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新兴技术企业的实证

2015-07-07蔡俊亚党兴华

运筹与管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成熟度促进作用商业模式

蔡俊亚, 党兴华

(1.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2.湖南商学院 计信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新兴技术企业的实证

蔡俊亚1,2, 党兴华1

(1.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2.湖南商学院 计信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研究分析了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环境条件。研究提出了6个理论假设,并采用来自151个新兴技术企业的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效率型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都能促进财务绩效。市场不成熟和不正当竞争会加强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而不正当竞争会削弱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

新兴技术;商业模式创新;财务绩效;不正当竞争;市场成熟度

0 引言

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试图选择差距相对较小的新兴技术产业作为新的战略性突破点,为我国创新转型开拓新的蓝图。然而,与一般的创新活动不同,除了技术研发高度不确定,新商业模式创造之难使新兴技术商业化过程举步维艰[1]。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新兴技术企业战略发展的关键问题。商业模式创新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也是全球学者探讨的核心议题。然而,目前对商业模式创新是否促进财务绩效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结论。有些学者提出商业模式创新能够创造效率、互补性、锁定效应和新颖性等四种新的价值来源[2,3,4]。通过价值创新和改变原有做生意的方式,商业模式创新能够显著提高财务绩效[5,6]。Seelos 和 Mair还认为商业模式创新能帮助企业开拓市场[7]。这些观点得到案例和实证分析的支持。Chesbrough和Rosenbloom通过一个详细的案例分析展示了Xerox如何通过采用适当的商业模式促进企业成长的过程[8]。Zott 和 Amit的研究也提供了大样本的实证支持[2]。然而,近年来更多学者提出商业创新并不必然提高财务绩效。尽管商业模式创新能够创造价值,但是创造商业模式的企业并不一定能够从中获益。Casadesus-Masanell和Zhu,Desyllas和Sako提出商业模式创新也需要保护才能够提高企业从中获益的能力[9][10]。Kastalli和Looy的研究也发现同样采用服务化商业模式的企业产生了不同绩效[11]。这些争论要求学者提供更多的一般性的实证证据,更需要在理论上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影响财务绩效的环境条件。本研究采用大样本实证分析,分析了两类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并探索了环境特征(不正当竞争和市场成熟度)的情景效应,扩展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也为中国新兴技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有针对性更强的指导。

1 理论模型与假设提出

1.1 商业模式创新

对于新兴技术企业而言最大的挑战往往是利用技术创造和获取价值。商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价值创造是多个企业和利益相关者共同完成的,而这些企业并不局限于现有行业。企业需要从整个商业系统角度,跨越企业和行业边界来探索价值创造的新方式。企业可以通过重新设计价值创造和获取的方式来塑造新的竞争优势[12]。因此,根据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新兴技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新途径[2,13]。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对该行为系统的重新设计。行为系统包括设计主题,系统内容、系统结构和系统治理。行为系统的内容是指为了实现设计主题而选择的活动。行为系统的结构只是这些活动链接起来的方式,而系统治理描述谁以及如何执行这些活动。

根据设计主题的不同,Zott 和 Amit将商业模式创新分为新颖型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是指通过重新设计内容、结构和治理要素来实现交易成本降低从而创造价值。例如,交易内容方面,通过内部化来避免机会主义、外包非关键环节降低成本等;结构方面,重新设计交易活动交易主体之间界面的优化、通过信息沟通降低交易不对称、通过标准化降低交易复杂度和交易差错、改进企业间的交易流程等。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往往是对既有商业模式的改进,强调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强调采用有创造性的行为系统内容、结构和治理方式来创造新的价值。例如,提出新的价值主张、链接新的交易主体、创造新的交易机制、采用全新的盈利模式等。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往往创造与现有商业模式差异较大的行为系统。通常是在新的价值主张的指引下,对商业模式各个要素的重新组合或创造。通过重新设计商业模式能够改进或创造价值创造和获取的方式,从而影响财务绩效。

