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传染性胃肠炎防治技术

2015-06-24尹小庆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病原

尹小庆

摘 要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为主要症状。不同年龄的猪都可发病,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比较高,能达到100%,成年猪几乎不死亡。寒冷季节及饲养条件差,饲养密度过大的猪群极容易暴发流行。在世界许多国家多有该病发生,造成很大经济损失。该病在临床上也是最常见的传染病。基于此,通过对该病的综合阐述,能够为兽医临床进行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2-136-03

养猪业在我国畜牧业占了很大的比重,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我国逐渐从传统的养殖业向规模化的养殖过渡,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展,猪传染性胃肠炎是当前养猪业中常遇到的一种传染性,也是对养猪业来说,一旦感染上该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据报道,该病于1946年就在美国首次发生,相继许多国家发生。近十几年来,云南的州市也相继发生了该病,对猪场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本文通过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分析,明确今后防治方向,为贡山畜牧业养殖生猪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1 病源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有囊膜,基因组为单股RNA。病毒在猪肾,猪甲状腺和唾液腺等细胞培养物中增值。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与同属冠状病毒属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无抗原相关性。但与犬冠状病毒有抗原交叉关系。猪传染性胃肠炎存在于猪的各器官、体液、排泄物中,但在病猪的空肠、十二指肠、肠系膜淋巴结含病毒量较高[2]。病开始时,呼吸道和肾含毒量也很高。该病对猪、豚鼠及人的红细胞没有凝集,对乙醚氯仿及去氧胆酸钠敏感,对0.5%胰酶能抵抗7 h。病毒不耐热。56℃45 s、65℃10 s死亡,紫外线能使病毒迅速杀死。

2 流行特点

大小猪均易感,10 d以内的仔猪发病率都较高,能达到100%。35 d以上的猪很少死亡。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它们从呕吐物、粪便、乳及呼出对策气体排毒,污染饲养、空气、饮水、用具等,通过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

2.1 流行形式

一是流行性,常出现在新疫区,当猪传染性胃肠炎毒传染到猪群后,很快就感染所有年龄的猪常见于冬季,感染猪发生不同程度厌食呕吐、腹泻,哺乳猪严重脱水10 d的猪死亡率很高。

二是地方流行性,多发于疫区TGEV病毒和易感猪在一个主场持续存在,这种流行性特征是发病率,死亡率低。

三是周期性地方流行性,在该病流行期间,TGEV会重新侵入猪场,从而引起感染,一旦感染过TGEV的母猪具有免疫力,一般不会才重新感染,当TGEV侵入无免疫力的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会引起感染。

2.2 发病原因

各种原因造成的剧烈呕吐、强烈机械性刺激、毒物中毒及某些传染病,强烈的致病刺激物,应激、寄生虫感染等因素可引发该病。饲料粗糙,霉变、搭配不合理,饮水过冷,不洁、误食有毒植物。乱有抗生素,导致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及霉菌(如黄曲霉菌素)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的等导致的霉菌素中毒等。化学毒物及病原微生物感染也会引发该病[3]。

3 发病机理

该病通过口和鼻感染,小肠是该病的靶器官。在呼吸道传染后,病毒只是在鼻膜和肺中繁殖,然后经过口咽、食道、胃或经血液进入小肠,与小肠上皮细胞接触,大量小肠上皮细胞受感染后,施空肠和回肠的绒毛显著萎缩。肠粘膜的功能性上皮细胞迅速破坏脱离,降低了产生某些酶的能力。因此,病猪不能水解乳糖和其他必要的养分而发生消耗不良。乳糖在肠腔中的存在,是由于渗透压的作用,可以引起水分的停留,甚至会从身体组织中吸收体液,进入肠壁,就会产生了腹泻和脱水。

