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演化的阶段特征及仿真模拟

2015-07-07李建钢李秉祥

运筹与管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成熟度创新型创新能力

李建钢, 李秉祥

(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演化的阶段特征及仿真模拟

李建钢, 李秉祥

(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本文从分析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出发,探索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演化的阶段特征,基于对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演化阶段特征的假设,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验证。研究得出:技术创新在创新型企业整个成长过程中起持续及关键作用,管理创新及市场创新在企业成长期作用显著,组织创新在壮大期具有特有价值,强调各创新活动协同对持续创新期中企业成长的必然影响。

创新型企业;创新演化;阶段特征;系统动力学

0 引言

目前学术界关于创新型企业的内涵、特点、评价指标以及创新型企业建设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对于一个创新型企业成长与不同层面创新之间的内在关联,尤其是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结构以及创新重心的动态演化等问题,仍缺乏清晰的认识、尚需厘清。本文以系统动力学为主要研究方法,期望进一步探索创新型企业成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辨明不同创新型企业成长阶段内主要创新活动的演变及对成长的作用规律,为创新型企业的创新决策及良性成长提供理论依据。

1 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及其创新演化阶段特征

目前理论界及实践领域对创新型企业的界定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尚未形成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但都强调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一个企业迈向创新型企业的最基本前提,持续创新是创新型企业的本质特征,提升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关键[1~4]。综合现有研究可知,创新型企业并非简单从事创新活动或短期进行创新的企业,而是一个企业借力持续创新而成长、成熟的过程性产物。

1.1 创新型企业成长的过程

图1 企业成长轨迹

企业成长受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双重影响,在特定的外部环境下(外部环境背景对于每个领域内企业具有相似性),企业的成长更多地决定于内在影响因素及其内部要素对外部环境适应性的调整能力。影响企业成长的内在影响因素很多,包括企业的经济规模、产品技术、资产状况、融资条件、营销网络、人力资源等,但综合可概括为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两个方面[5,6]。从现代企业发展实践来看,企业成长追求的目标其实就是以一定的技术与经济条件为基础,通过其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其技术与经济实力,基于此描绘企业成长的轨迹,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企业成长的轨迹主要包括路径①和路径②两种形态[6],尽管沿着不同轨迹成长的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成长的速度等,但会依靠技术与经济实力的提升并谋求实现技术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来实现企业成长,这也是一个企业选择创新型企业发展道路的主要动因。

研究表明,创新型企业的特征表现为[7~9]:①具有支撑企业持续创新的经济规模条件;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③具备一定的品牌优势和较强的市场地位;④形成了追求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⑤行业带动力和社会辐射力强。可见,一个企业要想成长为创新型企业,需要不断丰富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并达到一定的高度,走上依托创新推动企业技术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轨道。

结合企业成长轨迹,创新型企业的成长过程可归纳为四大阶段,即起步期、成长期、壮大期和持续创新期。只有当一个企业的技术与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并进入了技术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持续创新阶段才能真正成长为创新型企业。在持续创新阶段一方面企业的经济实力能保证持续创新所需的投入,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物质基础,不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实力能有力支撑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所需要的技术储备,保障企业进一步发展。两者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发展景象。

现有研究已经证明,在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创新推动企业的成长,并最终迈向创新型企业,揭示企业创新的演化规律就成为了解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关键。显然,在创新型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很不一样,企业创新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从不协调到协调等的转换过程,这就有必要在描绘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的同时,了解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构成与创新演化,即创新演化的阶段特征。

1.2 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演化的阶段特征假设

学术界对企业创新活动构成的研究,是在创新理论创始人熊彼特所提出的创新构成的基础上,不断延伸后得出的结论。在既有的研究中较常提及的企业创新活动类型主要包括[11~12]: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战略创新、文化创新、市场创新等等。学者们在讨论这些创新活动时,所持观点虽然不尽相同,然而探究不同学者概括的企业创新活动构成,在进行综合、规范化处理后可以推断,企业创新活动构成可以概括为: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等四个方面。其中,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市场创新包括开辟新市场和创造市场“新组合”等;管理创新是指管理思想、管理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等的创新;组织创新包括组织体制、职能结构、组织设置、运行机制、跨企业组织联系等的变革与创新。

综合而言,企业创新是企业借助于技术上的研究与开发、管理上的变革、组织上的变迁、市场中的机遇等,通过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以及有关的资源配置方式进行新的变革,并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由此也可得出:在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来源于四个方面,即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及组织创新,它们之间既相互影响,又共同作用促进一个企业成长为创新型企业。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创新活动动态演化,不同阶段创新演化的特点不一样。

