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颈椎损伤的致病机制研究

2015-07-05唐光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4期
关键词:脑外伤颅脑颈椎

唐光平

武汉市汉阳医院 武汉 430050

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颈椎损伤的致病机制研究

唐光平

武汉市汉阳医院 武汉 430050

脑外伤后综合征;颈椎损伤;发病机制

脑外伤后综合征(post-traumatic brain syndrome)指脑外伤患者已经恢复,但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调或精神性方面等一系列症状的存在,部分患者在经过治疗以后仍然有头痛、头晕、失眠、注意力集中障碍、神经过敏等症状,但神经系统检查并未发现异常情况,若脑外伤后患者在3个月以上仍持续存在以上症状且无明显好转则为脑外伤后综合征[1]。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特点为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高,主要症状为头痛与头晕,近年来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本文旨在研究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颈椎损伤的致病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06—2013-06确诊为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颅脑外伤后引起持续症状3个月以上,如头痛、头晕、失眠、头颈部不适等现象;(2)CT或MRI检查未发现颅内存在明显的器质性损害;(3)受伤前患者未出现以上症状;(4)患者神志清楚,认知功能良好,且能配合诊查及治疗。排除标准:(1)脊髓损伤以及颈椎骨折而进行颈部手术的患者;(2)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3]。68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20~69岁,平均(47.3±4.5)岁;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11例,钝物头部击伤13例;平均病程(19.53±25.37)月。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0~70岁,平均(47.3±4.5)岁;交通事故伤15例,高处坠落伤13例,钝物头部击伤8例;平均病程(18.90±26.05)月。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第1疗程:对照组:(1)药物治疗:包括维生素、颅痛定、脑复新、脑复康、血栓通等;(2)物理因子治疗:包括直流电碘离子眼枕法导入、心脑血管治疗仪等;(3)其他:心理疏导及适当的运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针对颈椎损伤的治疗,主要包括:(1)颈椎牵引: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坐位下牵引及卧式牵引,并调整适当的牵引角度及重量,20min/次;(2)手法治疗:采用旋转复位手法对后关节紊乱的患者治疗,采用软组织疗伤手法对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治疗;(3)颈部物理因子治疗:包括超声波、电脑中频等治疗;(4)对颈部功能进行锻炼:指导患者练习颈肩部医疗体操,对颈椎活动度、颈肌肌力进行适当的锻炼。第2疗程:对照组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的治疗,治疗组的治疗方法不变。每疗程为30d,2次疗程中间间隔约7d。并进行定期随访。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X线检查主要阳性体征情况,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对患者进行症状、功能及心理评估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4]评估,治疗分2个疗程进行,分别在治疗前与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R×C列联表资料的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2组X线检查主要阳性体征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X线检查主要阳性体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X线检查主要阳性体征情况比较 (n)

2.2 2组治疗前后ESCV及SCL-90评分比较 第1疗程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ESCV评分明显提高(P<0.05),SCL-90评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症状无明显改善(P>0.05);2组评估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仍提高,对照组的症状与第1疗程相比改善显著,ESCV评分明显提高(P<0.05),SCL-90评分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组ESCV及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ESCV及SCL-90评分比较 (±s)

表2 2组治疗前后ESCV及SCL-90评分比较 (±s)

注: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at=7.61,bt=2.10,P<0.05;gt=6.28,ht=1.89,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ct=1.17,dt=0.54,P>0.05;it=3.36,j t=2.93,P<0.05;与对照组比较,et=3.62,ft=4.28,P<0.05;kt=3.21,lt=3.53,P>0.05

组别时间症状与功能评估总分SCL-90总分治疗组治疗前13.83±3.55 141.15±36.53第1疗程后22.64±4.40ae134.41±38.64bf第2疗程后24.01±4.67gk131.85±39.75hl对照组治疗前14.22±3.71 140.86±40.47第1疗程后15.84±3.91c137.53±35.76d第2程后23.53±4.76i132.28±50.53j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损伤,目前我国颅脑外伤的发病率成日益增长的趋势。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伤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5]。经临床早期治疗处理后颅脑损伤患者仍存在许多身心方面的问题,轻中度损伤患者常存在头痛、头晕、记忆减退等症状,严重损伤者甚至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

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外伤所致的功能性紊乱与轻微脑组织器质性损害是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因外伤刺激而导致的精神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也是其发病原因之一[6]。脑外伤后患者常被认为症状影响持久且严重,但临床经CT及MRI等检查显示,神经系统通常无明显异常,且无确切的阳性体征,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部分患者被诊断为心理障碍与神经症等疾病。

本文发现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像学征象与颈椎损伤体征,其中以椎后小关节紊乱与环枢关节紊乱最为常见。在治疗方面,我们在对照组的第1疗程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颈椎损伤治疗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发现,第1疗程中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且改善困难,而这些症状在第2疗程均得到较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7],大部分颅脑损伤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颈椎损伤,是脑外伤后综合征的构成症状之一,因此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颅脑外伤时容易受到损伤的原因是颈部的生物力学特点与其位置,其上端所承受的重量较大且头颅具有活动频繁的特点,而其下端连接则处于相对较为固定的躯干部位,位于中间的颈部相对于上下端结构较纤细,且负重大、活动范围广,颅脑外伤均可不同程度的受到暴力后引起颈部震动与冲击,从而导致颈椎的韧带、颈肌以及颈神经受损。环枢关节的解剖结构及力学特点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发生旋转和位移,从而导致环枢关节紊乱,严重者甚至骨折。颈椎尤其颈部神经、环枢关节与椎动脉等解剖关系的联系非常密切,当颈部损伤时,可能与直接损伤了颈部交感神经以及椎动脉有关,也可能由于颈椎错位等使交感神经及椎动脉被压迫、牵拉等造成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发生颈性头痛头晕等一系列症状有关。

综上所述,在病因方面颅脑损伤中的颈部损伤与颅脑损伤来自同一根源,而在症状方而也有共同的特点,与颅脑损伤的病因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在致病因素方面也可以互相影响。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配合颈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Starkstein SE,Robimon RG,Price TR.Cempnon of protein with and without post-stroke major depression method for size and location of lesion[J].Arch Cen Psychiatry,2008,45(3):247-252.

[2] 王翊飞,褚正民,贾少华.颅脑外伤合并颈椎损伤的诊治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0,15(2):195.

[3] 李炜鹏,俞婴敏.外伤性颈髓损伤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诊治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08,13(6):538.

[4]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07-709.

[5] 王昊天,方芳,岳四海,等.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36例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5):102-103.

[6] 彭涛,陈东亮,谢庆海.重型颅脑外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J].中外医疗,2012,33:71-73.

[7] 李钢.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重型脑出血并应激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9):79-80.

(收稿2014-10-10)

R651.1+5

A

1673-5110(2015)24-0044-03

猜你喜欢

脑外伤颅脑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