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特罗克生成学习模型在《国际贸易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5-07-01胡梦轩

文教资料 2015年8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过程

胡梦轩

(嘉兴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国际贸易学》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熟悉国际贸易政策及其实施工具,了解国际经济贸易关系协调机制及其组织机构等。《国际贸易学》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现根据《国际贸易学》课程理论性强,信息量大,对知识储备有一定要求的特点,以本科二年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班级为研究对象,引入威特罗克生成学习模型为研究机理,在该课程课堂教学中不断革新突破困境。

一、威特罗克生成学习理论基础

Merlin C.Wittrock(1974)认为学习是个主动的过程,学习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并非被动接纳,主动构建自己的对新知识的理解,然后做出推论。从传统的老师讲解知识中解脱出来,学生主动加工形成自己的理解。因此,学习主体的学习活动可分成四个过程:动机、注意、生成和创新过程。

动机是学习主体的兴趣和需求出发,指学习主体乐于学习的主观愿望,并把学习成败归因于自己是否竭尽全力学习。积极的动因增强了学习主体在学习中的责任感和成就感,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奖励和称赞的策略激发学生积极性。注意是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成分,是指对外部环境信息选择性的注意。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确立相应课程学习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为学生提供注意训练。具体地说,教师可以设置相关问题,阐述本节课内容的主题,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已学内容及注意新的知识。生成过程是学习主体对注意到的新信息再加工的过程。对外部环境信息材料的注意激活了大脑的认知功能,学习者形成新知识材料之间的文内联系和新知识材料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文外联系,对材料信息形成和已有知识材料重新整合,再加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为学习者创造灵活的学习环境,使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新信息的加工和再加工过程。知识创造过程与知识的生成过程紧密相连,在知识的生成基础上形成反省认知和新的推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活动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要将背景知识、学习的兴趣与课程内容灵活地结合起来,使学习者主动参与整个过程。

二、国际贸易学的课程特点

《国际贸易学》一方面发展比较成熟,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突破和更新,学生应完整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但是从教学过程看,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的贸易理论都很难激发学习主体的兴趣,也很难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这是《国际贸易学》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现实困境。国际贸易政策及其实施工具这一章节要求学习者对国际贸易热点问题有一定的关注度,这就为该门课程的学习的教学课程留下了很大设计空间,因而需要教师更加充分地备课。

三、独立学院学生特点

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过分注重自我表现和课堂内容的设计,并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其实是了解学习主体的特点。所以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特点。

独立学院学生内部的异质性强,基础知识掌握较差,部分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尤其是在高数和英语等基础性学科;他们与本二学生之间没有智力水平差别,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又缺乏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恒心不够。国经专业的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理论环节薄弱,虽然预修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但是现在学生为考试而学的态度,势必不能期望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时,能够迅速从记忆中提取相关已学知识。

独立学院的学生会很看重一门课程对于他们将来毕业就业的实际作用,所以他们很倾向于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而非掌握基础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传统的理论经济学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比较抽象、枯燥,导致本来学习兴趣不高的学习者容易产生厌学、排斥情绪,从而对于上课、作业等都敷衍了事。

部分独立学院学生看问题比较片面,在困难和问题面前,他们很少从自身寻找问题,借口于很多外部因素,所以他们很少通过自我调整逐步克服困难。

四、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生成学习模型强调学习主体不再是讲台上的老师而是学生,所以在这个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要完成三个转变:老师角色的转变:从主讲者到主导者;学生角色的转变:从被动听课人到主动参与者;课堂表现的转变:从老师的个人发挥及表现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跃课堂氛围。

1.以生为本,课堂主体的转变。

教师单方面地灌输课本内容,一方面是对教学工作的敷衍,不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国际贸易学的课堂上要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从一个主讲人变成主导人,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自主权,从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要从一个被动的听课人转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参与教学内容的讨论,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上是离不开老师的主导作用,老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在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教学中,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引导学生关注理论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理论背后经济学家的生平轶事。最后将课本内容和课外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以学为本,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

同样一个故事,每个人的知晓途径和方式有很多,同样一个知识点,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尤其是在今天这种信息资源丰富、表达方式多样的年代,因此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更新,如选择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互动游戏教学法。国际贸易是现在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对于江浙沪的学生而言更是关系到自身和家庭利益的问题。在国际贸易保护措施部分,采取小组分工的案例分析法,将全体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承接一项措施的讲解,并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网络报纸杂志中搜索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学习过程中总难免有知识点混淆、思绪混乱的时候。为了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通过课堂的互动游戏,使复杂理论直观化,以游戏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3.及时掌握课堂教学效果。

生成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了解跟进,这样才能及时改善教学方式逐步强化教学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并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做出适当调整。一方面,了解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问,按照学生人数和课时数,每次课安排若干问题提问,同时应制作一张《学生回答课堂提问的记录表》,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被提问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制作一份《课堂教学效果调查表》,在每次课结束后,由学习委员抽查若干名学生进行填写,并反馈给老师。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填写内容,随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同时可以看出填表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反向打分,并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中。

为了让学生也能实际地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增添继续向上的动力,我们可以安排一些学生成果展示的机会。在学习的生成和创新阶段,学生通过自己的广泛涉猎和联系,加工整理出自己理解的信息材料,将这些理解以PPT或简报形式与老师同学分享讨论。二学生成果展示也是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4.学生成绩考核方式的转变。

学生成绩考核要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主要有四个方面内容: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成果展示,考试成绩。学习态度考核的主要依据有:《平时作业成绩登记表》,《课堂教学效果调查表填写情况》(占总分15%)。课堂表现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发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参考 《学生回答课堂提问记录表》(占总分15%)。成果展示主要是团队合作作业的完成情况、成果汇报的材料准备和现场表现情况,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考核依据有团队任务完成情况《小组任务评分表》(占总分20%),最后一项本学期学生期末考试的卷面分数(占总分50%)。

五、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营造课堂教学互动环境。

活跃的课堂气氛需要得到学生积极的配合,例如,老师的引导策略,需要学生积极响应,并配合完成相关课堂之外的任务,而该门课程和学生的特点,都使得营造互动的教学氛围面临困境。

2.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

如何精确地给每位学生的课前准备加分,如何对学生的成果汇报全面地评价。合理的激励制度会让体会到本门课程是收获与努力成正比的,并在其中取得成就感。

3.构建有效的监督体制。

本科招生规模的扩大,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班级规模过大,在很多教学设计中很难避免搭便车的现象。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推行外语教学中的小班化,但是进程缓慢很多软硬件设施跟不上,所以针对这一现状,构建行之有效的监督体制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困难,有必要对整个学校的教学体系和培养理念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1]高觉敷,叶浩生.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第二版)[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2]罗婧.主体间性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发挥[J].世纪桥,2010(9).

[3]陶炳增,孙爱萍.论威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的教学含义[J].开放教育研究,2004(4).

[4]夏人青,何玉海.论高质量大学的品质特征与内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理论过程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