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井栏壶》的创作

2015-06-30蒋圆芬

佛山陶瓷 2015年2期
关键词:井栏紫砂壶紫砂

蒋圆芬

(宜兴 214221)

1 引言

宜兴紫砂器自北宋以来,经历了500多年的风霜雨雪,如今已发展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紫砂艺术精品,如今紫砂壶器形繁多,一粒珠、倒把西施、石瓢、仿古壶等,无一不是有着悠久紫砂文化的结晶。

紫砂壶造型丰富,式样繁多。历代紫砂壶造型式样的来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仿古代铜器-彝、鼎、尊、爵的造型。(2)仿古代陶器-彩陶、觚、瓿的造型以及秦砖、汗瓦纹样。(3)仿古代器物-秦权、玉器、钟、鼓、井栏等造型。(4)仿瓜果、花木形象或加工变形造型,用浮雕、半浮雕的手法装饰应用,如:莲、荷、桃、柿、葡萄、松、竹、梅等。(5)仿实用器物形改装的造型,如:玉笠壶、柱楚壶、斗分壶等。六、各种几何图案形造型,包括各式圆器、方器以及菱花、癸式等筋纹器。“井栏壶”就是仿古代井的护栏而设计的壶型。

2 浅谈紫砂《井栏壶》的创作之感

在借鉴前人和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笔者创作了“井栏壶”。

“井栏”―词,传统文化中多见,如“命理之学”中有“井栏”一格,陈式老架二路太极拳谱第四十一式为“回头井栏直入”等。实际生活中的井栏即井之护栏,亦名井床、井干。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提到儿时印象颇深的百草园中“光滑的石井栏”。古人掘井多置井栏,有的还置井盖、井顶或井亭,它们即可护井,又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井栏使井口高于地面,在实际生活中至少有三种功能:第一,防止沙尘刮入井中,防止污水流入井中,起到清洁卫生的作用。加盖井盖,还可阻挡顽童向井中撒尿,歹人向井中投毒。尤其是后者,多有发生,历代古籍都有记载。第二,防止人们因天黑或醉酒而不慎跌入井里,特别防止寒冬井边冻冰时汲水人滑入井里。第三,防止井水外溢。井溢在古代被认为是“妖”象。至于说井栏对环境的美化作用,一是井栏材质之美,如唐、宋、元宫中和贵族就有以金银玛瑙宝钿镶-嵌井栏的;一是井栏刻字之美,即井栏上镌刻的井名等文字。后者的艺术价值更大些,金石家叶昌炽在《语石》一书中,对苏州的古井栏做了一番调查考证,得宋元井栏拓片十余通,其中以杉渎的“亨泉”、严衙前的“复泉”、画禅寺的“方便泉”等最为著名;书法家顾廷龙还将复泉井栏上的铭文拓下来,装裱成一本大开册页,由吴湖帆作画,章太炎、钱玄同、胡适、张元济、容庚等名人学者题咏,可见学术界人士对井栏文物的珍重。在了解了这些“井栏文化”以后,我最终确定了“井栏壶”的壶型。

“井栏壶”在紫砂壶的造型中属于“光货”,即几何形态。作为实用品和艺术品,比起铜器、玉器、瓷器和其他陶器来,紫砂器流行较晚,但正因为这样,紫砂壶得以充分吸收和借鉴古代各种器物造型的优点,并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六方井栏壶”的设计就十分成功,它以石井栏为造型基础,并借鉴井栏刻字之美而成为壶铭之美,样式古朴而文辞优雅,朴实敦厚,简洁大方,色彩淳朴古雅。身筒两侧曲线,自顶部圆钮处流泻而下,壶盖处向外曲张,肩部自然向内弯曲,颇有动感且干净利索,整体与各部分比例的配合协调统一,平衡且对称,给欣赏者以美感,同时在造型上又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在线面处理上婉转、流畅、简洁。

3 结语

在创作大潮里,紫砂陶出现了异常的繁荣,呈现了一派五彩缤纷的气象。为此笔者设计了《井栏壶》,为了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认真解剖,了解分析,认识自我,找出了差距,使自己在陶瓷艺海中不落伍。笔者会坚持在紫砂领域里努力探索、追求,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争取创作设计出更多新品、精品,耕耘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猜你喜欢

井栏紫砂壶紫砂
论“牛盖井栏壶”的经典特征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漫谈紫砂壶《六方井栏》的文化意蕴
井栏边草“小绿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