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绣发展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5-07-05李淑元

2015年52期
关键词:面临的问题产业化发展

李淑元

摘要:通过对文献资料查阅、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访问民间知名鲁绣传人等方法对鲁绣进行了深入地了解,全面分析了鲁绣的优势及缺点,从消费者、企业、鲁绣工艺者及鲁绣文化等角度,针对如何继承发扬鲁绣文化、促进其经济发展发展提出了建议对策,以期对鲁绣的传承及发展带来推动作用。

关键词:鲁秀;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解决的对策

鲁绣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绣种,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强,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因是山东地区的代表性刺绣,故名“鲁绣”。目前鲁绣主要发展的是实体经济,进行规模化生产能够解决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也能够带动桑蚕业、纺织业、旅游业等多方面产业的发展,增强山东省的经济建设。无论是从社会效益上来说还是从经济效益上来说,发展鲁秀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人们对其认识度、接受度并不高。作为山东省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绣目前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主要表现为生产规模小、产品创新不足等。这种精湛的工艺技术如何传承下去,值得深思。

一、鲁绣发展现状

(一)生产组织形式。1、手工作坊。鲁绣做工考究,图案精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山东民间有许多手艺精湛的绣娘。由于鲁绣的自身性质,要想制作出优秀、还原历史本色、收藏价值高的鲁绣作品,仍然需要人工来亲力亲为,这是机器所替代不了的,因此传统的手工作坊生产组织形式仍占据了市场中很大的部分。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了至今仍在坚持做鲁绣衣线绣服饰的家庭手工作坊。他们大多专门替人加工,原材料和图案等全部由商家提供,服装成品做好后全部由商家收回,销往世界各地。2、手工艺人独立创作生产。2006年,随着济南刺绣厂所属鲁绣研究所解散,鲁绣艺人纷纷退休或下岗,济南鲁绣市场逐渐没落。在坚守的艺人当中,小部分人思想比较前卫,认为鲁绣要传承和发展就必须主动走出去,一方面,他们开始参加和手工艺相关的各种活动,注重对鲁绣的宣传;另一方面,他们成立工作室,举办鲁绣培训班,加强对传承人才的培养。因此济南出现了从个体发展到专门从事鲁绣生产的手工艺人工作室,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学员,开办鲁绣学习班,普及鲁绣知识,传授鲁绣技艺。3、工艺品公司垂直一体化生产。垂直一体化是指工艺产品生产的各个流程都是在公司内部进行,实现产销一体化。这种公司的形式在威海市有“鲁绣之乡”的文登市发展尤为显著。本课题组前往文登市对山东云龙绣品有限公司、山东万得集团有限公司2家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文登市鲁绣产业化发展较好,设备先进,基本达到公司垂直一体化发展。

(二)生产工艺。鲁绣的产品形式包括纯手工刺绣、机绣和电脑绣花三种。手工刺绣是指以手工方式,把图案用针和线添加在任何存在织物上的一种刺绣艺术,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现在所用织物一般为真丝类高档面料。机绣一般是指用缝纫绣花机绣制,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手脚同时配合,以替代手工刺绣的一种刺绣品,也就是说机绣仍有一定的手工成份在里面。电脑绣,顾名思义,九是用电脑绣花机进行绣花,属于机械方式。

(三)产品种类。鲁绣在历史上曾有近20个品种,目前仍然生产交易的有发丝绣、满工扣锁等十余种。济南发丝绣是鲁绣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是继承传统鲁绣和发绣的基础上产生的,其重要特点就是将人发与丝线结合施绣。满工扣锁是产于威海市的鲁绣秀种,制作时在台布、床罩上用勾针锁好图案轮廓,再用剪刀挖去图案以外的底布,形成镂空,作品层次清晰,立体感强,具有雕镂的艺术效果,所以又称雕绣。生丝台布是综合抽纱、刺绣的长处而创制的独特工艺品,制作时选用质簿、色泽淡雅而呈半透明状的生丝绸底布和彩色丝线,运用平绣、拉绣、垫绣以及挑、缠、勒、扭、锁等多种抽纱工艺技法,绣制出五彩缤纷图案的台布。此外,还有即墨花边、蓬莱梭子花边、棒槌花边、网扣、乳山扣眼、烟台绒绣、百丽代等繡种

