至少得了17个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奖项。而且贾樟柯的电影是能赚钱的,在欧洲有一定的市场,没有造成亏损。

企业必须赚钱,那我用其他影片和市场板块赚来的钱来支撑。你看世界艺术史,有很多宫廷贵族在供养画家、艺术家,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更纯粹地创作好作品。

2014年上影净利润跟2013年相比,增加了38%,在整个文化系统,我们的增长速度数一数二。因为企业整体实力强,所以用点钱去支持艺术片、文化电影,哪怕亏损了也可以承担风险。

《瞭望东方周刊》:上影刚刚发布了新版动画电影《黑猫警长》即将上映的消息,如何让老牌国产动漫品牌重新焕发活力?我注意到《黑猫警长》这个IP是电影和手游同时开发的。

任仲伦:动画产业不是单单靠影片来盈利,而是包括电影本身、发行和衍生产品。漫威做过30多部影片,每部平均收益达30亿美元,并不是单纯通过影片票房回收的,而是形成一个产业链。

上影旗下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做《黑猫警长》,最大的优势是拥有版权,我们将把《黑猫警长》打造成中国式的超级英雄形象,不只做影片,还包括手游、玩具,期待它成为一个好的盈利模式。

美影厂还拥有《孙悟空》《葫芦娃》等一大批经典动画版权,其实我们第一个开发的动画是《孙悟空》,把50年前的原版修复成3D版,2012年票房达到5500万元。

打造覆盖4000块银幕的电影发行联盟

《瞭望东方周刊》:在制片之外,上影把影院建设和发行业务提到了战略位置,为什么?

任仲伦:今天影院建设处于黄金时期,过去建影院,回收期一般需要四五年,现在两三年,有的甚至第一年就盈利。今年我们要投资15家影院,影院板块将争取上市,希望在资本市场有更多融资,支撑市场板块的发展。

我们要把影院建设成影像娱乐城,除了放映本身,映前广告、爆米花、咖啡馆、游戏厅都能创造利润。中国影院票房外的收入以前只占3%,现在好点的能到10%~15%。而美国影院放映以外的收入平均在15%。

第二是优先发展发行。发行是电影中最有活力、最具革命性的环节,可以影响上游制片和下游放映,并且通过版权销售影响到业内外,包括航空、汽车、火车、网络、电视等领域,同时它可以跨越海内外。凡是国际大公司,发行强公司一定强。

决定中国电影命门的最重要一环是影院排片。有时院线影响力比较强,比如万达有150家影院,排片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很多零散公司不在院线系统里,发行的能力就需要很强。

《山河故人》国际版海报

上影将与浙江时代电影大世界有限公司、江苏幸福蓝海院线、河南奥斯卡院线、四川省电影公司一起,组建“四海电影发行联盟”,旗下共有750家影院、4000块银幕,覆盖全国票房前50名的所有票仓城市,在全国约占20%的市场份额。

联盟在宣传、票务、排片方面资源共享,采用统一的发行和排片策略,将有助于发行的影片获得更大的渠道优势,获得更高的排片率,增强我们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电影市场会逐渐从原来企业和企业的竞争合作模式,转向企业联盟和企业联盟的竞争合作模式,我们希望以终端为核心,提升上影和盟友的发行能力。

同时,“四海”模式也将让各成员单位获得更高的发行费率,实现双赢。

各个环节都缺专业人才

《瞭望东方周刊》:你预计,中国电影产业规模能达到什么程度?

任仲伦:中国电影产值的发展一定超出我们的想象。现在我们都讲票房,互联网如果将付费电影模式建立起来,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陶醉于现在的300亿元,以后可能就是3000多亿元了。

《瞭望东方周刊》:你怎么看待IP电影热潮?

任仲伦:IP的出现,实际上因为电影处在一个改朝换代的时代,以文学创作为主的电影产品的基础,被各种概念瓦解或者说充实了,电影的外延、市场在扩大,但最终还是文学的力量决定一部作品的生命力。

像网络小说IP改编电影,也存在很大困难,比如上影新片计划里的《华胥引》,是比较散漫的故事,做电影就需要用文学来统筹它,如果没有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情感,只有一些天马行空的东西是不行的。

创意可能是瞬间的想法,但创作是一个过程,创作人才是更稀缺的。

1958年我记得提过“人人都是诗人”的口号,结果留下多少诗歌?每年中国需要800部电影的时候,没有800个优秀编剧。我们拍了那么多电影,留下的不会超过千分之一。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中国的电影市场成长起来了,但影片的质量被诟病。2016年、2017年进口片放开配额,很多人担心,中国电影如何守住本土市场?

任仲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最快的是市场,但我们反过来去看市场的构成,美国及其他国外影片88部,占中国票房45%左右,而国产电影380多部,占票房的55%,这表明我们整体的竞争力还很弱。如果我们再不提高国产影片的质量,中国迅速发展的市场,就有可能变成美国电影的市场。

还有海外市场的拓展。现在达到10亿元票房以上的电影不多,没有3亿元砸下去,很难做出技术上高质量的电影,而这个投资规模的电影要在本土回本,至少需要10亿元票房,但只靠国内市场要做到非常难。美国电影为什么敢投资两三亿美元做电影?因为有全球市场。

中国电影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各个环节都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现在最缺的是制片人。制片人整体比导演更弱,如果制片人强于导演,这个行业肯定更强。

猜你喜欢

警长产业链
渝北:建设产业链上的经济大区
农业产业链组织与规模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奥克斯警长失踪事件(下)
洛斯警长的终极挑战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
The Cat’s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