4 临床的症状

潜伏期很短,一般15~18 h,有的可达到2~3 d该病传播迅速,数目内蔓延全群,仔猪会突然发病,先呕吐随之频繁发生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夹有消化的凝乳块,特征是含有大量电解、水分,呈碱性。病猪极度口渴,脱水比较严重,体质量下降比较快、日龄越小病程约短,死率越高。10日龄以内的仔猪多在2~7 d内死亡,主要是由于母猪发病或泌乳量减少,从而使小猪得不到足够乳汁,导致仔猪病情加重,营养严重失调,增加小猪病死了,随着日龄的增长病死了逐渐降低。病愈子猪生长发育不良。幼猪、肥猪和母猪的症状各部相同,通常会有1 d至数天出现食欲不振或废绝。少数猪只是呕吐,出现灰褐色呈现喷射状的水样腹泻,较少死亡。哺乳母猪的抵抗能力不同,有些与病仔猪接触。反复感染,症状较重,体温升高、泌乳停止。呕吐和腹泻,其主要特征是全群发生激烈的水样腹泻,体温一般不高,采食量略有减少,最后因脱水而死亡。

5 病理的变化

视觉观变化,剖检尸体失水、结膜苍白、发绀,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粘膜充血、初血。肠内充满灰白色至黄绿色的液体,肠壁菲薄透明而没有弹性,肠管扩张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淋巴管内没有乳糜。用显微镜观察,病猪小肠绒毛显著萎缩。肠上皮变性明显,上皮细胞不是柱形而是扁平或方形的未成熟细胞。黏膜固有层内可见浆液渗出和细胞浸润。肾曲细尿管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并含有白色尿酸盐类。一部分仔猪有并发性肺炎病变。

6 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可综合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要进行实验室检查。该病主要多发生于冬季,传染速度快,各种年龄的猪都可传染发病,症状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病猪嫉妒口渴。10 d内的仔猪病死率可达100%;而肥育猪及成年猪几乎不死亡,经5~7 d恢复。小肠绒毛萎缩。小肠壁变薄,呈半透明,肠管扩张,充满半液体或液体的内容物。空肠和回肠绒毛长度与肠腺隐窝深度之比,正常猪为7:1,而病猪为1:1以这些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6.1 病毒分离和鉴定

取病猪的肝拭、粪、肠内容物和回肠段为病料经口感染5 d仔猪或将病料处理后接种于仔猪,根据产生TGE典型症状,病变,在细胞培养上能看到产生细胞病变,并用标准抗TGEV的血清做中和试验惊醒鉴定,另一种方法是应用免疫电镜检查病毒。

6.2 血清学诊断

取急性和康复期双份血清样品,经56 ℃30 min能灭活,使用二倍法稀释,每个稀释度均相同量的该病毒悬液混合,置37 ℃60 min,然后取混合液0.1 mL接种PK15细胞单层培养,经培养24~48 h来看结果,凡能中和50%以上试管内病毒的生长的最高血清稀释液,即为该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康复期血清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者就是阳性。

该病在诊断鉴别时,还应与猪流行性腹泻。猪大肠杆菌病和猪轮状病毒感染相区别。

6.2.1 改病愈猪流行性腹泻的鉴(区)别

(1)不同点。这两种病的发病季节都在冬季;都有水样腹泻。

(2)不同点。猪传染性胃肠炎传播更迅速,而猪流行性腹泻传播较缓慢;猪流行性腹泻病变仅限于小肠、肠系膜、淋巴结,而猪传染性胃肠炎,除上述病变外,还可见胃内充满凝乳块,胃粘膜充血。

6.2.2 猪传染性胃肠炎于猪轮状病毒感染的鉴(区)别

(1)共同点。这两种病都发生于仔猪,都以腹泻和脱水为这样的特征;潜伏期都较短,两种病的传播速度迅速,发病都呈季节性;粪便都呈水样腹泻粪便都呈黄色或灰色,小肠绒毛呈萎缩状。

(2)不同点。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生于冬季,春季及寒冷季节,而猪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晚秋、冬季和早春季节;猪传染性胃肠炎,对于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和死亡率都较高,可达100%,而猪轮状病毒感染发病的一半都是8周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较低,不会超过50%;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而猪轮状病毒无此症状。

6.2.3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大肠杆菌病的鉴(区)别

(1)共同点。这两种发病的猪只都是仔猪。

(2)不同点。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而猪大肠杆菌没有明显季节性;猪传染性胃肠炎对于患病猪只病死率较高,而猪大肠杆菌病死亡率较低;两种病都有腹泻的症状,而猪大肠杆菌除了腹泻外,仔猪会出现水肿的症状。