(四)市场状况。据统计,2015年全省工艺家纺业企业发展到41513家,其中家纺企业8013家、加工业户33150家。实现销售收入1135.2亿元,较上年增长2.19%;利税211.6亿元,较上年下降4.85%。从下图可以看出,国内绣品市场大多被苏绣占据,其他绣种所占不过五分之一。而且鲁绣多是做出口贸易,国内贸易微乎其微,受国际需求量减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劳动力成本提高、棉花价格和汇率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鲁绣出口产品成本高,竞争力小。

从目前鲁绣绣品的实际交易方式来看,手工绣品销售渠道比较简单,规模也小,主要有三种销售渠道:零售、展销和批发与来样加工。通过访谈济南轩然公司得知现在手工绣品的需求越来越少,他们的作品销售渠道比较简单,多是一些企业家买来收藏欣赏,相当于零售。通过对万得集团和云龙绣品集团的实地考察得知了机器绣的主要销售渠道,可分为来样加工和批发。也有部分零售,如济南的鲁绣苑,云龙绣品集团也有自己的旗舰店。

二、鲁绣发展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制约鲁绣发展的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手工绣产品生产规模小,生产模式落后;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人们缺少传承和保护意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外地相关绣品的竞争严重;鲁绣产品单一,创新意识缺失;宣传力度不够;销售方式陈旧,难以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一)手工绣发展滞后。鲁绣是在农耕文明中慢慢发展壮大的,纯手工是鲁绣最初主要的生产方式,但纯手工制作存在着许多不足:耗时久、工作量大、对人力依靠较大、生产工具相对较简单,一幅作品需耗时几十天至数百天才能绣完成。在改革开放后,科技的迅速提高,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日益提高,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且回报率较低的情况下,手工业生产格局和环境遭受很大的影响,手工艺人们纷纷另谋出路,大部分小规模手工制作厂都关闭。

(二)机绣难以完全取代手工绣。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各鲁绣厂家陆续引进先进技术电脑绣,在刺绣工艺和针法上开始自主研发与创新,让机器取代传统手绣工艺的全部针法,让鲁绣特点在机绣品上得到发扬和光大。但电脑绣存在许多不足,机器针头较大,绣品达不到细腻精制,其绣品质量与纯手工绣品远远不能相媲美。电脑绣技术较先进些,需要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员操作,但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受过教育年轻人不愿意到轻工业产业一线工作。而且电脑绣需要企业具有一定实力,具有一定资本,投资建厂,购买大型刺绣机器。

(二)行业内部缺乏统一管理。在企业极力追求眼前利润与效益的前提下,企业并未有做较长的规划与长远的发展战略,去打造鲁绣品牌效应,深入展现鲁绣自身精致细腻的特点。而是利用鲁绣自身高超的工艺,为别的品牌做半成品加工,自身华丽的特色完全被其他产品所取代,这种生产方式极大的阻碍和限制了鲁绣的传承与产业化的发展。再者,目前整个鲁绣行业并未有成立行业协会,管理和协调行业内部的重大事宜,制定相关行业制度,这就造成行业内企业营销的紊乱。

(三)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在纯手工工艺方面,鲁绣虽是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真正实施和鼓励、宣传方面没有较为有效的措施和完善的制度。对专业人才的培训不够,鲁绣要走出山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形成产业,没有一大批专业人才不行。政府一是要去民间寻找散存的刺绣能手,给予一定支持,让她们口传心授,广带徒弟,培养人才。二是政府有计划地进行专门的培训,加强对鲁绣产品的挖掘、整理、提高,从而从更高层面上对鲁绣生产给以指导。

(四)市场竞争激烈。受国际激烈的竞争与挑战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东南亚等一些人口较多,劳动力价值较低的国家转移,同时在国内市场上鲁绣企业与众多外地同行业绣种同抢一块本身不大且已经被分割后的蛋糕。据统计在目前国际市场上,中高档的绣品、绣饰中,苏绣占领了80%的销售空间,湘绣占5%,鲁绣则是微乎其微。

