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病提拔”落马快

2015-07-04褚朝新龙在宇罗婷

读书文摘·经典 2015年6期
关键词:组织部长组织部门组织部

褚朝新 龙在宇 罗婷

“前腐后继”祸害无穷,把“带病”官员关进制度的“笼子”。

据统计,2013年1月至2014年年末约两年时间里,至少有18名副厅级以上官员,在提拔后任职半年内落马。

这18名官员中,有5个人提拔仅6个月就落马,有3人提拔仅5个月就落马,另有3人提拔仅4个月就落马,有2人提拔仅3个月就落马,有1人提拔仅2个月就落马。此外,有3人提拔不足1个月就落马了。还有1名官员在拟提拔公示时被停止考察。

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都属典型的“带病提拔”。官员升迁提拔本有严格的组织考察,可这18名“病官”却能通过考察、公示等组织程序顺利升迁,最终又在各种机缘巧合中迅速落马。

在更大面积的观察样本中,“带病提拔”问题同样突出。

在中央巡视组自2013年以来的两轮巡视中,“带病提拔”成为巡视情况通报中的高频词,这意味着“带病提拔”在各省仍有普遍性。

为何能被“带病提拔”?

“现在一些重要官员的提拔,有的是上级主要领导的个人喜好。领导看上哪个人,就算是群众和党员干部有意见,也会提拔。”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

能人能干,较易在当下的政绩考核机制中脱颖而出,边干边贪的能人被“带病提拔”的几率也就相应较高。洛阳多名官员透露,此次落马的郭宜品和谭建忠善于搞開发的特点正好迎合“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地位”的口号,因此得到了洛阳有关领导的器重,结果二人在举报声和民间意见中顺利升迁。

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介绍,在现行用人体制下,影响官员提拔的因素较多,“用人风气好的地方,个人综合素质、工作业绩、同事评价比较重要;风气不好的地方,关系比较重要。”陆群说。四川一名县级组织部长介绍说,影响官员提拔的因素,最关键的是书记觉得此人是否有用,判断一个官员是否有用,又极富个人色彩。

海南省委原常委、副省长谭力在四川任职时,有两次提拔了当面顶撞他的人。“他为何这么做,是因为他工作太霸道,外面议论很多。他提拔这些人既是为了工作,一定程度也是想告诉外界,他不是一个听不得批评意见的人。”上述组织部长说。

一把手是“总开关”

官员提拔的具体程序一般是怎样的?西部某省一名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介绍,“发现有空缺岗位后,一般是组织部门提出要调干部填补。”

“比较强势的书记会直接跟组织部长打招呼,说觉得谁合适。最怕那些心里有合适人选却又不说的书记,这时就要揣摩书记的意图。”上述组织部长说。他介绍,“当组织部决定提拔一个干部时,都会正式发函给纪委,询问此人的廉政情况。”

湖北一名地级市纪委书记说,接到组织部的函后,纪委一般会向案件室和信访室了解,是否有涉及该官员的举报或信访线索。若没有,一般两三天回函组织部,表明纪委“没有发现该干部有违法违纪的行为”。如果有关于该官员的举报,就要进行调查,该官员暂时不能提拔。

“只要纪委回函说有问题,组织部绝不敢压下。要么直接换人,要么把结果报常委会,由书记定夺。”上述组织部长说。

那为什么一些“病官”提拔前没被纪委发现呢?上述纪委书记解释,大多数带病提拔的官员在组织部门询问纪委时,纪委不掌握他的问题,也没接到举报线索。陆群介绍,“纪委主要是看当事干部是否有群众举报,对没有群众举报的官员,哪怕问题再多,纪委也没办法把关。”不过上述受访组织部长也指出,“实际中也有纪委瞒报的情况,结果档案中背着处分不能提拔的人照样提拔了。”

在官员的提拔过程中,尽管组织部门和纪委都扮演着把关者角色,但“总开关”其实是一把手。一名县级组织部官员介绍,对一些有争议的官员,一把手态度至关重要。有时一把手会说:“绝不能搞‘带病提拔,但也不能让那些冲在第一线、敢于触碰尖锐矛盾的干部吃亏。”有时一把手态度更明确:“看一个人要看主流,不能看枝节。”“这些说法隐含的意思,下面的人不可能听不懂。”上述官员说。

“提拔前公示不够彻底”

半年内,两名刚被提拔的副厅级官员落马,在洛阳官场引起诸多议论。“提拔两个副厅级干部,没几天就出事了,儿戏一样。”

发现“六成贪腐官员被‘带病提拔”后,中央党校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田国良曾提出,要严防“带病”提拔干部,应该严格实行任前任后审查、审计制度。

长期在省级纪委工作的陆群认为,“带病提拔”的主要原因在于权责不对等,“你提名推荐干部和提拔干部,是施惠于人,出问题不承担责任,所以无所顾忌”。应建立干部推荐、考察失误、失职行为追究制度,对推荐带“病”干部的人,对因考察失职而导致带“病”干部提拔重用的,一经发现,严格追究推荐者和考察者责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赞同陆群的建议,“目前选人用人的权力都掌握在少数权力很大的人手中。要严格用人责任追究制,用人用错要承担责任。如果没有倒查机制的话,‘带病提拔问题很难解决。”不过他对此并不乐观,“到目前为止,我都没发现有追责的。”

“许多人事任命分明是书记的意图,但呈现出来的又是组织意图,是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的。最后集体负责,就意味无人负责。”上述组织部长解释,一把手可以透过自身影响力,让他的个人决策表面上完全符合组织程序,把责任倒查制度架空。

分析“带病提拔”的原因时,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认为,提拔官员的公示环节存在问题。“除了要公示谁提拔到什么职位,还必须点出他的背景,包括家庭背景、推荐人、同他竞争的又有谁、提拔他的理由、过去有什么业绩等等。但这些我们都做不到,包括在做民意测试时,最后得票情况都不公布,这都是致命缺陷。”林喆说。

猜你喜欢

组织部长组织部门组织部
省委组织部等3部门发出关于组建村社万支小分队开展暖心配送服务的通知
从组织部门的“五个一”看优良部风
第十五届全省党员教育作品观摩交流活动获奖作品名单
把握好“第一工程”的“魂”“纲”“根”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一以贯之推进新的伟大工程
地下“组织部长”现形记
“组织部长谈老干部工作”征稿启事
2015年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入选作品名单
组织部门不能成“近水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