7 防治

7.1 预防措施

平时要搞好猪舍的消毒工作,生活区的卫生也要搞好,工作人员不能乱串猪舍严格控制好外来人员的出入。若本猪场发病时外来人员及车辆禁止入内,场内人员也不能随意外出,搞好封锁工作;工作人员若有特殊情况出去后返回时,要进行全面消毒。注意不从疫区或病猪场引进猪只,以免传染该病。

当猪群发生该病时,应立即隔离病猪,用消毒药对猪舍、环境、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全面消毒,尚未发现的猪只应立即隔离刀安全的圈舍饲养,与发病的猪只保持一定的距离,预防主要抓好饲养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要防寒保暖,加强饲养,并且所注意阳光照射,多用高温草木灰、石灰浆对圈舍进行全面消毒。

在平时,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对于妊娠母猪在产前45 d及15 d进行和肌肉注射和滴鼻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各1 mL,对于仔猪也可以再1~2日龄口服免疫接种,4~5 d即可产生免疫力,从而增强仔猪抵抗力。消毒时一般要做到彻底消毒,消毒可选用0.1%新吉尔灰、0.2%~1.5%过氧乙酸、1%~2%氢氧化钠溶液、生石灰、二率异氢尿酸及0.05%的白毒杀溶。

注意猪场消毒时,不能经常使用同一种消毒药,防治细菌形成抵抗力。夏天一般每隔2 d消毒一次,冬天一般7 d消毒一次:在疫病流行时期,夏天每天消毒一次,冬天每周消毒3次。消毒时,要保证作用时间,让消毒剂与消毒对象有充分的接触时间。

加强管理,坚持自繁自养,不从其他地方购猪;冬季特别要注意提高饲料中能量饲料的供应,选用添加优质油脂饲料;保温,保持地面干燥。该病对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均无效,重在管理、疫苗注射、增强猪的体质和免疫力,使猪场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7.2 治疗

目前,猪传染性胃肠炎尚无特效药,只有对症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治继发细菌感染和合并感染。以对症疗法可以减轻失水,酸中毒和防治继发感染,对于失水过多的病猪,经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平时加强护理,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最好在饮水中加含有电解质和营养成分。一般在1 000 mL水中分别加入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氢1.5 g,葡萄糖20 g,混合均匀,全天饮用,保持猪舍温暖和干燥,同时配合抗生素,进行肌肉注射,3 d/次,连用2次。

抑制肠蠕动,制止腹泻,用鞣酸蛋白片,药用碳(活性碳),白陶土(高岭土)及阿托品。

病情较重的,可用10%葡萄糖溶液10~50 g/kg体质量,维生素C注射0.2~0.5 g/kg体质量,安纳珈0.5~2 g/kg体质量,混合均匀后一次性脉注射或腹腔注射。

猪传染性胃肠炎属于典型的局部感染,黏膜免疫产生IGA具有感染能力,细胞介质应答对于抗感染也起到重要作用,仔猪可以通过初乳获得抗体,而免于发病,但在仔猪吃初乳时,必须用0.01%~0.05%的高锰酸钾消毒液对母猪的乳头清洗消毒并擦干,还要挤掉乳头的第一滴乳。

控制继发感染,用抗菌素,如磺胺类、沙星类、甲氧苄啶(TMP)和二甲氧苄啶(DVD)等物药。

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10~15 mL/kg体质量进行静脉注射。

中药疗法:乌梅3 g,陈皮1 g,柯子2g,荆芥1 g,猪苓0.2 g,厚朴1 g,黄伯1 g,茯苓1 g,山楂3 g,苍术1 g,黄连0.1 g,甘草1 g。用法:混合后煎汤灌服,煎成浓汤后,1次/d,3 d服完。

参考文献

[1]李立山,张周.养猪与猪病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周元军,田夫林.养猪防治技术问答[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3]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病原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大果紫檀叶斑病的病原鉴定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四川省PPV与PCV2的病原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