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农场故事》的女性形象

2015-07-04栗晓云

校园英语·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新女性女权主义

栗晓云

【摘要】南非共和国白人女作家奥利芙.施赖纳首开南非现实主义先河,她的长篇小说《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1883)是南非甚至包括整个黑非洲文坛的第一部现代长篇小说,小说通过三个孩子林德尔(Lyndall),华尔杜(Waldo)和埃姆(Em)的成长故事,形象的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殖民地南非草原的社会生活画面。本文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解读小说中的三位女性形象做出解读。

【关键词】《非洲农场故事》 林德尔(Lyndall) 埃姆(Em) 女权主义 新女性

南非英语文学一直是世界英语文学的一个部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奥利弗·施赖纳 (Olive schreiner,1862一 1920) 是一位专写地方与国际素材的思想开朗的小说家。她创作 了南非第一部成 功的英文小說 《非洲农场的故事》 ( The story of an Afrcian farm,1853),对以后的作家影响颇大。[1]南非共和国白人女作家奥利芙.施赖纳(1855-1920)首开南非现实主义先河,她的长篇小说《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1883)是南非甚至包括整个黑非洲文坛的第一部现代长篇小说,小说通过三个孩子林德尔(Lyndall),华尔杜(Waldo)和埃姆(Em)的成长故事,形象的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殖民地南非草原的社会生活画面,概括了19世纪下半叶一代人觉醒又幻灭的悲剧。《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华尔杜和林达尔在南非草原度过的童年生活。第二部分,通过故事和插叙的散文体的思索,描写了主人公们的心路成长,对上帝的概念变化也同时体现了主人公的成长过程。

与维多利亚时代所描述的“家中天使”或是妓女的旧女性形象相比,新女性观念的提出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新女性是自由女性,是敢于表达并实践女权主义理念的女性。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之交出现了最为纯粹的女权主义文学,奥利芙·施赖纳(Olive Schreiner)具有存在主义意味的社会作品之所以畅销至今,可见她的作品对于女权主义运动所做的贡献。小说中艾姆和林达尔的成长历程记叙了女孩子成长为女人的心理过程,两个不同的的观念和教育的不同使得两人最终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桑妮婶婶这个布尔妇人体重有250磅,胖得跪不下来;她睡觉时梦到羊腿,鼻子呼哧呼哧地直喷气。她可算得是臃肿肉感版的女人,霍屯督人的性爱女神(Hottentot Venus),共吞食了三个丈夫,最后一个是她那年纪19、得白化病的外甥:“今天早上我没告诉过你吗,我梦见了大畜生,跟一头羊似的,眼睛红红的,我把他宰了?”她得意洋洋的问女佣人。“白头发不就是他的头发,红眼睛不就是他那对眊眼,而我宰了他不就是结婚的意思吗?” 施赖纳小说中的女人降格到只有性功能了,看上去巨大怪异,臃肿不堪,具有毁灭性。施赖纳的小说世界萦绕着在禁锢中变得巨大而畸形的女性气质,成为了充满伯莎·梅森们的世界。桑妮婶婶像一个已经被教化的信徒,信守着男性社会赋予她的牢笼的信条,生活在畸形而固守的世界里。施赖纳用桑妮婶婶的畸形之态向女性宣示着悲哀,提醒着女性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小说中的林德尔(Lyndall)是英国小说中第一个十分严肃的女权主义女主人公,小说中通过林德尔的多段独白,作者运用了大段的插叙,用散文式的方式解读着人物的内心世界。施赖纳分析了性别角色调节,自恋,寄生现象和挫败感之间的联系,施赖纳用人物之间的故事和情愫阐述和凸显了林德尔的新女性特质。维多利亚时期的女子恰恰如作者小说中的小女孩,出生就受到禁锢,活在男权世界编制的笼子里,每日品尝着遵循规则的果实,成长为掌权者所期待的模样,从心灵到行为。尽管女孩子们渴望着外面的世界,希望可以和男孩子一样享受这世界。

施赖纳在小说中的这段文字写明了女性在生存中,遵循于自己内心意志和跟随大众覆灭自我意志屈从于男权社会的不同选择。林德尔(Lyndall)的女性意志意识在童年,她要出去看看这世界的愿望和她不同于埃姆(Em)的教育以及反抗的内心都使得她走上反叛的道路。虽然林德尔并未成功,她离开农场,试图不靠情人独立谋生,但她的私生子只活了两个小时,她也坚忍地跟随他进入了坟墓。林德尔的信念里都是女性的独立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就像畸形适应原本不适合的环境,林德尔选择了反抗和离开。然后,不幸的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不允许女性的自由生长,林德尔的悲哀是她自己反抗意志的坚决,也是那个时代女性共同的悲哀。

《非洲农场故事》中的女性形象,让人们关注到女性生存的尴尬处境,为女权主义运动起到了先锋作用。小说流行直到今天仍有很多读者亲睐,都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琳代尔是鲜明的女权主义理念的倡导者,她是新女性的典范,她从自我意识的觉醒到离开男权社会保持女性立场的证明了她作为新女性代表的内涵。她维护了女权主义的立场,实践了新女性的内心独立,比如,她喜欢独自驾车,她和瓦尔多的交谈,和她对待埃姆婚礼的态度,以及她的离开。遗憾的是在男权禁锢的年代,女性被剥夺的不仅仅是生命和时间,还有自由的女性意志,她的死亡证明了她的不屈,也力证了新女性的斗争历程。因此,席莱纳关注的是通过现实来诠释女权主义话语,来为女性的权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培根.南非文学说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5).

[2]江润洁.从女权主义角度看新女性形象[J].作家,2011(6).

[3]肖瓦尔特著,韩敏中译.她们自己的文学:英国女小说家:从勃朗特到莱辛[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2.

猜你喜欢

新女性女权主义
逆境重塑与缓慢蜕变
“新女性”
《觉醒》中鸽子楼的意象分析
《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中的新女性形象
革命救赎与大众娱乐:20世纪30年代左翼影片
探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吉所代表的“新女性”形象
AnAnalysisofFeminisminJaneEyre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