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鹊桥从何架起:城市的相亲空间

2015-07-01

新传奇 2015年34期
关键词:市集橱窗真人

人民公园仍然与男女交往有关,只是仿佛日益被上了年纪的人占领——周末的相亲角,是父母代替子女相亲,这一奇观与广场舞同质,表征着那一代人的行为方式:趋向于免费、热闹、群体性、排他。

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的恋爱之中,总是具有一段二人在城市公共空间单独相处的记忆,比如压马路、逛公园。这或许是出于青年人的某种窘迫——还没有单独的居室,又或者二人的关系还未进展到能单独共处一室。城市的公共空间,仿佛保护着约会时的某种尊严,于是人们的恋爱便与某个地标性的公共空间相连。当人们再次走近这里,就会想起自己曾经的青春与爱情。

相亲市集

立秋过后,上海凉爽起来。周末的人民公园异常热闹,中老年父母们又聚集在人民公园,继续经营自己的周末“摊位”。

人民公园的相亲场景已被无数媒体报道,令无数国内外游客震惊。从英语角到相亲角,如今的相亲空间形态已不再是“角”,俨然是一个露天大市集。

在这里,除了遮雨遮阳,伞也有了新功能——展示架。摊主把伞撑开,摆在地上,再把A4的信息纸贴在上面,一个携带方便的多功能摊位就出现了。摊主坐在伞后面,有私密空间可以放东西,顾客查看信息也更容易。一排排色彩艳丽的伞,比大片的A4纸广告栏更易传递信息,也让每个摊位都有展现特色的机会。

雨伞摊位的排列也有意思。有的伞一排排列过去,而有的是几把靠在一起。坐在一起的大叔大妈,会用上海话互相交流。还有坐在一起的大妈,拿着毛衣针,边织边聊。也可以发现,有的伞孤零零散落在一些安静的角落里——上面的信息显示,摊位主人是非沪籍父母。

拉杆箱也是特殊的摊位,里面是储物空间,把标牌贴在拉杆上,一目了然,这种摊位多是“业余红娘”——因为他们要携带大量信息牌。其中一位叫“张老师”的红娘说,自己手上有上千条相亲信息牌,她不仅在人民公园有固定的摊位,还有一个虚拟空间:网站。

这位张老师把搜集的信息放在网站上,然后收取相对很低的服务费——如果年轻人实在没钱,少给些也没关系。她说,这些网上的真实信息后来被一些黑中介利用,有一位男生的电话就被中介打爆,不得不换号。

最让张老师自豪的,是自己设计的信息纸,她认为,这些信息简单明了,该有的信息都有了,也没有多余的信息——的确,在这个相亲市集,或者说,在当下的婚姻市场中,家长们最需要的就是这些信息。

最有意思的是,在一片密密麻麻的A4白纸中,会偶尔有一张写满英文的纸条,这意味着,希望找个外国人。一个外国男士在密密麻麻的信息中,一眼就看到了那张女性征婚的英文纸条,赶紧拍了下来,说要发给自己的朋友。

真人相亲舞台

在这壮观的相亲市集旁边,三位艺术家武佳音、徐杰和魏勃之在人民公园7号门的moca艺术亭台,创造了一个为期三周的真人相亲舞台。寻觅恋爱对象者,必须出现在这个“公园”现场,而非呈现为“一张纸”。为了与“公园”相映,他们还在亭台中特地布置了假草坪。

这三周当中,这个空间周末会开放给有需要相亲的人,而在平日,人们可以用自己在公园里发生的爱情故事的证据——一张相片、一封信件或一段口述,来换取免费婚纱照。最终参加婚纱摄影活动的共有三十组,包括夫妻、母女、全家福和闺密等等。

真人相亲舞台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你傍晚从这里路过,会看到一个明亮的橱窗,上方滚动播放“公园里的爱情”字幕,旁边立着“真人相亲”的牌子。橱窗里,可能会坐着一个正在等人來约的相亲者,面前摆有一些写着标志身份、地位、职业等关键词的牌子,比如“白富美”、“产地上海”等。

你可以清楚看到这个人的一举一动,这个人却看不见你。橱窗上贴了一张膜,在灯光的照射下,会变成单面镜。因为看不到外面的状况,会感觉自己身处封闭空间,免除被注视的尴尬,可以放松地做想做的事情,展示自己。

