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年轻的心去触摸世界

2015-06-24安刚

世界知识 2015年12期
关键词:动议联合国大会

安刚

2015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适逢模拟联合国(以下简称“模联”)活动进入中国的第20个年头。5月7日至10日,由外交学院主办的“2015北京模拟联合国大会”在这所有“中国外交官摇篮”之称的高校举行。

“模联”,顾名思义,就是模仿联合国及其下属的国际机构,依照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参与到一场模拟的“联合国会议”中去。

1995年,外交学院组织了国内首次大学生模拟联合国活动。熊志勇教授便是动议并操刀将“模联”引入中国的第一人。当年还是一名青年讲师的他指定自己的得意门生戴庆利担任协调员和主持人,从一片空白处搭建起首次北京“模联”会议的“模型”。另一位指导老师袁士槟教授已经离世。

带着一身淑婉的“职业范儿”,如今已是外交部翻译司参赞的戴庆利和自己的老师并肩坐在“中国模联20年回顾”会场的主席台上,回忆起当年筹办首次会议的艰辛。

“那时,互联网远还没有普及,我们对该如何举办这样的活动茫然无措,基本资料都无从查找”,戴庆利说。最后,她靠从黄页上查到的一个电话号码,和联合国驻华代表机构新闻官搭上了线,得到了对方的悉心指导。

20年后,“模联”活动在中国已是遍地开花,成为风靡许多高校甚至部分中学的一项“高端”社团活动,形形色色的“模联”协会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南昌、南京、长沙、合肥、重庆等城市组建起来。

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代表辛格夫人发来贺函,希望年轻人通过参加2015“模联”大会,更好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中国和世界公民所将承担的责任,展现自己参与缔造一个更美好世界的潜在能力、激情和视野。

“这项活动能够增强青年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关注和对国际组织运作模式的了解,锻炼他们的沟通、谈判和领导能力,同时,鼓励年轻人更加主动地了解外交政策制定的复杂性,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的讨论,唤起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外交学院翻译系三年级学生钟桂源向记者介绍说。

小钟是“模联”协会外联部总监,在这个大会期间负责媒体接待工作。他一身深色正装,接受采访应答自如,眼神流露着自信。像小钟这样为“模联”协会提供服务的青年学子还有70多人。这个有“外交学院黄埔军校”之称的社团自2002年初创以来,已成功举办11届全国规模的“模联”大会。

大会的组织工作显得井井有条。为了安排好今年的会务,小钟和他的同学们已经连续好几天没有睡上一个囫囵觉了。他们视办会的辛苦为一种“提前到来的”磨炼,而大多数在“模联”协会服务过的学生进入职场后都能表现出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令人刮目相看。

不过,在记者本人看来,过于完美的组织和老成持重的表现似乎并不应该是他们这个年龄段需要集中呈现的素质。记者宁愿看到一些瑕不掩瑜的纰漏,毕竟,他们还只是学生。

在“模联”会场中寻找青年学生思想意识的灵动,观察他们为未来所做的准备,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因为这种灵动和准备对中国的未来非常重要。

出席2015“模联”大会的350多名年轻代表们主要来自全国各大外语类高校和特色高中,他们在深色职业装的包裹下,操着流利的英语和法语,带着满脸的凝重、以娴熟的仪态在模拟会场中发起动议、进行辩论、投票表决,一种令人难以名状的“超年龄”气氛弥漫在教学楼中。

大会模拟了联合国相关机构围绕防范核恐怖、保护世界遗产、在冲突地区维护民航安全、处理地区危机等议题进行的讨论,这些议题的设计反映了年轻人对世界的理解——复杂莫测、动荡不安,传统与非传统问题、地区和全球性挑战交织,充满不确定性,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外交将变得更加重要。

主教学楼四楼的一间大教室里,学生们正在重现1945年的旧金山“制宪会议”。这个名为“新的愿景——联合国与世界”的分会场,是大会为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而特别设立的。

代表们正在讨论制订《联合国宪章》中“安全理事会”、“争端之和平解决”、“对于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及侵略行为之应付办法”三章的内容。一个英语表达准确、沉稳,发言时总面带微笑的瘦高男孩引起记者的注意。他叫施信同,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此刻“代表”的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欧洲小国。他提出的两项动议分别是安理会理事国席位随联合国成员国规则的扩大而相应增加,以及对被常任理事国否决的议案进行第二轮表决以限制随意使用否决权。

小施在会场上展现的活跃度远远超出了他所“代表”的那个国家的体量,但他的动议仍然不可避免地遭遇失败。略感无奈的小施对记者叹道,“这也许正是国际政治的现实吧”。小施自初三开始参加“模联”活动,起初只为练习口语、结交人脉,慢慢地积累起国际知识,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对这个国家和世界的重要性。

对多年前某个重要时刻进行“情景再现”,是“模联”活动的重要特点。不过,这种已知结局的时空倒流似乎正对年轻人失去吸引力,他们更愿投入到未来某种假设的危机情境中去,认为那样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斡旋力。

“不会再有新的世界大战,协调是未来世界的本质特征。不过,在协调过程中,新观念必然会和旧理念产生冲撞。中国的利益和理念应当在世界上更好地被代表”,施信同在前去食堂吃午饭前留下的一番话令记者有些惊讶。

前中国联合国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张小安受邀来到大会会场,与年轻人分享她对“模联”活动的感受。她希望青年学生们通过参加“模联”活动培养四方面的技能:语言的艺术、沟通的艺术、妥协的艺术、领导的艺术。

“年轻人既要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所代表国家的立场,更要致力于以国际社会听得懂的语言、中国公众能接受的方式,促进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张小安说。

在她身后,巨大的背景板上写着2015北京“模联”大会的主题:“青年视界,大同远景”。她面前,则是数百张稚气未脱的脸。这些年轻人渴望触摸世界的面庞,而那个世界注定与他们憧憬的不一样,却又终归要交到他们手中。

猜你喜欢

动议联合国大会
WAIC与WIC大会简介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让干部动议不再“神秘”——扶风尝试特殊岗位干部动议先“放风”
第39届ISO大会撷英
联合国提议2015年召开第五届世界妇女大会等5则
朝韩“打到”联合国
美帝侵朝“联合国军”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