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收垃圾的创意

2015-07-04陈全忠

女士 2015年1期
关键词:棍棒灯箱王莉

陈全忠

环保可以从一根冰棍开始

王莉凌对垃圾感兴趣要从2007年夏天说起。一个炎热的午后,她和朋友一边聊天一边吃冰棍,吃完后在冰棍棒上随手涂鸦。当时北京奥运正在紧锣密鼓的宣传中,她就画了几个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朋友们居然喜欢这种图画,认为既环保又有创意。一鼓作气之下,王莉凌在冰棍棒上画了一个奥运系列,35个比赛项目全都有了。

当时阿迪达斯正在举办创意比赛,好友于嘉带着这些彩绘冰棍棒参赛,最后获得了月度冠军。之后,这套作品又受邀参加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展”。小小的冰棍棒,居然掀起了一阵时尚创意的波澜。

为了让作品更有实用价值,王莉凌尝试着把手绘冰棍棒做成手机链,每个都不便宜,起价15元。其实,从一根棍儿到一条手机链要经过打磨、刷底色、打孔、手绘图案等20道工序,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于嘉带着手绘冰棍棒参加了在南锣鼓巷举办的创意市集,开始担心会不会卖贵了,没想到几十根彩绘冰棍棒很受欢迎,刚摆上摊就被一抢而空。

于是,于嘉和王莉凌携手打造了“那小鱼”工作室。王莉凌负责设计,于嘉负责产品推广。手绘冰棍棒的题材也越来越丰富,冰糖葫芦、驴打滚、煎饼果子、炸酱面、酸奶、豆汁等名小吃以及北京胡同的图案都巧妙地绘进了冰棍棒里,成了很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支持环保,你可以从一根冰棍做起”的环保活动应运而生。她们在创意店里设立冰棍棒回收箱,不仅获得更多原材料,还可以让更多人身体力行支持环保。

单一的冰棍手机链产品难以满足那些不断追求“新鲜”的年轻顾客。她们开始尝试把大小不一的冰棍棒组合起来:动物系列、人物系列手机链、项链、包饰产品相继出现。

有人主动联系她们,表示可以提供形状、规格不同的冰棍棒进行创作。于嘉和王莉凌拒绝了,因为环保始终是她们坚持的理念,如果不是改造废弃物,她们的工作将失去意义。她们联络了几家冰棍生产厂家,回收废弃、残次的冰棍棒进行二次加工。

用环保灯“征服地铁”

2011年年初的一个夜晚,住在三里屯附近的于嘉,和往常一样行走在夜幕里。地铁站、公交站以及商场大厦,花花绿绿的广告灯箱扑面而来,夜幕绚烂。

“城市广告灯的繁华,折射出城市的繁华,但繁华的背后,是巨大的污染。”于嘉打算以废旧广告灯箱为材料,制作并推广环保灯,重新点亮废弃的车站灯箱。

王莉凌早有同感。灯箱海报的主要成分PVC不能循环使用,据保守统计,北京公交站台和地铁站每年淘汰的灯箱海报超过220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且每年呈增长趋势。目前PVC只能通过填埋和焚烧方式处理,这两种方式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环境污染。灯箱海报的材质透光、耐热、撕不烂,非常适用于制作创意灯罩。

她们提出“重新点亮废旧广告灯箱”的构想。受乐高玩具的启发,她们决定开发一种潮流灯罩,可以自由拼接,并可以根据不同人的喜好,任意拼接出不同的形状和颜色。也就是说,裁剪后的海报可以进行随意组合,组装成圆形、方形、菱形、心形等各种形状,装点居室,美化空间。创意的模板是王莉凌和于嘉通过长时间试验钻研出来的。例如球形环保灯像一束篮球大小的玫瑰花,由30个长10厘米、宽6、7厘米的“花瓣”拼装而成,拼装的灯罩里,放上灯管,接通电源,就是“又酷又炫又好玩”的环保灯。

于嘉还通过网站、微博,定期发布新的拼接图形更新产品,吸引人们发布自己拼接的Re-light产品,转发自己喜欢的Re-light产品,以此打造一个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吸引更多人参与、购买、使用。小灯罩可以放在家里当台灯,大的则可以放到公共空间,废旧的材料就这样得以再次发光。

两个女孩拿出积蓄,经常参加各种国内外的环保设计活动,推广环保灯。每年她们都要举办环保展会,寻找相关支持机构。

2012年4月,她俩拿着项目书,去找北京地铁4号线的媒体运营商“合作”。两人格外忐忑:心里没底儿,人家凭啥和俩一无所有的女孩合作呢。”

交了项目书,开始漫长的等待。从春到夏,足足过了4个月,北京地铁4号线通知她们,可以正式谈合作。谈判成功后,两人得到特许,可随意支配所有废旧灯箱海报。一个月时间,两人制作了近20个环保灯,球形的,章鱼的,水母的,也有企鹅灯。在上百名志愿者帮助下,2012年12月12日,新的展览在地铁4号线魏公村等3个站开展。看到人们围着环保灯合影,于嘉和王莉凌特别开心。两人还免费讲解环保灯制作方法,“我们可以提供地铁灯箱海报,但你必须通过双手制作才能得到环保灯。”现场,近500位参与者学会了制作环保灯。

2014年,两人的“环保计划”更大了。她们的目标是,与中国一半以上地铁城市合作,向地铁方交流环保灯的制作方式,让他们亲力亲为,尽可能消化所产生的垃圾。另外,通过更多的地铁空间,宣传环保活动。目前,她们已与深圳、广州等多家地铁方达成合作协议。

王莉凌说:“公益并不见得只是帮助离自己较远的人或事,也应该关注我们身边力所能及的事。”

让垃圾插上创意翅膀

日常生活中,两个女孩的一大共同点就是:“都舍不得扔旧东西,不喜欢用新东西。”她们现在共同的事业就是把一个个舍不得扔的旧东西,插上创意的翅膀,变成有意思的新玩意。

她们的名片上印着这样一段话:我们不主张做“全新的产品”,而是将那些因多而普通,因多而被忽略、遗忘甚至即将淘汰,逐渐失去生命价值的事物,通过重塑与挖掘,使它们的生命得到延续,同时吸取传统文化、人文元素,令其实现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容的价值延续,用最大限度减少对大自然消耗的方式进行再设计。

“环保”加上“创意”,有着巨大的挖掘空间。除了手绘冰棍棒系列、环保灯,如今她们设计的“折纸卡包”地铁图也已开始銷售。这是用可回收的环保纸做成的,背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铁线路图,不仅可以上万次折叠,而且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于嘉辞去一家学术杂志社的工作,和王莉凌合作开了一家环保设计公司。从最初“觉得新鲜”到实现商业价值,再到“是在做一份有意义的事业”,她们始终觉得,只要有心,灵感的火花总会在生活的积淀中迸发出来。

编辑 魏光

猜你喜欢

棍棒灯箱王莉
燧石和棍棒
交流
燧石和棍棒
蒲公英的小伞
会“偷水”的杯子
西夏棍棒类兵器及其相关问题考论
一种宽动态画质主观评价用灯箱
艺术百家:王莉
一种选秀灯箱的设计及制作
新奇的“水灯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