图2 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动态演化

假设H1 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演化遵循图2所描绘的阶段特征。也即,

假设H2 技术创新在起步期是企业创新的主导力量,技术创新的主导作用贯穿于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全过程;

假设H3 市场创新与管理创新在成长期作用显著;

假设H4 组织创新在壮大期作用增强;

假设H5 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及组织创新全面协同是持续创新期的主要特征。

2 创新演化阶段特征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构建

为验证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演化是否符合上述假设条件,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在构建创新演化阶段特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实证仿真模拟,验证上述假设是否成立,得出验证结论。

2.1 总体结构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创新型企业在成长主要体现在技术实力与经济实力两方面,技术与经济实力的提升要通过以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创新能力予以驱动,而成长速度以及创新演化则决定于企业对每一创新模块的决策过程中。创新型企业依据目前经济实力,决定创新、技术提升等投入力度,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加产量与经济总量,进而推动企业成长。整个成长与创新过程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与创新投入两个子系统,经济对技术增加一个单位,会促进技术提升,而经济对整个创新过程投入增加一个单位,会与技术提升共同增加企业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增加无疑对企业成长具备正向影响,与此同时成长带来的经济效益增加会再次作用于技术与创新,由此可见技术、经济与成长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模型总体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模型的总体结构

2.2 因果关系图

基于上述关于创新型企业成长轨迹、创新构成以及创新演化的基本内容,结合模型总体结构分析,得出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演化的因果关系图,如图4所示。

图4 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演化的因果关系图

图5 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流程图

如图4所示,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以技术实力为基础、以创新投入为推动[7,8],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企业产品开发效率和成熟度也不断增加,然而成熟度同时也会受到企业运营管理、市场创新以及各职能协调能力的正向影响[10];随着产品的不断成熟并进入市场,生产规模效应开始出现,收益率和产能也随之递增;盈利能力提高,会促进企业加大对技术设备、技术研发项目等方面的投入,进而提升技术实力;同时,收益率增加直接表现在企业经济增长及对区域经济贡献,从而刺激企业内外部对企业创新的投入。

2.3 系统动力学流程图、方程式及变量释义

基于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演化的因果关系图,本文设定企业创新能力、技术实力、经济总量、产品增长力四个水平变量,相应地创新率、技术提升率、经济增长率、产能增长率为速率变量,其余则为常量、辅助变量或隐藏变数,进而建立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流程图(如图5)。

流程图5中主要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关键变量解释如下:

(1)企业创新能力=INTEG(创新率,0)。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创新产出成果来表达[13],本文采用创新项目成功率即创新率来反映当期企业创新能力,而INTEG(创新率,0)表达长期累积的创新能力。

(2)产品开发效度=(1+管理绩效+市场绩效)×企业创新能力×组织绩效;反映一定管理水平、市场与组织能力下创新能力的综合实效,其中企业创新能力还能够通过管理及市场绩效得以扩散,综合影响产品开发效度,而组织绩效则表明技术、管理、市场的综合作用[10~12]。

(3)产品成熟度=IF THEN ELSE(产品开发效度×0.1<=0.9,产品开发效度×0.1,0.9)。通过对10家创新型企业调查,有效地产品开发大概有10%应用在成熟度改善中,同时认为因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产品不可能完全成熟而满足市场一切需求即产品成熟度不可能为1,因此确定最大值为0.9。

(4)收益率=0.3×产品成熟度。综合调查10家创新型企业调查对象,收益率与产品成熟度成正相关关系,每年最高净收益率大概为30%。

(5)产能增长率=收益率×产品成熟度;产品成熟度也反映在技术与工艺成熟度,则成熟度越高、产能越强,同时收益率越高则越会为提升产能而投入,成熟度越大则规模生产能力越强。

(6)产量增长力=INTEG(产能增长率,0)。

(7)经济增长率=收益率×500;调研目标企业平均投资额为500万元,因此长期来看企业年经济增长率为收益率乘以平均投资。此外,本文以产能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双线反映企业成长性,以保障验证结果的合理性。

(8)经济总量=INTEG(经济增长率,1)。

(9)技术设备投入率=收益率×0.5。经过深度调研访谈,被调研创新型企业会将50%收入投入到技术、设备等创新活动中。

(10)技术提升率=技术设备投入率×(1-产品成熟度)×研发人员比重×10;成熟度越高,则技术提升空间相对减弱,因此与技术提升率存在负相关关系,而调研结果显示研发人员在运用技术设备投入的能力上要超出普通员工的10倍左右,也说明研发人员对于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能力、成果提升率的重要作用。

(11)技术实力=INTEG(技术提升率,0.1)。

(12)创新率=(技术实力+创新投入率+外部需求度)×(0.1+技术提升率)。其中,技术实力、创新经济投入以及外部对创新的刺激共同构成创新基础,技术提升率表征在单位创新条件下的创新能力增加程度,而0.1相当于这种提升能力的初始值。