1.2 价值攫取理论与市场环境特征

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不仅决定于商业模式创造价值的能力还决定于企业从商业模式创新中获取收益的能力。早在1986年Teece就提出了从创新中获益的价值攫取理论框架,解释了为什么技术创新的领先者往往未能从创新中获益。价值攫取理论提出创新企业能否从创新获益的多少决定于价值攫取制度和互补性资产的占有[14]。Desyllas 和 Sako将该理论扩展到了商业模式创新领域,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收益的获取需要正式制度保护和互补性资产的占有[11],商业模式创新收益的获取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Casadesus-Masanell和Zhu发现在位企业会模仿新进入企业的商业模式。对新企业而言,必须防止在位企业模仿才能从新的商业模式中获益。因此,根据价值攫取理论,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受到市场环境特征的影响。

对中国新兴技术企业而言,市场基础的薄弱带来的市场不成熟和制度暂时缺位带来的不正当竞争是转型情境下的典型特征。市场成熟度是指市场容量、范围、顾客群及顾客需求的稳定性。市场是否成熟意味着市场中蕴含的机会的多少和不确定性的高低,决定了新商业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15]。不正当竞争是指市场竞争过程中存在模仿、伪造及恶性竞争的程度[16]。价值攫取理论认为正式制度的保护是企业从创新中获益的有力保障。作为市场的游戏规则,制度通过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为创新主体降低风险[17]。当正式制度不完备或执行不力,市场竞争秩序会遭到破坏,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成本急剧上升[16]。越是跨越企业边界和产业边界的交易活动,受到的影响就会越大。商业模式是多利益相关者主体构成的价值创造系统。因此,受到不正当竞争环境的潜在影响。因此,中国转型情境下,新兴技术企业是否能从商业模式创新中获益受到市场成熟度和不正当竞争的影响。

根据以上讨论,研究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理论模型。

图1 理论模型

1.3 商业模式创新与财务绩效

价值创造和收益获取是商业模式创新推动财务绩效的基础。Christensen提出多主体参与的价值创造和收益获取过程并形成价值网络[18]。价值往往是多个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的,创造的收益也被多个利益相关者分享。Hamel指出新商业模式是价值创造的重要途径[15]。其价值创造机制往往超出了熊皮特创新,价值链重构,战略合作网络的形成,核心能力开发等价值创造机制。Amit 和 Zott发现新的环境下价值创造的焦点已经超越企业和行业边界[4]。商业模式扩展了公司的资源,覆盖了供应商、合作伙伴、分销渠道和其他合作者。Zott 和 Amit研究了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影响[2]。基于构型理论认为商业模式是交易内容、结构、治理要素的组合。企业设计商业模式过程中可以在模仿在位者的商业模式基础上进行改进,也可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能够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获益能力,从而能够促进财务绩效。商业模式的改变要么能够加强顾客购买意愿,要么能够通过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机会成本。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能够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来创造价值。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要么创造了新的市场,要么创造了新的交易方式。例如,Dell创造了面向顾客的直销模式来替代了传统的销售模式。不仅如此,商业模式创新能够在要素和产品市场之间建立新的连接方式。商业模式创新程度越高,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等企业相关主体的转换成本越高。相应地,企业的议价能力越强。因此,研究提出:

假设1a 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促进财务绩效

假设1b 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促进财务绩效

1.4 外部环境的调节作用

Desyllas 和 Sako研究认为专利保护、版权、商标、商业秘密、利益攫取制度对商业模式收益获取有重要影响。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价值创造和收益获取系统,其交易过程和互补性资源的获取都受到外部环境特征的影响[10]。中国转型环境具有制度不确定和市场不确定的典型特征。Li, Peng,和Macaulay提出,转型情境下,企业往往面临制度不确定和市场不确定的双重力量[16]。对新兴技术企业而言,一方面市场仍然不够成熟,其市场范围、顾客群仍然难以确定。另一方面,不正当竞争是众多中国企业面临的突出制度环境特征[16]。效率型商业模式主要依靠对现有商业模式的改进,降低交易成本来创造价值。而新颖型商业模式主要依赖建立新的合作关系、新交易方式和惯例来创造价值。当市场不成熟时,顾客群体不稳定,市场容量、市场的发展不确定性较高。此时寻找稳定的交易伙伴、塑造新的交易关系和构建新的交易惯例需要更高的成本,往往导致企业承担了顾客变化、市场范围变化等带来的风险。因此,当市场成熟度不高时,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创造价值对财务绩效的作用下降。而效率型商业模式是对已经证明有效的商业模式进行改进,其商业规则、交易方式和惯例都比较明确,交易成本和效率更高。因此,市场成熟度不高时,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市场越不成熟,新颖型商业模式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弱,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根据以上分析,研究提出:

