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合理用药指导

2015-07-02孙霞

科技资讯 2015年7期
关键词:合理用药糖尿病

孙霞

摘 要:随着我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一旦患上糖尿病就会伴随终身。早期控制好血糖,并采取有效地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延迟并发症的出现。现如今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治疗方式能够完全治好糖尿病,主要靠药物治疗,但是在用药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合理将会给病人的身体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加强对口服糖尿病药物的合理用药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该文主要就应用到临床的各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进行了综述,希望该次研究对更好促进合理使用各种口服糖尿病药物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糖尿病 口服药物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230-01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再加上人们不爱运动,导致了体重增加,饮食不合理、体重增加以及运动量少都是导致出现二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一旦患上157000该种疾病终身伴随。目前了治疗二型糖尿病的防治是药物治疗,其目的就是控制患者的高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延缓胰岛细胞功能衰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1 口服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1.1 胰岛素促泌剂

其主要包括了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这些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素B细胞产生胰岛素降低患者血液中糖的作用。磺脲类药物是治疗二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在这个家族中包括很多种药物。由于不同种类的药物与胰岛素B细胞膜上的药物受体结合为主不一样,其产生的作用效果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割裂耐性药物主要也是与胰岛素B细胞膜上的磺脲类药物受体进行结合而产生胰岛素从而实现降糖的作用。该种类型的药物要服用自后,在血液中达到高峰的时间早,半衰期比较短,可以有效的刺激患者进餐后胰岛素的分泌,其降糖效果十分显著,但是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主要用于二型糖尿病餐后的血糖的控制。

1.2 双胍类药物

在双胍类药物中,主要包括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两种,这两中药物主要是通过外围组织对血液中糖进行无氧酵解,抑制糖原的产生和分解,从而产生高抗血糖的作用,但是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大,在临床上已经很少应用。

1.3 糖苷酶抑制剂

该种制剂主要通过抑制小肠粘膜刷状缘的糖苷酶的形成,降低碳水化合物在小肠到内壁的吸收,从而降低患者饭后的血液中的血糖。

1.4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该种药物又被称为胰岛素增敏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结合和活化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细胞而发挥作用。受体细胞被激活之后,会不断调控与胰岛素效应相关的多种基因的表达和转录,而这些基因的表达和转录主要涉及到血糖的生产、转运、利用和代谢等各个环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够有效的减轻二型糖尿病的胰岛素的抵抗,改善糖的代谢作用。目前,在医学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2 如何选择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在对患者制定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过程中,除了要保证治疗效果之外,还需要考虑到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产生副作用以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价格等多重的因素。我国的《新指南》中对血糖的管理提出更为严格的标准,其中HbA1c是控制血糖的主要依从标准,其要求服药过程中在患者不发生低血糖的前提之下,尽可能的是HbA1接近正常人的水平。但是不同患者的患病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制定血糖控制目标时必须对其进行个体化。对于老年人以及有着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对于血糖控制的目标应该太过标准和严格,同时对于已存在严重或者频发的低血糖患病史的患者以及患病后生产时间在五年以内的患者同样不适合制定严格的控制标准。

《新指南》根据患者的体型将初诊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了两个组别。对于肥胖或者超重的患者在对其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进行干预治疗的同时可以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如果一段时间后,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不佳,则应该及时的更换其他的治疗方式。对于正常体重范围或者个体消瘦的患者应该合理的使用胰岛治疗或者口服胰岛素促泌剂,因为这类病人身体内的胰岛素细胞的各项功能比较差,其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较差,需要外界补充或者外界药物修复或者刺激。临床实验提示,选择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一般可以将HbA1c降低到1.5%~2.0%左右,如果患者在治疗前患者的HbA1c水平小于9.0%,选择一种口服的抗糖尿病 药物就可以降低降低在在7.0%以下。如果初步的诊断结果显示患者的HbA1c水平超过了9.0%,这时应该给予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联合治疗,在选择用药过程中至少应该选择一种作用加强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当患者口服药物三个月后,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应该适当的增加或者更换另外的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如果患者饭后血糖水平较高,除了选择使用二甲双胍作为基础药物之外,还可以优先选择糖苷抑制剂或者格列奈类等可以降低饭后血糖的药物。

3 特殊群体的合理用药处理

首先,老年人。在对老年人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应该选择无低血糖副作用的药物,或者以控制餐后血糖为主的药物,应该避免使用药力过强的药物。同时还应该考虑药物代谢对老年人造成的副作用的问题;其次,对患二型糖尿病的儿童来说。其药物的选择应该使用二甲双胍药物,且仅适应于10岁以上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再次,孕妇。在治疗孕期患有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孕妇时,原则上主要采取生活干预加胰岛素治疗的方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应该严格按照《新指南》中的要求开展治疗;第四,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使用耐格列奈药物,其在肾功能不全时使用是比较安全的,但在治疗过程中,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使用胰岛素治疗;最后,有明显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主要采用胰岛素治疗,治疗时应该放宽治疗目标,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疾病。

参考文献

[1] 王竞竞,陈金群.2002~2004年我院抗糖尿病药物临床应用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11).

[2] 胡楠,张轶.抗糖尿病药物应用情况分析与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临床医生,2010(11).

[3] 王振宁,唐蕾,许为民,等.2003~2006年广东省抗糖尿病药物用药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32).

[4] 阿丽塔,刘晓婷.全球抗糖尿病药物研发现状及市场分析[J].中国药房,2013(29).

[5] 唐凤川.老年人抗糖尿病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5).

猜你喜欢

合理用药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跟踪导练(一)(5)
180例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分析与讨论
西药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
Ending teen smoking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