(五)产品不能与时俱进。鲁绣产品,藴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艺术奇珍,同时拥有着辉煌的历史成就,但是,鲁绣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缺乏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创新,不论是从物质功能上,还是从审美情趣上,都没有找到发挥自身功能和价值的新途径,没有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1、产品单一。面对市场上手工鲁绣方面,絕大多数都为工艺展示品,还有少数的手绢、摆台等。鲁绣并没有把浓墨重彩的艺术形式美化和装点人们的生活,来深入到民众生活中。在机器绣方面,只是单纯的做一些家纺产品,被罩、被单等,竞争能力日显稀薄,逐渐从人们的生活必须品中消失,被市场所淹没。

2、创新滞后。不论艺术品、工艺品以至所有商品,创新是其永保鲜活魅力的灵魂因素,任何商品都应该也必须贴切反应人民生活的需要,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追求,在审美与实用中完美契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新人的传承缺乏,懂得纯手技艺的绣工年龄较大,创新意识远远落后,机器绣方面较难引进人才,就造成鲁绣现在滞后的局面。

(六)缺乏合理的质量标准及鉴定体系。作为纯手工鲁绣工艺品,价格上比较昂贵,尤其是精品鲁绣,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价格同普通品都有着很大的区别。而目前在市场,一些所谓的手工绣则省略关键步骤,甚至把丝线换成腈纶的,以次充好,如此种种,严重扰乱了鲁绣的消费品市场,造成了次品伪劣品到处皆是,而市场上能辨真假的买家又不多,即使有购买意向也不敢轻易下手。对于机械绣方面这种产业化生产出的产品,没有对其用线、针法、构图、色彩、造型、纹样分门别类做出评定标准。再加上我国目前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侵权现象严重,商业伦理严重缺乏的市场大环境,这样必然极大地伤害了从事珍品研制的鲁绣大师的创作热情。

三、促进鲁绣文化传承与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一)重视技艺传承,应对鲁绣艺人偏老龄化。鲁绣作为一项传统的工艺,相对难以吸引年轻研究者的目光,加入到鲁绣研究行列中的年轻人少之又少,鲁绣研究者出现老龄化问题,如果再不解决研究者老龄化问题,鲁绣就可能后继无人。而苏绣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建立完整的非文化遗产的保护信息库,以供宣传、研究及后人学习。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需求为中心点,开设苏绣教育机构,在增加大量学员中,为增大从业人员打下基础。鲁绣应借鉴苏绣的发展史,招收新生力量,才能使鲁绣后继有人。鲁绣的研究者应该本着发扬传统,传承技艺的观念让自己的鲁绣技艺得以传承,让这一项文化遗产得到继承。

(二)成立研究协会,保护鲁绣工艺文化传承。鲁绣作为山东的一项文化遗产,应该受到权威组织的保护。政府和企业投入资金,使得苏绣得以培养新生力量,改革创新,促使苏绣生产产业化。鲁绣的发展也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支持。通过增加政府或大型企业、公司对民间鲁绣工作研究室的资金投入,使鲁绣研究工作室用于培养新的学员,以此使鲁绣规模化生产。山东应建立非盈利的鲁绣研究和保护机构,此机构主要有专业刺绣大师组成,专门负责收集鲁绣精品,挖掘鲁绣题材,整理总结鲁绣历史资料,建立起完成的技术档案。一方面,对鲁绣的工艺加以整合,形成体系;另一方面,设立对鲁绣艺术的保护条例,让鲁绣的工艺得到保护。通过整理后的鲁绣资料还可以编制成书,让人们通过纸质的方式近距离接触了解鲁绣。