假设2a 市场越不成熟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

假设2b 市场越不成熟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弱

商业模式作为多主体参与的共同创造价值、分享收益的交易结构,其效率也同样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不论是价值创造过程还是收益获取过程都受到制度规则的深刻影响。制度转型自身的规律决定了基于市场的制度总是渐进推进的,制度完备性和制度执行效率仍然较弱。North提出制度是社会的游戏规则,能够降低经济交换成本[17]。效率型商业模式是对既有的商业模式的改进,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来创造价值。因此,效率型商业模式涉及到的交易主体、交易规则和机会主义的治理方式往往经过多次检验,更加明确、有效。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帮助企业链接新的交易主体、建立新的交易规则来创造价值。越是复杂的、难以监控的、信息不对称的交易活动越需要明确、完备的制度体系来降低交易成本。然而,在制度转型的过渡阶段,企业面临盗用知识产权、假冒品牌等不正当竞争,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使跨组织的资源整合难度提高[16]。当市场上充斥着非法模仿、产品伪造和知识全权侵害等现象时,企业获取更多专业性知识和技术的成本将大大提高,由于专业性知识和资源的责任界限更难界定,更加难以在契约中明确,合作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保障措施和更多的信任投资来实现知识、技术和专业资源的转移。外部不正当竞争高的情景下,由于新颖型商业模式构建需要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高强度的资源交换、知识贡献和交易规则的构建,新的商业体系、交易方式和交易规则的交易成本提高。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更加依赖现有的交易主体、交易方式和交易惯例创造价值,对正式制度的依赖性更低。因此,研究提出:

假设3a 不正当竞争越高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

假设3b 不正当竞争越高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弱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选择及数据调研

研究选择了中国东部的山东、江苏,中部的河南和西部的陕西四个省份的企业作为调研对象。本次调研向4个省份的300家企业发出邀请,同意参与的企业有186个企业。然而,由于时间无法协调、数据不完整等,回收有效问卷151份,问卷的总回收率为50.3%。样本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物联网等细分行业。研究收集了未回收问卷企业的企业年龄和规模,并采用T检验对比了回收企业和未回收企业样本之间的差异。

2.2 测量指标

研究采用文献中成熟的量表来测量商业模式创新、财务绩效、不正当竞争、市场成熟度以及控制变量,测量指标如表1所示。

(1)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沿用了Zott 和 Amit[2]的方法,采用10个指标测量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采用11个指标测量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测量指标如表1所示。

(2)财务绩效。财务绩效是企业绩效的核心内容。根据Li和Zhang[16]的研究,我们采用资产回报率、销售回报率、投资回报率、平均利润率四个指标测量财务绩效。

(3)不正当竞争和市场不成熟度:市场不成熟及不正当竞争是转型环境下新兴技术产业的典型特征。研究沿用Li和Zhang[16]的方法测量不正当竞争。采用4个指标测量市场的不成熟度:市场容量还很难确定、产品的市场范围还很难确定、顾客群体仍然不断变化、很难预测顾客对产品的反应。

(4)控制变量:以往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企业年龄、技术环境会直接影响财务绩效。为了避免数量型变量分布右偏带来的误差,研究采用企业年龄的自然对数转换值来测量,用企业人数的自然对数转换值来测量企业规模。采用1-5里克特指标测量技术环境:各个公司采用不同的产品技术路线。

2.3 信度、效度及普通方法误差检验

首先,研究采用被广泛采用的科隆巴赫α系数对测量指标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如表1所示,α系数都大于0.7,说明问卷测量的可靠性达到研究要求。第二,聚敛效度方面,如表1所示各个指标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6, 并且平均提取误差(AVE)都大于0.5,根据Fornell 和Larcker提出的标准,测量的聚敛效度较好[19]。第三,区别效度,如表2所示,变量AVE的开方值都大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说明变量之间有较好的区别效度。第四,为了避免同源带来的普通方法误差可能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带来威胁。Podsakoff等提出分离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测量问卷的来源是避免普通方法误差最好的方法[20]。因此,为了避免普通方法误差,本研究在每个企业请两位高管分别填写问卷的不同部分。商业模式创新、控制变量的测量问卷来源于高管A,不正当竞争、市场成熟度和财务绩效的测量来源于高管B。因此,普通方法误差威胁本研究结果可靠性的机会较小[20]。

