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原理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5-06-30江化明

老区建设 2015年10期
关键词:范畴政治思想

江化明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原理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江化明

[提要]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是人们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工具”。针对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原理相关知识,提出了一些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对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范畴是反映事物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手段和工具。它通常包括思想与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与管理、内化与外化、个体与社会五对基本范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果能够正确把握并运用好这些手段和工具,那么对我们应对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不协调。在现实生活中,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被分成了两个部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融合到知识教育中,知识教育需要担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两者需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而绝大多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过于重视学科知识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或者过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学科知识教育。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与实效不一致。在诸多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管理,但是事实上却只是存在于表面工作,部分地区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单一。此外,社会上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心力度也不够。再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效性也不强,学科资料建设滞后,甚至部分教师不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模范作用。

第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大学生的师生关系的“不和谐”。按照教育学的一般规律,教育主客体之间关系融洽,双向交流与沟通,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但是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老师只顾着完成课时,学生不知老师所讲,只当耳旁风,双方各安其事。

第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与时代不接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发展变化的实践活动,如果跟不上时代,不了解学生的心理,那么就对当代学生的心理变化、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明确的认识,教学工作因此就无法达到最初的目的。在方法上,普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缺乏实践运用。

第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与现状的差异。许多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很高,但大学生往往对“两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度偏低,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了解掌握不够。而且,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这就使得高校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地位变得至关重要,但高校在营建健康校园氛围,心理状况筛选与预警机制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与普及心理学知识等方面都显的力不从心。

二、合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范畴原理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根据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矛盾,合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原理对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创新思想与改善行为。思想与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时代的飞速进步导致当今大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变化,思想意识决定了行为的走向。作为受教育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接受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拥有光明的前程;作为教育者,必须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更好的结合实际来确定教育内容,改善教育方法,受教育者才能切身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实用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达成共识,这对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不受学生欢迎的恶性局面有着巨大的帮助。

第二,树立人本主义理念。从教育主体与客体方面来讲,树立人本主义观念是一个核心概念,笔者认为,要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良局面,必须做到一切以人为本,教育实践活动参与者都是“人”。在新形势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必须改变居高临下的工作状态,改变以往封闭僵化的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构建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进取、开拓创新的育人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动力主体、权益主体和发展主体,改变过去惯性思维、被动思维、从众思维的思维方式,把灌输知识和理论转移到让学生掌握评判的武器和提高道德思想辨别力、判断力、创造力上来,实现从单向性向多向性拓展,由偏重理论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由居高临下向深入基层拓展,由单层次向多层次拓展的工作思路,帮助大学生正视思想冲突、解决思想困惑。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所需所盼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现实起点,围绕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成才、交友、求职、就业等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关注学生的切身利益,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真心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对于教育者,社会也必须给予重视,一方面要让专业人士进行教学,做到有责任地、有效率地进行教育工作,不可盲目了事,不可不顾及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想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际,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定期接受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训与教育。

第三,改善教学方式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主动与教师沟通,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导致了恶性循环。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改善教学方式,采用研究教学、合作教学、渗透教学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遇到问题尽早解决,采用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等原则让学生更加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因此教师也必须做到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学生需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家庭教育与贴近生活并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在学校的课堂上才能进行,课堂上仅仅是理论的传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次飞跃——内化过程,而外化的行为才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符合教育目标的标准。家庭与社会生活是外化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思想行为表现的重要渠道,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做到内容上贴近生活,教学者要深入研究“90后”的思想状况和特点,深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指导党(团)支部和班委会建设,搞好班集体、宿舍工作,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要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个别心理疏导,开展面对面的谈心交流活动,认真解决他们在学习、恋爱、就业等方面的具体困难,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使思想教育在提供帮助的过程中影响他们,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家庭中,亲人应该多注意年轻人的思想行为变化,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同时树立正确的榜样。

第五,与时俱进的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切入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高校,要在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为工作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转变工作观念和方式方法,主动占领主阵地,始终弘扬主旋律,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徐志远,黄海波.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1).

[2]吴红英.如何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6).

[责任编辑:邵猷芬]

江化明(1977—),男,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江西南昌330063)

猜你喜欢

范畴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