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的研究

2015-06-29康玉梅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案课本新课程

康玉梅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41-02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时代在变,观念在变,生活的节奏在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中小学教育的方式也在变,顺应时代而新生的新课程改革的狂潮已在全国中小学校如火如荼的进行。还记得2014年的前半年,我带着高三毕业班,还在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按部就班的教学生,还在千辛万苦的带着学生向高考的大门狂奔,为2014年的高考作充分的准备,如今的我已成为改革浪潮中的一朵浪花,正在加入白银市实验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以亮丽的色彩迎接着兄弟学校的参观与模仿。仅仅是一年的时间,我仿佛脱胎换骨一样,而新课程改革中的感触又怎能一言言尽?下面对近半年来实验中学新课程改革谈谈我的看法。

一、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区别

1.教学理念的转变

旧的教学理念认为: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地位,学生是从属地位。在一般情况下上课基本等同于听课,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带张嘴,学生带只耳朵就可以了。实际上这种课堂效率是很低的,学生基本记不住什么东西。当然,如果老师讲得很精彩,语言感染力强,可能还好些,就怕有些老师照本宣科,让人昏昏欲睡,那就纯属浪费时间。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在课堂上,教师是客体,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学会调整、改变施教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式,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如耳、眼、脑、口、手综合使用,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真正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2.教学方法的改变

以前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重复课本内容,学生机械地记忆课本内容。每节课讲着同样的内容,学着同样的知识,做着同样的习题,得出同样的答案,有人形象地把这种教学叫“人才加工厂”。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重复课本的机器,而是传授知识的设计者,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师要确定教学内容,教师还要编导学案,教师要驾驭课堂秩序,教师要公平的评价学生,教师还要认真的批改作业,教师还要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吸取最新的知识,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学生也不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学生在课前要主动的预习课本,提前做好预习案;在课堂上,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提高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3.教学内容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容量少,一学期只有一本书,对教师来说要求低,备课量小,教学时数充足;对学生来说,学习内容少,学习时间多,考试容量也少。而新课程内容复杂,容量大,三大主课一学期有两本书,除了5本必修课本,还有5本选修课本。就语文课本来说,必修课本每册书有五个单元的阅读鉴赏,还有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对教师来说教学时数不充分,对学生来说,学习时间不充足。接下来我谈谈新课改带来的利与弊。

二、新课改带来的利与弊

从课本内容来说,新课改带来的好处是新课本的容量大,内容丰富,既有选修又有必修;即有国家教材,又有校本教材及地方教材,各种各样的教材就像广阔的田野,又像田野里生长的五谷杂粮,它们不仅给学生开阔了视野,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学习的主体学生来学,学生的个性不同,爱好不同,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了选择的范围,满足了学生的不同要求,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探究学习的实质是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把科学探究引进课堂,最终的结果是学生能像科学家搞研究那样独立地通过探究过程来获得知识,而不是由教师安排好一切,让学生顺着预定的途径“走”下去或把学生径直引向答案。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新课程改革也是这样,它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

(1)从学生一方来说,因为教材多,容量大,内容多,教学时数少,课程多,在课前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预习,预习案的内容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在课堂上,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讨,探讨又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在课后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复习,导致学生无法扎实的掌握新课本知识,从而走上了新的形式主义道路,甚至新的题海战术。例如,在课堂的探究性学习中,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讨论不出什么结果,只好拿着现有的参考资料来应付差事,课堂上看起来热闹,其实大多数学生什么也掌握不了,这样即浪费了时间又完不成教学任务。还有,学生在分组讨论时面对面坐着,如果教师有必要在黑板上写字,背靠着黑板的学生无法看到黑板上的字,传统板书的作用即将丢失,而教师的个性化知识也无法展示。

(2)从教师的一方来说,由于导学案的牵制和约束,课堂的程序又出现了新的套子,约束着教师的手脚,教师的个性无法展示,最让人可悲的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即将消失。人是群居的动物,在人与人的相处中,人和人互相影響,互相学习,而教师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更加巨大,如果课堂上让教师只讲5分钟,我想学生不见得就能把学习学好。教师还要编导学案,这又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负担,白天要上课,晚上编导学案,教师整天筋疲力尽,由于太劳累,教师甚至对教学产生了消极的情绪。

三、完善新课改的方法

1.处理好教材

无论是国家教材,地方教材,还是校本教材,我们应该首选国家教材,并把国家教材作为重点。只要高考的形式不变,高考的内容不变,家长的期望不变,学生的追求不变,那么国家教材的地位就不可动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扎扎实实的学好国家教材,掌握基础知识,为将来的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至于地方教材,校本课程,可以利用下午的时间,一周安排两节大课在阶梯教室完成。这样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又学到了知识,还合理的利用了时间。

2.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变,这好比工人在工厂做工,农民在田野播种,没有工人就制造不出产品,没有农民就种不出粮食,没有教师就培养不出人才。如果有人提倡课堂上只让教师说5分钟话,那么我就认为他不懂教学规律,试问农民在田间耕作只耕5分钟行吗?工人在工厂做工只做5分钟行吗?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向学生传递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师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由教师自由自在的掌握讲课的时间,恰到好处的完成教学任务,不要限制教师讲课的自由。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变,但我并不否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指导者,教师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也是学生学习上的伙伴,教师即要相信学生,又要解放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教师要有耐心和期待,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在课堂上还应“点燃”、“激励”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语文课上,教师先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学生自己整理段意;在数学课上,教师先讲明慨念,然后让学生做题。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不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不断然否定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这样既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又更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对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适可而止,不要每节课探讨。在分组学习排座位时,座位不一定排成面对面,还按原来的方式排座位,需要讨论,前排的学生转过身子就行了。教师的板书还应该继续保留,教师个性化的语言还应该在课堂上继续。传统教学中好的教学方法要传承,千万不要为了赶时髦而丢弃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对编导学案来说,应该组织专门的教师队伍去编写,让一线的教师集中精力去上课,让年龄大的教师去编写导学案。

总结

时代在变化,教学的理念在变化,教学的方法也在变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让我们适应新课程改革,发现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不断地完善新课程教学,并在新课程改革中找到一条更适合中学教育的新路子,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猜你喜欢

学案课本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乡愁导学案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比例尺(一)”导学案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