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口间歇胃管置管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2015-07-05李国平杨玉峰侯玉琴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4期
关键词:经口胃管间歇

李国平 杨玉峰 侯玉琴

河南安阳地区医院神经内科 安阳 455000

经口间歇胃管置管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李国平 杨玉峰 侯玉琴

河南安阳地区医院神经内科 安阳 455000

目的 观察经口间歇胃管置管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经口间歇胃管置管营养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鼻饲营养法,2组均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14d后进行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为5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间歇胃管置管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经口间歇胃管置管;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此类患者预后普遍差且病死率较高,临床50%以上患者发生此类并发症[1]。吞咽障碍妨碍患者营养物质供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常采用经鼻腔胃管的鼻饲营养法。此法虽解决了患者进食问题,但长期保留鼻胃管易造成如鼻咽部黏膜损伤,咽喉反射迟钝,重者可导致废用性吞咽障碍,部分患者需要终身置管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此问题,我科采用经口间歇胃管置管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病人,按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50~84岁,平均(63.37±5.33)岁;其中脑出血31例,脑梗死29例。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50~83岁,平均(64.24±5.12)岁;其中脑出血34例,脑梗死26例。2组均于发病48h内入院。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诊断依据: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证实且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2)洼田饮水试验[3]:吞咽功能检查评估确诊为吞咽功能障碍;(3)所有患者意识清、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认知障碍、无口腔及咽喉病变经口无法进食、无感觉性失语,能配合检查及治疗;

1.3 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治疗组应用经口间歇胃管置管:患者半坐卧位或坐位,稍抬下颌,湿润胃管前端,经口腔正中沿咽后壁缓慢插入,约10cm时嘱患者低头做吞咽动作,继续将胃管向前推进,总插入长度约为45cm,确定胃管在胃内,注食器注人流质饮食,注食速度应缓慢,温度适中,在呼气末拔出胃管。胃管可洗净煮沸消毒反复应用,如胃管变色、硬化要及时更换。对照组常规留置鼻饲管。2组胃管均选用河南省恒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胃管,14天为一疗程。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4天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判定吞咽能力:患者端坐并喝下30mL温开水,观察其所需时间及呛咳情况。1级:能顺利地1次咽下;2级:5~10s内分2次以上不呛地咽下;3级: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分2次以上咽下也有呛咳;5级:全量咽下困难,频频呛咳。3级及以上表明有吞咽障碍。

1.4 临床疗效 痊愈:吞咽困难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有效:吞咽困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无效:吞咽困难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及以上。总有效率包括痊愈率和有效率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吞咽困难恢复情况比较 2组在入院时吞咽困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吞咽障碍程度比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程度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程度比较 (±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前治疗后组别n 1 2 3 4 5 1 2 3 4 5治疗组60 0 0 21 32 7 23△■28△■5△■4△■0△■对照组60 0 0 19 28 13 14△21△10△8△7△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是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常导致吞咽功能障碍,其原因主要是真性延髓性麻痹和假性延髓性麻痹引起。真性延髓性麻痹是由于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受损导致;假性延髓性麻痹为双侧大脑皮质或皮质脑干束损害引起,临床以假性延髓性麻痹常见[4]。治疗吞咽功能障碍传统上常采用鼻胃管持续留置鼻饲法,此方法虽满足了患者营养供应,但却妨碍了患者自主吞咽功能的恢复。患者在吞咽训练过程中,由于鼻胃管持续留置在鼻咽腔,使软腭上抬受到影响,鼻咽腔处于开放状态,影响吞咽功能恢复,且长期留置鼻胃管导致咽反射迟钝,吞咽器官的功能发生废用性减退,不利于吞咽功能改善。经口间歇胃管营养法即在进食前将胃管经口腔插入胃内,大部分吞咽障碍患者伴咽部反射功能下降,经口腔吞咽胃管时很少会引起恶心、疼痛等不适,同时也符合人们经口进食的生理规律,插管所用时间短,无鼻腔刺激,避免咽喉部肌肉痉挛。经口腔插胃管过程中会刺激到舌根部,可间歇诱发吞咽反射,增强舌骨肌张力,促进喉结上抬,反复吞咽动作也会训练口、咽相关肌群,改善吞咽协调运动,患者在插管过程中即可进行有效的吞咽训练,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目的。经口腔插胃管能增加患者吞咽兴趣,促进食欲,提高了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吞咽功能明显改善,证实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口间歇性胃管置管治疗效果好,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1] Cola,MG,Daniels SK Corev DM,et al.Relevance of Subcortical Stroke in Dysphagia[J].Stroke,2010,41(3):482-486.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大西幸子,孙启良.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59-90.

[4] 丁宇,吕祺美,严勇,等.针刺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J].中国康复,2007,22(2):90-91.

(收稿2015-04-08)

R743.3

B

1673-5110(2015)24-0127-02

猜你喜欢

经口胃管间歇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不同胃管固定法对急诊昏迷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