此外,研发人员比重、管理绩效、市场绩效、组织绩效为常量。

3 创新演化阶段特征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

3.1 参数值确定

本文选取被政府认定为创新型企业的10家企业为研究对象,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每个行业各2家企业,基本覆盖现有主要的创新行业与领域,行业代表性强。此外调研对象创业经历集中在8-10年,经过了起步、成长、壮大与持续创新等阶段,而且经营良好、市场稳定,能够保障调研信息完整性与可靠性。通过访谈等方式获取相关参数值。

(1)经营良好、市场稳定表明企业已经经历起步期、成长期、壮大期,10家企业年龄多处于8-10年之间,因此模拟创新型企业的一个成长周期为9年,模型运行时间为0~108个月,仿真步长为1个月。

(2)通过访谈、综合考虑10家企业高管意见,得出起步期的管理绩效、市场绩效的参数值分别为0.5,0.5,成长期、壮大期的管理绩效、市场绩效参数值分别提升到0.8,0.8;组织绩效在起步期数值为0.6,成长后期、壮大期为0.8。

(3)10家企业平均投资额为500万元左右,研发人员占全员比重为5%左右,并认为产品成熟度最大值为0.9。

此外,通过访谈给出外部需求度、创新投入率两个表函数建立所需的相关数值。运用软件Vensim_PLE5.4a,模拟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演化过程。

3.2 仿真及结果

3.2.1 改变管理绩效、市场绩效

初始状态下,管理绩效=0.5,市场绩效=0.5;保持其它变量不变,改变管理绩效和市场绩效参数值,得到方案1:管理绩效=0.8,市场绩效=0.8。

(1)不同方案下,企业成长过程中技术与经济协调分析

由于创新投入率与经济实力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用技术提升率与创新投入率变化分别描述在每个成长时期中技术与经济的变化,与此同时,因为管理创新与市场创新会提高管理绩效与市场绩效,因此管理绩效、市场绩效的增加表示管理与市场层面的创新改进。比较管理绩效、市场绩效参数改变状态下的技术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如图6所示。

图6 不同管理、市场绩效状态下技术与经济协调关系

由于创新投入率与经济实力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用技术提升率与创新投入率变化分别描述在每个成长时期中技术与经济的变化,与此同时,如图5所示,在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无论其它创新活动如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如何变化,技术与经济总是处于协调发展关系。同时可以发现,当进行管理、市场创新时,会加速技术提升以及经济发展,虽能够不断刺激经济增长及推动创新投入(方案1所示),但在创新型企业进入壮大期后(方案1中80个月左右)技术提升率并未继续增加反而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管理、市场创新对技术提升的影响不明显,技术与经济发展开始偏离协调关系。主要原因在于产品成熟过快而提前缩小技术提升的空间,因此随着创新企业成熟与壮大,因及时进行产品创新(即产品成熟度降低、技术提升空间增加),进而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使得技术与经济重新回归协调发展的良性状态。

(2)不同方案下,管理及市场创新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方案1下管理绩效与市场绩效的增加,表明企业进行了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那么在不同方案状态下(管理、市场进行创新)企业成长变化如图7所示。

一般认为经济增长及产能增长能够真实反映企业在不同阶段的成长性,通过图6中初始状态(current)和方案1状态下管理及市场创新对经济增长与产能增长的影响对比分析,容易看出管理、市场创新在企业起步阶段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不显著,而进入成长期以及发展状大期,管理创新与市场创新对成长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辅证出创新型企业起步阶段成长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在管理与市场创新的成长推动下,创新型企业进入发展状大期后成长能力开始出现停滞状态,说明需要进一步、更为深层次的创新行为。

图7 管理及市场创新对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关系

图8 创新与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内在关联

(3)创新与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内在关系

由于经济增长与产能增长的阶段性变化规律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因此仅考虑创新与产能增加率的关系,如图8所示。

由图8可见,在两种方案状态下,创新与企业成长总是具有正相关关系,即创新能够推动创新型企业成长。通过某些创新改革或管理措施而不断提高每个时期的企业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较为微小的变化,即能引起企业生产能力更大比例的提升,说明无论在什么阶段,创新总是对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具有极强的作用。