表1 变量测量及信度、效度检验

2.4 分析方法及结果

表2描述了模型中各个变量及控制变量的基本特征,相关系数和AVE的开方值。表2所示,相关系数表中不存在超过0.6的变量。因此,研究结果收到多重共线性威胁的可能性不大。为了检验多重共线性的威胁,研究在进行回归分析过程中计算了各个回归系数的膨胀因子(VIF)。分析结果显示,最大的膨胀因子为2.1,远低于临界值10。这进一步降低了研究结果受到多重共线性威胁的可能性。

表2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

注释: a.+p<0.1;*p<0.05;**p<0.01;***p<0.001;b.斜对角线上为AVE开方值,N/A表示不适用。

研究采用SPSS软件的多元回归分析来验证理论模型(表3)。为了验证假设1a和假设1b,研究运行了模型1和模型2。模型2显示,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回归系数都显著为正,而且增加商业模式创新之后模型的R2显著提高。说明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假设1a和假设1b得到充分支持。

为了检验市场不成熟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在模型3中加入了各个调节变量及其交互项。市场不成熟度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交互项回归系数显著为正(0.213,P<0.001),而市场不成熟度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交互项回归系数不显著(0.116,P>0.1)。根据Aiken和West[21]的建议,为了更好的验证该调节作用。研究绘制了调节效应图2a, 2b,分别表示市场不成熟度对商业模式创新作用的调节效应。图2a显示,当市场不成熟度由低变高时,表示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和财务绩效的直线斜率变高,图2b显示,市场不成熟度由低变高时,表示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直线斜率没有显著变化。这说明,市场越是不成熟,效率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变化不大。因此,市场不成熟度加强了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而没有加强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因此,假设2a得到支持而2b没有得到支持。

图2a 市场不成熟度对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的调节作用

图2b 市场不成熟度对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调节作用

为了检验不正当竞争的调节作用,研究在模型3中加入了各个调节变量及其交互项。模型3显示,不正当竞争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交互项回归系数显著为正(0.360,P<0.001),而不正当竞争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交互项回归系数显著为负(-0.295,P<0.001)。根据Aiken和West的建议,为了更好的验证该调节作用[21]。研究绘制了调节效应图3a,3b,分别表示不正当竞争对商业模式创新作用的调节效应。图3a显示,当不正当竞争由低变高时,表示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和财务绩效的直线斜率变高,图3b显示,不正当竞争由低变高时,表示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直线斜率变小。这说明,不正当竞争越低,效率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弱。因此,不正当竞争加强了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而削弱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因此,假设3a,3b得到充分支持。

图3a 不正当竞争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调节作用

图3b 不正当竞争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调节作用

模型1模型2模型3因变量财务绩效1.年龄(Lnage)-0.340***-0.168**-0.269***2.规模(Ln人数)0.264***0.114*0.233**3.技术环境-0.213***-0.223***-0.210***4.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0.277**0.141*5.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0.244*0.172**6.市场不成熟度-0.0867.不正当竞争-0.215***8.市场不成熟X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0.213***9.市场不成熟X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0.11610.不正当竞争X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0.360***11.不正当竞争X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0.295***R20.1410.2130.381Ad-R20.1040.1430.204R2变化0.072**0.168***F值3.872***3.064***2.147**

注释: +p<0.1;*p<0.05;**p<0.01;***p<0.001.

3 结论及启示

研究分析发现新兴技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促进作用受到环境特征的显著影响。首先,新兴技术企业除了开展技术创新还需要构建新的商业模式。研究发现企业在设计新的商业模式时可以以效率或新颖为主题,都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绩效。企业可以通过改进行业内商业模式的效率,通过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企业绩效。以效率为主要目标对商业行为系统内容、流程和治理方式进行重新设计,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整个行为系统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绩效。企业也可以以新颖作为设计主题,努力通过采用新的交易内容、结构和治理方式来发现创造价值的新途径,从而提高企业绩效。该结果再次验证了Zott和Amit在2007年和2008年得出的结论,并将实证背景扩展到新兴技术企业。