如果你愿意用这种方式来相亲,那么,进入橱窗后,你可以选择对自己的描述。比如“职业不详”、“工资多少、无可奉告”、“产地上海”、“不要问我从哪里来”、“白富美”、“高富帅”、“有故事的人”。但所有牌子上的词语,都标志着经历和身份,并没有涉及“兴趣”——与人民公园里所发生的事情一样,相亲,并不检验气息相投与否。

你只能在橱窗里坐15分钟。在这期间,你可以表演节目,比如跳一段性感的舞蹈,做俯卧撑和仰卧起坐,或者做些鬼脸和奇怪的动作,又或者仅仅是读书以及发呆。“也许会偶遇那个ta”。如果路过的人被你吸引,就可以进入橱窗,和你转到另一间房里去随便聊聊天。

武佳音和徐杰是组织这一活动的艺术家。他们在这个特殊的空间之中,看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推销活动或艺术行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真的“免费相亲活动”。不少在附近居住的大妈,甚至在人民公园“相亲”的大叔大妈,在得知这是一个免费的相亲活动后,都非常激动——有人想把自己的孩子拉来,有人想要自己先物色物色,甚至还慷慨分享各种“相亲经验”。

当橱窗里的妙龄女郎跳舞时,不少男性驻足窗外,但并没有这位女孩那么勇敢。他们要么和工作人员搭讪,要么在远处观望不敢靠近,要么感叹“这么好的姑娘,还是不要浪费她的时间了”。不过,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表白的,最后也被拒绝了。

有外地的青年帅哥,两次登台。第二次,是借了拍婚纱照的西服正装登场,吸引到了有16岁女儿的大姐,这位女士被他的真诚勇气感动,与他分享了一些人生经验。也有路过橱窗就决定尝试相亲的男士,但由于心理准备不充分,感觉自己会像动物园的猩猩一样被观看,最后放弃,但还是在留言册上写下“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如果剔除那些进来玩的人——有一位男士后来找了两位女性朋友一起坐在橱窗里——共有26人在这个舞台上正式进行了真人相亲。其中有9位男性,17位女性,有两位男生还尝试了两次。这里人流熙攘,大多数路过橱窗的人都会对此拍照。很多路人尽管没有搞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但都用手机记录了这个特殊的公共空间。

城市的相亲空间

生活中有不同类型的相亲空间:人民公园等的相亲市集、酒店会所的联谊活动,乃至各种电视相亲节目。这些空间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完成“相亲成功”的任务,进行一次消费,完成一次社会经济层面的等价交换。

在MOCA艺术平台,一位留学德国的女生说出了不少年轻人都面临的尴尬:这些年轻人的思想,算是一半东方、一半西方,不能完全接受西方式的酒吧文化,也不能接受人民公园式被动相亲。在人民公园里,商品寻找的是“等价交换”,而在MOCA艺术平台的真人相亲舞台,人希望寻找“一个可以聊天的伴侣”。

今年3月,一位艺术家在纽约的第七大街发起了一个有趣的项目,叫做“两个人的桌子”。艺术家说:“纽约有一半的人都是单身,每个人都急切希望遇到那个人,但在真实生活中,我们却一直忽视我们身边的人。”

艺术家把一个桌子分成两个部分,一半在外面,一半在里面,中间隔着一面玻璃。坐在桌子上的顾客可以获得一杯免费的薄荷茶,这样他们就可以显得不那么尴尬,可以边喝茶边看对面的陌生人。这个特殊的桌子是艺术家对大都市生活的形象比喻:尽管两个人面对面坐在一个桌子上,但彼此却是分隔的。这个桌子也形象地展示了当代都市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微妙关系。

我们的城市是否需要一种新的相亲空间呢?不是把私人问题公共化的空间,也不是把人变成商品的消费空间,而是介于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的一种社交空间。这样的空间可以让人们在真实的空间交往,而不是用面对手机和电脑屏幕的快餐式交往。

这样的空间可以内容丰富且有创意,让人们在社交互动中结识志趣相投的人,可以公开讨论“相亲”有关的话题,而参与者也不必抱着“相亲成功”的任务,可以用更宽容和开放的心态面对所谓“人生大事”。

(澎湃新闻 2015.8.20)

猜你喜欢

市集橱窗真人
古味市集
市集
《zoo coffee 橱窗展示设计》
橱窗风景
真人秀F2
揖美手作市集与艺术节
变色龙
好梦幻!伦敦各大百货商店点亮精美圣诞橱窗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
发明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