3.2.2 改变组织绩效

基于方案1,仅将组织绩效参数值提高至0.8,保持其它变量数值不变,得到方案2的模拟状态。类似的,组织绩效增加表明进行组织创新。

(1)组织创新与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关系

图9 组织创新与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关系

如图9所示,从经济增长或是产能增长角度,组织创新在创新型企业成长期与成熟阶段对企业成长具有极强的正向影响,迅速提高产量并增加经济效益,说明组织创新对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创新活动的成长推动作用具备放大效应,即通过组织创新进一步协调各创新模块的系统工作,形成新的综合推动力。因此,在进入成熟阶段后,实施组织创新能够重新刺激企业成长,有效缓解方案1中壮大期出现的成长能力停滞问题。

图10 组织创新与技术提升率的关系

(2)组织创新与技术提升率的关系

依据图10可见,组织创新对技术提升率能够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说明当企业技术提升效率不高时,可以通过组织创新予以改善,而这通常发生在技术提升减弱的成长中后阶段。然而,组织创新显著加快了技术创新周期,这种规律也出现在组织创新对企业成长的作用(如图8所示),表明在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基础上,组织创新会缩短技术创新周期、提高创新型企业成长速度,虽然当企业进入壮大期后能够增强企业成长力,但同时也更快地对下一阶段的持续性创新提出要求。

4 结论——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演化阶段特征

综合创新演化阶段特征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模拟的结果,直接或逻辑得出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演化符合前面的假设条件H1~H6,表明假设成立,结论如下:

(1)技术与创新的全过程影响

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技术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创新与企业成长稳定的正相关关系的模拟结果,表明创新型企业成长离不开技术推动与创新促进。因此,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始终支持技术研发以及重视创新投入,维持技术与创新作用的全过程持续(演化)。

(2)起步期的创新演化

图6、图7的仿真结果显示,起步阶段技术对创新企业成长影响明显,这与技术或创新为动力的创业一般模式一致,同时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在该阶段作用不显著。因此,在资源比较有限的起步阶段,应以技术创新为主。

(3)成长期的创新演化

该阶段,管理创新及市场创新对企业成长作用显著,企业创新的主导力量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生改变,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共同成为这一时期企业创新的主导力量。

(4)壮大期的创新演化

管理及市场创新对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壮大期管理与市场创新的成长推动作用明显放缓并出现停滞趋势,而组织创新能够有效激发其它创新活动的成长推动力,因此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共同成为这一时期企业创新的主要动力。

(5)持续创新期的创新演化

组织创新介入后,会加速企业成长速度并提出产品、技术革新的要求,那么持续创新期应通过产品特征重大调整重新激发技术创新,而持续发展要求每一创新构成模块不能再次序演化介入,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全面协同是该阶段创新型企业创新构成及其演化的主要特征。

[1] MeGirt E. The world’s 50 most innovative companies.(cover story)[J]. Fast Company, 2010, (143): 52-110.

[2] 何建洪.创新型企业的形成路径:基于1技术能力和创新战略作用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4.

[3] Kumpe Plet. Towards the innovative firm——challenge for R&D management[J].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4, (1): 38- 44.

[4] 官建成,王军霞.创新型组织的界定[J].科学学研究,2002.3.

[5] Geoffrey A.Moore著.公司进化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5.

[6] 许庆瑞主编.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

[7] Pak Tee 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the innovative organization[J]. Human Systems Management, 2004, 23(12): 93-100.

[8] Bruce Nussbaum, Robert Berner, Diane Brady. How to build the innovative enterprise(N).Business-Week,2005- 8- 8.

[9] 王志刚等.创新型企业组织结构演进轨迹与特征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1.7.

[10] 许庆瑞著.全面创新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7.4.

[11] 郭韬等.创新型企业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0.

[12] Patrick Cohendet. The innovative firm: nexus of communities and creativity[J]. Revue d’économie industrielle, 2010, 129(2): 392- 422.

[13] Adams R, Bessant J, Phelps R. Innovation management measurement: a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6, 8(1): 21- 47.

Research into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Evolution and Its Simulation during Innovative Companies’ Growth

LI Jian-gang, LI Bing-xiang

(Faculty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ng,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54,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rowth process of innovation compan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evolution during innovative companies’ growth, proposes the assumptions about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evolution during innovative companies’ growth, thus makes simulation verification by means of system dynamics model. It concludes that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ys key and sustainable role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innovative companies’ growth, management and market innovation have significant roles in expansion period, and organization innov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during strength period. Lastly it emphasizes the necessary impact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mpanies’ growth during sustainable innovation period.

innovative companies; innovation evolution; stage characteristic; system dynamics

2013- 10-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管理防御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实验研究(71272118)

李建钢(1969-),男,浙江绍兴人,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李秉祥(1964-),男,陕西扶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公司治理。

C93

A

1007-3221(2015)03- 0227- 07

猜你喜欢

成熟度创新型创新能力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产品制造成熟度在型号批生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整机产品成熟度模型研究与建立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不同成熟度野生水茄果实的种子萌发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