(三)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品牌公众形象。通过调研发现有68.2%的济南人并不知道鲁绣,知名度有待于提高。苏绣重视品牌的建设,相关企业注册自己的名称商标,以此实现品牌战略。苏绣技艺人员都有品牌意识,像书画家一样在绣品上绣上个人的姓名(或艺名),逐步确立和提升了自己作品的牌子。规模大一点的苏绣生产、经销企业,由单位注册品牌商标。因此,鲁绣也可借鉴苏绣经验。为了让鲁绣实现更好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宣传必不可少。比如可以通过开放车间、加工点供人参观,让人们了解鲁绣的绣制过程。通过宣传使得消费者对鲁绣艺术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树立鲁绣品牌的公众形象。同时要优化产品,使得人们对鲁绣产品更加认同。

(四)提升产品性价比,促使鲁绣走进人民群众。通过对苏绣的调查研究,发现苏绣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们意识到往往巧夺天工的刺绣,因为工艺精、工时长、产量低、价格高而成为奢侈消费品,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产品在市场上就会出现曲高和寡的现象。苏绣为适应平民大众的消费需求,将苏绣刺绣技艺与现代百姓生活元素相结合,加大开发力度和生产,让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特别注重了生产小规格刺绣产品,让其成为百姓手中小玩偶,外地游客纪念品。调研中发现鲁绣制品的价格偏高,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使用带有鲁绣制品显得奢侈。因此,降低鲁绣产品的价格对于鲁绣市场的推广、鲁绣产品的平民化、普遍化至关重要。

(五)规范鲁绣市场,发展鲁绣市场龙头企业。虽然鲁绣主要是手工作业,不是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但鲁绣的市场仍需完善。鲁绣市场的运作,管理与苏绣相比,没有成型规范,缺乏生产流程控制,生产成本控制。并且,鲁绣市场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苏绣以镇湖十大绣娘为首的一些绣庄,以及古吴绣皇、娇古等等,他们都是苏绣的领航人。龙头企业在一个行业中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导向作用,如果一个行业没有一个标杆,那么这个行业的发展就会比较缓慢,或者会变得混乱。

(六)传承鲁绣文化,发扬鲁绣文化需要创新。作为刺绣界里成功的代表——苏绣,它之所以能发展的如此迅速,离不开创新的功劳。在现有的刺绣技艺和传承下来的资料基础上,苏绣手工艺者们研发新产品,选用新材料,拓宽题材,增加新的技艺方法。在很多方面都进行创新。市场上鲁绣产品单一,绝大多数都为工艺展示品,还有少数的手绢、摆台等。鲁绣是否应该把浓墨重彩的艺术形式美化和装点人们的生活,深入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呢?再者,传统鲁绣产品在各类现代、时尚可替代品的强大冲击下,竞争能力日显稀薄,逐渐从人们的生活必须品中消失,被市场所淹没。由此可见,鲁绣想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只有进行不断创新,才能使鲁绣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够越走越远。(作者单位:济南大学)

参考文献:

[1]刘贝蓓.齐纨鲁缟,文绣有恒——谈鲁绣在民间的传承和保护[J].文艺生活,2011(12):151-151.

[2]梁靓.苏绣的传承与发展[J].魅力中国,2014(18):110-110.

[3]穆慧玲.传统鲁绣的材质与工艺特点[J].纺织学报,2013(10):63-67.

[4]宋爱华.传统鲁绣焕新生[J].走向世界,2011(9):64-65.

[5]汤爱兵.苏州刺绣产业中人才队伍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以苏州镇湖街道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2(9):102-103.

[6]魏乐文.浅谈苏绣[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1):103-105.

[7]王焱.论湘绣文化产业的新发展[J].美与时代,2013(9):31-33.

[8]许崇岫.鲁绣的演变及影响——从威海地区的刺绣看鲁绣的传承与发展[J].管子学刊,2007(4):123-126.

[9]谢萌萌.巧手“绣娘”出鲁绣——文登的鲁绣文化探寻[J].青年文学家,2014(17):195-195.

[10]易筱青.湘绣产业的市场化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07(10).

[11]殷航,赵军,杨小明等.鲁绣的色彩及其文化探究[J].服饰导刊,2014(1):86-89.

[12]張玉梅.汴绣产业振兴之路探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9-31.

猜你喜欢

面临的问题产业化发展
土地流转对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学生学习兴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