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管理的现状及创新途径

2015-07-01范莉

文教资料 2015年8期
关键词:书籍管理人员图书

范莉

(山西大学 大东关校区,山西 太原 030013)

图书管理的现状及创新途径

范莉

(山西大学 大东关校区,山西 太原 030013)

图书馆是书籍聚集的所在地,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的机构,是社会管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图书馆管理方面有些落后,不能够很好地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所以要改善和创新图书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图书馆 管理 现状 创新

图书馆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是知识的聚集地,对人类提高综合素质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图书管理是图书馆发展的前提,随着社会的进步,图书馆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所以,图书管理方面要不断创新与完善,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发挥它的作用。

1.图书馆管理的现状

1.1 图书馆管理体制落后。

如今一些图书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先进的设施,一些图书馆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图书筛选和分类时,没能结合社会发展和读者自身的需求,从而导致部分书籍的闲置和浪费,降低了图书的利用价值。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不高,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很低。同时,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太少,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管理人员的待遇、工作水平和技能都需要提升和完善。

1.2 书籍管理投入不够。

一些图书馆部分书籍陈旧,并且没有任何标识,甚至有些书籍因保存不善而发霉,读者对这类书籍非常不感兴趣,在他们心中这样的书已经“OUT”了,所以使用率非常低。还有一些书籍,因为图书馆太长时间没有更新,内容已经过时,很容易误导读者,失去了图书的作用。另外,图书馆的书源不足,常用的书籍非常有限,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1.3 校领导不够重视。

校领导掌握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往往把教学当做首要任务,忽视了图书馆的重要性,对图书资料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更不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校领导认为图书馆只是一种硬件设施,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和人力,导致图书馆失去了最大的存在价值,最终使得管理水平低下。

2.图书馆的作用

要想实现图书馆的改革创新,必须争取校领导对图书馆重新认知,充分理解到图书馆的重要性,将信息化、现代化融入到图书馆的建设中,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要不断地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局面,提高图书馆的建设水平。图书馆把人类的社会实践、文化、知识等保存并传承,成为今天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图书馆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籍最多、最全面,是知识的摇篮,是传递知识的物质基础。书籍是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智力资源,图书馆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之后展现给读者,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满足了社会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图书管理的创新

3.1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图书馆的领导者来说,首先,应该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素质,捕捉读者的需求,促进图书馆工作的变革和创新。其次,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基础,图书馆是书籍的汇集地,拥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读者,所以领导者一定要具备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且让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再次,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图书馆如果仍然延续以前的工作方式,就很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失误。因此,需要创建一支由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组成的智囊团,大家通力合作一起来完成一些技术性的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减少失误。

对于图书管理人员讲,首先,要不断提高其自身的职业道德,了解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做读者的指引者,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其次,加强图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外出学习、参加知名人士讲座等方式,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同时,制定考核制度,考核成绩与薪资和提升相关联,调动图书管理人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图书管理人员队伍的综合水平。再次,图书管理人员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仅要掌握传统的图书基础知识,还要对数字化文献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读者和社会的需求。

3.2 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图书馆必须改变旧的管理模式才能够生存和发展。

首先,根据社会发展和读者的需求,创新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本着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其次,科技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迅速发展,所以,在图书管理中,应该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现有图书馆的现状,在管理过程中构建一套专属于图书管理服务的信息化系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把图书馆藏书的最新动态反映在指定的网络平台上,取代传统的手动记录图书借阅情况的模式,这样不仅方便管理员对书籍的管理,而且方便了读者的查阅。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整个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借阅情况等等信息进行录入,从而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

3.3 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创新。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一个图书馆,都应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如果图书馆没有规章制度,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但是制度不能一成不变,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因此,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和创新《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图书阅览室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图书管理制度》、《图书馆书刊污损、遗失赔偿制度》、《音像资料使用规则》、《图书馆设备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为提高图书管理效率提供保证。

3.4 调整藏书结构,增加图书馆信息量。

要想高效率地实现图书馆的管理与发展,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系统,定期调整图书馆内的图书,不断增加购买新书淘汰旧书,使新信息走进图书馆,增加图书馆的信息量。同时,应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接受全新的理念,更好地符合现在学生的服务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可以考虑和一些企业合作,为有关企业做好宣传服务,同时获得企业的支持,达到互赢的目的。

3.5 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要高效利用图书资源就必须完善图书管理工作组织以及业务流程,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图书管理人员应熟悉图书管理工作程序,从图书馆整体工作要求出发,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减少资源和人力的浪费,提高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3.6 加强图书馆对读者的指导服务。

图书馆的海量藏书,一些读者不能及时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图书馆应尽量避免读者盲目翻阅书籍的状况,加强图书馆检索指导服务。一方面,可以帮助读者更快更好地获取所需的文献。另一方面,在检索过程中也会发现很多与所查找内容相关的其他文献资料,可以增加知识储量,拓宽知识面,打破思维的僵局,实现创新式的跨越。

具体来说,可以让读者初步了解图书馆的馆藏特点和布局以及规章制度等,让读者对图书馆有一个感知印象。在此基础上,图书管理人员针对不同读者的疑难问题进行记录和解答,并且做好指导读者检索书目的方法和技巧的工作,方便读者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高效、便捷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图书馆还可以通过知识问答、专题讲座等互动活动,打造多样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图书馆强大的资源信息和教育辐射功能,促进大家更好地利用好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提高自身素质。

结语

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图书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还会面临很多挑战,所以图书管理工作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的同时,应深刻认识到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作用,优化再造图书馆工作组织和业务流程,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不断实践和探索更多有利于图书馆发展的途径,提高图书管理的现代化服务水平。

[1]李薇.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的突破与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91-92.

[2]孟庆凤.试论图书管理工作现状及创新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3(32):4-4.

[3]吴天宇.信息化时代的高校图书管理现状与对策[J].科技视界,2013(26):217.

[4]于欣.浅析高校图书管理创新[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59-160.

[5]林婉丽.中学现代图书管理的路径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19):133-133.

[6]迟银环.浅谈图书管理的现状及创新途径[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10):60-60.

猜你喜欢

书籍管理人员图书
鲁迅与“书籍代购”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