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T治理的制造业企业IT战略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性问题研究

2015-06-29薛剑虹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价值链制造业信息技术

薛剑虹

(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1 问题的提出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一国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就业情况,尤其像我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传统制造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很大,要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外许多企业的发展案例已经证明信息技术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中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决策能力、改进企业与其供应商和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为了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在企业IT治理过程当中,制造业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目标,制定信息技术战略目标,确保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信息技术目标的一致性,通过分析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确保信息技术在价值链各环节的应用[1]。

中国制造业管理层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提高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所以,不断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根据IDC《亚太区(不含日本)制造业IT支出2012-2016年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预计中国IT制造业支出将从111.7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167.6亿美元,2012-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0.68%。“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为我国制造业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指出了发展的推动力——信息化。多年来,在信息化的带动下,我国制造业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虽然国内制造业信息化投资逐年增加,但企业通常将信息技术孤立于商业系统之外,忽视了企业信息技术战略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统一规划、协调发展问题。仅从技术视角去理解IT,很少考虑信息技术对企业的推动作用以及信息技术所产生的风险和机遇,往往导致无法实现预期价值,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成功率普遍很低,这些信息技术实施的失败案例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思考这些问题:企业信息化目标与企业战略规划目标是否一致?如何从公司治理的高度将IT战略与企业战略相融合?而以上问题的研究正是IT治理所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探讨制造业企业的IT治理问题,为上述困扰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问题找到一些解决的途径和理论依据。

2 IT治理理论分析

IT治理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计算机应用中出现的投入巨大但效果不理想的情况,英国首次提出,通过对最佳应用实践的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IT管理理论、方法体系。由此产生了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ISACA(Information System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考虑到IT治理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推动IT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于1995年成立了IT治理协会(IT Governance Institute),注重说明IT治理是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责任,是企业治理的一部分。1999年下半年,ISACA成立了IT治理研究院,专门研究IT治理的概念[3],2002年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成立,并于同年发表了《IT治理:中国信息化的必由之路》,首次在中国提出并倡导“IT治理”的概念。

ISACA(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对IT治理的概念加以陈述:IT治理是一个由关系和过程所构成的体制,用于指导和控制企业,通过平衡信息技术与过程的风险、增加价值来确保实现企业的目标。IT治理包括领导、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以确保组织的信息技术能支持、扩展组织的战略和目标。他们强调:“IT治理从本质上讲涉及两件事:信息技术对业务价值的贡献以及信息技术风险的规避”。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ITGov)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定义:IT治理用于描述企业或政府是否采用有效的机制(就是为鼓励IT应用的期望行为而明确决策权归属和责任承担的框架),使得IT的应用能够完成机构赋予它的使命,同时平衡信息技术与运行过程的风险,确保实现机构的战略目标[4]。

关于IT治理的概念还有以下几种:

(1)Webb等人提出了IT治理的概念[5]:IT治理是指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并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控制、责任、绩效管理和风险管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将IT治理的要素确定为5个,即战略一致性、企业价值提供、绩效管理、风险管理、控制及责任。需要强调的是,控制与责任是IT治理区别于战略信息系统规划的要素,其他要素是IT治理区别于公司治理的要素这一概念明确强调IT治理在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一致性和提供企业价值最大化方面的作用,但是却明显地忽略了IT治理中制度建设方面的内容。

(2)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Peter Weill认为,现代企业的“IT治理问题”包括为了实现对信息及相关技术的管理与控制,保证实现企业预期的信息技术目标,并降低IT风险,需要通过采用一种有效的IT治理机制。

(3)美国南加州大学Robert Roussey教授认为:用于描述被委托治理控制和指导实体的过程中如何看待信息技术称之为IT治理。IT的应用对于组织能否达到它的远景、使命、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4)德勤给出了IT治理定义:IT治理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术语,包括信息系统、技术、通讯、商业、所有利益相关者、合法性和其他问题。其主要任务是:保持IT与业务目标一致,推动业务发展,促使收益最大化,合理利用IT资源,IT相关风险的适当管理。可以看出德勒关于IT治理的定义首先就涉及到保持IT与业务目标一致的问题。

(5)Grembergen(2004)也强调了IT治理中战略一致性问题,指出IT治理内容应该包括全部由利益相关者驱动的4个主要方面,即价值贡献和风险规避;另两个方面即战略的一致性和绩效评估。

基于以上研究文献,本文认为研究制造业企业的IT治理问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技术战略与企业战略一致性问题;②IT绩效评估;③IT风险问题;④IT治理中的制度建设问题。

其中信息技术战略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性问题是企业IT治理首先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重点研究这一问题。