但是,与两位学者的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在不同环境特征下有显著差异。研究发现不正当竞争和市场不成熟会给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攫取带来严重威胁。这种情境下,新商业模式及其互补资源难以获得正式制度的保护。跨越企业边界的交易成本和风险提高。市场越不成熟越难以支撑全新商业模式的运行。因此,在不正当竞争或市场不成熟的情境下,企业更应该以效率作为设计主题。在既定的商业模式基础上进行改进来提高效率,而不是设计新的行为系统。尽管以往研究都认为商业模式是跨越企业和行业的行为系统,但却忽略了这些环境特征的潜在影响。未能检验不正当竞争和市场不成熟情境下,效率型还是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更适合。研究扩展了价值攫取理论视角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使从商业模式创新中获益的环境条件更加明确。

除了贡献和管理意义,本研究仍然存在缺点需要进一步研究。首先,研究仅根据新兴产业和转型特征,关注了市场不成熟和不正当竞争的调节作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转型环境的其他市场和制度特征的调节作用。研究这些要素能够进一步识别与不同类型商业模式创新匹配的环境特征。第二,研究未能分析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影响。对新兴技术企业而言,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往往共同创造价值,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分析。

[1] Day G S, Schoemaker P H.沃顿论新兴技术管理[M].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02.

[2] Zott C, Amit R.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firms[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7, 18(2): 181-199.

[3] Amit R, Zott C.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22(6/7): 493-520.

[4] Amit R, Zott C. Creating value through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12, 53(3): 41- 49.

[5] Afuah A. Does a focal firm’s technology entry timing depend on the impact of the technology on co-opetitors[J]. Research Policy,2004, 33(8): 1231-1246.

[6] Afuah A, Tucci C L. 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and strategies: text and cases[M]. New York: McGraw-Hill, 2001.

[7] Seelos C, Mair J. Profitable business models and market creation in the context of deep poverty: a strategic view[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07, 21(4): 49- 63.

[8] Chesbrough H, Rosenbloom R S. 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2002, 11(3): 529-555.

[9] Casadesus-Masanel R, Zhu 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 imitation: the case of sponsor-based business model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3, 34(4): 464- 482.

[10] Desyllas P, Sako M. Profiting from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pay-as-you-drive auto insurance[J]. Research Policy, 2013, 42(1): 101-116.

[11] Kastalli IV, Looy V B S. Disentangling the impact of servic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n manufacturing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3, 31(4): 169-180.

[12] Adner R, Kapoor R. Value creation in innovation ecosystems: how the structure of technological interdependence affects firm performance in new technology generation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0, 31: 306-333.

[13] Zott C, Amit R. The fit between product market strategy and business model: implications for firm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8, 29(1): 1-26.

[14] Teece D J.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lications for integration, collaboration, licensing, and public policy[J]. Research Policy, 1986, 15(6): 285-305.

[15] Hamel G. Leading the Revolution: How to thrive in turbulent times by making innovation a way of life[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0.

[16] Li H, Zhang Y. The role of managers’ political networking and functional experience in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a’s transition econom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28(8): 791- 804.

[17] North D C.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18] Christensen C M, Raynor M E. Innovator’s solution[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3.

[19] Fornell C, Larcker D F. 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1, 18(1): 39-50.

[20] Podsakoff P M, Mackenzie S B, Lee J Y. 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3, 88(5): 879-903.

[21] Aiken L S, West S G. Multiple regression: testing and interpreting interactions[M]. 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 1991.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Emerging Technological Firms

CAI Jun-ya1,2, DANG Xing-hua1

(1.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X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Xi’an710054,China; 2.SchoolofJixin,HunanBusinessCollege,Changsha410205,China)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s on firm performance, and also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market immaturity and dysfunctional competition. We propose and test 6 hypotheses with a database from 151 emerging technology enterprises. This research finds that efficiency-centered and novelty-centere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s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firm performance. We find that market immaturity and dysfunctional competition strengthen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efficiency-centere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s on firm performance whereas solely dysfunctional competition weaken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novelty-centere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emerging technology;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firm performance; market maturity; dysfunctional environment.

2012- 08- 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372171)

蔡俊亚(1965-), 湖南郴州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与知识管理;党兴华(1952-),陕西西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

F270

A

1007-3221(2015)02- 0272- 09

猜你喜欢

成熟度促进作用商业模式
环境监测对环境工程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
产品制造成熟度在型号批生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小议良好师生关系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整机产品成熟度模型研究与建立
不同成熟度野生水茄果实的种子萌发差异研究
刚好够吃6天的香蕉
工程财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促进作用探讨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商业模式从0到N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