3 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企业战略是一个企业基本的长期目标和目的的确定,以及为实现此目标所必须采取的行动和对资源的分配。通常企业战略决定企业在以下几方面的决策:企业所服务的市场;企业为这个市场所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如何定价和销售以及对企业未来的产品、服务和市场怎样做出决策。这些决策反过来又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和引导管理行为的政策的制定。为此企业要实现其基本的战略目标,这些战略目标包括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和新的商业模式;改进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改进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决策能力;降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

3.1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是企业经营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信息技术作为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工具,已经被很多知名企业所采纳,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当今环境下,企业更应该关注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转型升级和管理行为发生变化的今天更是如此。

3.1.1 信息技术变革对企业的影响

近些年来像云计算平台、软件即服务(SaaS)和移动数字平台等技术的出现,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云计算平台可以在线集成一批计算机来承担原来由企业内部计算机完成的工作,增加了灵活性,降低了企业购买设备、设备维护、系统更新和人员配备的成本。软件即服务的应用使主流企业应用软件不再通过实体形式安装到企业的应用系统中提供给企业,而是作为一种互联网软件上传到互联网上,企业可以租用,这种软件使用方式同样增加了灵活性,节省了企业购买软件系统的资金和人员配备的成本。移动数字平台作为一个商务系统,企业用户可以在移动平台应用软件提供商那里网上下载丰富的应用程序来开展项目协作、使用移动定位服务以及企业员工之间的通讯交流。诸如这些新的信息技术的涌现,企业在进行IT治理时要充分考虑这些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此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3.1.2 一个制造业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运营效率案例分析[5]

2009年印度塔塔汽车公司准备推出一款销售价格在2500美元的汽车,如果按照以前的生产流程生产这个价位的汽车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塔塔汽车必须改进其生产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塔塔汽车公司使用法国达索公司的应用软件DELMIA转向数字化制造。采用数字化制造方式,产品设计和产品工程规划都实现了自动化,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辅助公司规划流程、设计工厂布局、模拟这些变化对新生产技术和旧产品线上的产品带来的影响;在计算机上建立产品和操作模型,方便进行更改,降低更改设计时高昂的样本成本,信息技术避免了之前每次对设计进行更改都要重建一个样本模型。

使用信息化制造技术之后,塔塔汽车公司新汽车的面世时间至少缩短了6个月。公司的流水线能够快速组装拥有不同功能的产品,还能识别超负荷和有局限性的区域。模拟设备和流程降低了重造的成本,制定生产计划和设备计划的时间缩短了30%,生产计划流程的成本下降了20%。设计拥有特定功能的汽车的整个流程的时间节省了50%。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信息技术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中必不可少的作用。

3.2 信息技术与新产品、新服务和新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描述一家企业如何生产、配送、出售产品和服务,进而创造价值。无论是制造业企业还是其他行业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提供新产品、新服务和新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制造业企业在其生产、配送、出售产品和服务的各价值链环节均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比如某水泥制造公司利用信息系统将公司的货车与全球定位系统相连,以此帮助调度员监控每一辆货车的位置、方向和速度。这些信息使该公司能排遣正确的货车来运送根据最后时刻更改的订单生产的水泥,公司将运送时间从原来的3个小时缩短为20分钟,实现了燃油、库存和人员开支方面的巨大节约,同时实现了为公司客户提供了及时的送货服务。另外利用信息技术,该公司的客户、分销商和供应商不用给客服代表打电话,而是利用互联网直接订货、检查交货时间和支付记录。

戴尔电脑公司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计算机的个人定制服务,客户通过互联网选择自己喜欢的不同配置的计算机产品,利用零库存管理系统,戴尔公司的个人定制服务不仅没有增加差异化服务的成本,反而降低了其产品的成本。

3.3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改进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企业与客户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更多地去了解客户,一方面可以留住客户,另一方面可以获得良好的口碑效应,这在互联网时代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改进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许多行业在这方面的应用证明了信息技术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重要性。比如制造业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无论是提供中间产品需求还是最终产品需求,都离不开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客户可以24小时随时利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订货或者反馈产品信息,企业还可以分析客户的数据识别其最佳顾客,或根据客户的偏好提供服务。

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比如如果制造业企业每用掉一种生产产品所需原件,马上能在供应商那里反应出来,供应商根据企业所需及时提供产品,这无疑会降低制造业企业的库存成本,甚至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零库存,极大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

3.4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决策能力

在信息技术快速变革的时代,企业在IT治理中要考虑新的IT技术的应用。制造业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等分析客户需求和市场预测,提高决策能力。企业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在正确的时间获得及时正确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反而凭管理经验更多地依靠经验去预测甚至猜测市场需求,可能造成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能满足实际市场需求,造成产品不足或过剩,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缓慢,最终导致成本上升和顾客的大量流失。

有许多案例证明了信息系统和技术已经帮助管理者利用来自市场的实时信息进行决策。比如上面提到的某国际知名品牌水泥制造商,通过建立一套复杂的主管信息系统,管理者可以通过手提电脑严密监控其在35个国家的运营情况,及时掌握各国家和地区盈利细节,从而做出相关决策。由于水泥生产行业属于高能耗产业,该企业借助能源管理软件来计划每个月的能源消耗,确保其相关设备在非高峰用电时段运转,结果是,该水泥厂在过去的四年里节约了17%的电费,其收入在过去的10年中每年都以9%的速度增长[6]。

3.5 信息技术降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

制造业企业在其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以降低成本,可以说信息技术直接影响企业价值链任何环节的成本,能够改变和改善企业的成本结构。价值链模型将企业活动分成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基本活动主要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销过程直接相关。包括输入物流、生产运营、销售和营销、服务和输出物流。支持活动由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和采购组成。支持活动使企业的基本活动的实施成为可能。

3.5.1 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基本活动与信息技术

在IT治理过程中企业应该分析其价值链活动的各个环节,选择与其战略目标相匹配的信息技术,比如输入物流要采用供应商管理系统,尽可能减少库存或采用零库存战略。零库存战略由企业库存系统实行自动进货,由于企业间不用就每笔交易的条件进行谈判,大大缩短了商品从订货、进货、保管、分拣到补货销售的整个业务流程的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因为搜寻成本、通讯、获取信息以及监控合同执行等成本的存在,传统企业通常通过扩大企业规模降低交易成本,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如上所述,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与其供应商之间的无缝链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而不必通过扩大企业规模降低交易成本,相反企业可以缩小规模或维持规模不变,因为信息技术使企业在市场上购买要比自己内部生产更便宜更容易获得成本优势。信息技术对企业规模和交易成本的影响如图1所示,它使交易成本曲线内移。通用电气公司的员工从原来的40万人减少到大约23万人,而其收入却增加了150%,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7]。

图1 企业交易成本与企业规模关系曲线

生产运营阶段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自动化生产,不仅可以使企业降低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成本,还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对现有产品进行改造或增加新性能的成本。据统计,在设计、制造方面,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使出错率从手工设计、制造时的5%降低到现在的1%,其工效提高6~8倍,投资至少节省2%~5%,产品试制周期缩短1/3~1/2。此外,制造商和其供应商可以携手利用信息系统开发个性化定制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个人用户的特殊需求。戴尔电脑公司按订单组装系统进行生产制造,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均可以通过互联网登陆戴尔网站下订单。戴尔公司的生产控制中心将根据收到的订单,指导组装车间根据顾客的需求完成订单。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这种差异化产品会增加企业成本,但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反而降低了这种成本。对于企业价值链基本活动的信息技术应用可以参考表1。

表1 价值链基本活动与信息技术

3.5.2 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支持活动与信息技术

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支持活动与信息技术见表2。

表2 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支持活动与信息技术

价值链模型中的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中的有些活动是互相渗透,比如产品设计包含在技术管理中,同时也涉及到生产运营活动中。自动化办公系统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比如通讯成本、差旅成本等,像远程会议系统的应用。技术咨询公司埃森哲使用虚拟远程会议系统一个月减少了240次国际差旅和120次国内飞行的费用。斯科公司拥有200个远程呈现会议室,预计每年可为公司节省1亿美元的差旅开支。信息技术支持企业用户在人员培训及销售展示方面应用,使用户在召开语音会议或利用网络摄像头视频交流的同时分享文档和演示文件。一个60人规模的软件公司透过在网络上进行产品演示,消减了60%的差旅开支,并将成功推销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缩短了30%。制造业企业当然也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结论

以上文中分析充分说明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可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帮助企业设计新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企业管理决策能力、改进企业与供应商和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降低企业成本。所以制造业企业IT治理问题首先要考虑信息技术战略与企业战略一致性问题。制造业企业在完成IT治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模型分析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信息技术战略,在制订其战略目标时必须结合信息技术,制订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包括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成本、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差异化服务或差异化产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创新。

[1]杨海成.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进展[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3(6).

[2]北京智道顾问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中国制造产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f42c3ad3ce 2f0066f533223c.html.

[3]张希平.电子政务IT治理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4]孟秀转,等.IT治理标准、框架与案例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Kenneth C Laudon.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6]Kenneth C Laudon.管理信息系统[M].第7版.英文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薛剑虹.论信息技术对企业战略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11).

猜你喜欢

价值链制造业信息技术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