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季人工授粉对红皮红肉型火龙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15-06-24李所清罗照西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红皮果率红肉

李所清,黄 云,何 敏,罗照西

(四川省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四川 攀枝花 617061)

雨季人工授粉对红皮红肉型火龙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李所清,黄 云,何 敏,罗照西

(四川省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四川 攀枝花 617061)

以红皮红肉型火龙果为材料,雨季天通过花朵套袋后进行人工异花授粉与自然授粉对座果率、果实商品性、品质及产量的比较,结果表明:各处理间果实的品质无显著差异,但套袋授粉处理后可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商品性,经济效益得到大幅的提升。劳动力充足的情况下,雨季天套袋授粉在生产上是一种提高产量具可操作、简单有效的实用技术。

红肉型火龙果;雨季天;授粉;产量;品质

火龙果原产于中美洲,植后大约12~14个月即可开花结果。火龙果花期从5~10月份,谢花后30~40d即可采收,植后第3年进入盛果期,产量达1500kg/667m2以上。由于红皮红肉型火龙果开花期主要集中在6~9月,而此时攀枝花地区正是雨季天,降雨给火龙果授粉操作带来不便,雨水的冲刷造成花粉流失,导致授粉受精不良、座果率低、果实偏小、产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种果积极性。

本文以红皮红肉火龙果为材料,雨季天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和自然授粉比较试验,根据不同授粉处理对红肉型火龙果座果率、产量、果实生长情况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探索研究,为火龙果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7年生的红皮红肉型火龙果。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时间及地点 2015年7月1日至8月9日晚间均是中雨的天气,且当晚下雨持续时间较长,在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火龙果生产基地进行试验。

1.2.2 试验设计 随机选取长势一致、晚上可集中成片开花的植株,在植株的不同方向选择当天可开放的花蕾。处理分别为A:套袋后人工异花花粉(套袋授粉,下同);CK:对照(只对花朵进行挂牌)2个,每个处理5朵花,3次重复共30朵花。

于下午7时前用长宽30cm×28cm的白色塑料袋将花蕾进行套袋处理。如果花蕾上有水珠,则用干的毛巾将表面的水擦干,并对套袋的花蕾进行挂牌,对照处理只进行挂牌。采集授粉树的花蕾也采用上述的方式进行套袋。

1.2.3 授粉方法

1.2.3.1 花粉的采集 花开放后将授粉用的花朵剪下,去掉塑料袋,花朵喇叭口朝下,将花粉抖落在授粉用的器皿内,随采随用,避免失去活力,影响授粉效果。

1.2.3.2 授粉 从侧面将套在花朵上的塑料袋轻取一半,露出雌蕊后,用毛笔蘸取器皿内的花粉进行授粉,授粉后用塑料袋将花朵进行套袋以防雨水冲刷柱头,第2d中午12点以后去袋;对照不用授粉,只挂牌。

1.2.4 试验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 授粉1 周后开始调查座果率,每个处理随机选取2个发育果用数显游标卡尺对果实的纵横径进行生长情况跟踪测量(第1次测定后,用油漆对测定点进行标识,以便固定测量位置),取其平均值进行分析,以后每隔1周测定1次。采收后对每个果实进行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和平均单果重;用手持测糖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按圆球体积进行体积计算。2次授粉试验数据结果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表1 各处理对座果率、单果重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采用2015年8月9日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2.1 不同授粉方式对座果、单果重的影响

从表1的调查结果说明:套袋授粉和自然座果相比,座果率有明显的差异,套袋授粉能显著提高红肉火龙果的座果率,座果率提高67%;套袋授粉处理的平均单果重高于对照的单果重,平均单果重提高171.06g;通过套袋授粉处理后,果实纵径和横径的平均长度均比对照有所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32.96%和31.35%。

2.2 果实生长变化情况

从表2可看出,授粉后1周内,授粉处理的果实体积比对照果实体积大17.144cm3;授粉后7~14d内,授粉处理的果实体积与对照果实的体积均有增长,授粉处理的果实日增幅体积比对照高2.5倍;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果实体积的净增长量逐渐下降,授粉后28~35d套袋授粉处理的果实体积快速增长,且净增长量在生长周期内是最大的1次;35d后授粉处理的果实体积增长量变小,而对照的果实体积缩减量快速增加。

表2 各处理果实体积变化情况表

2.3 授粉后对果实商品率的影响

按以下标准进行果品分级:一级果果重大于300g,二级果250~300g,三级果200~250g,四级果小于200g。

从表3可以看出,雨季天套袋授粉处理后,一级果品率达61.5%以上,而自然授粉的三四级果品率高达67%左右;雨季天套袋授粉处理增加了果实的一级果品率,提高了火龙果的商品性。

表3 不同处理果实分级情况表

2.4 不同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套袋授粉处理果实可食率73.96%~81.17%之间,对照处理3个果实可食率分别为48.3%、50%、77.82%;套袋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2%~13.3%之间,对照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13%之间。除对照处理的部分小果可食率较低外,从总体来看两处理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差异。

2.5 不同处理的经济效益比较

雨季天一批花果,按每柱火龙果开8朵花,种植110株/667m2进行计算产量;当地水果批发价一、二级果品8元/kg,三、四级果品零售4元/kg计算价值。

表4 不同处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注:材料费主要用于购买照明、防雨工具,塑料袋等

从表4可看出,雨季天1批花果经套袋授粉处理后,产量比对照高224.31kg/667m2,产值1939.85元/667m2,扣除成本后,利润1689.85元/667m2,比对照增收1541.23元。因此雨季天对红皮红肉型火龙果进行套袋并人工异花授粉可以提高火龙果的产值,效益较明显。

3 讨论

(1)本次试验进一步验证了红肉型火龙果人工授粉后果实体积增长出现2次生长高峰。生产中在生长发育高峰来临前及时供给水肥,以利于果实纵横茎的生长,更好地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

(2)雨季天套袋人工异花授粉能提高座果率、单果重量,有利于提高红肉型火龙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建议在生产中采用先套袋再进行人工异花授粉,以保证火龙果高产稳产。

(3)由于火龙果开花期均在夜间,雨季天夜间授粉操作较为不便,小规模种植户可以采用套袋人工授粉,而对于大规模的公司种植较为不适宜,因此人工授粉严重影响了火龙果的发展。目前我国南方部分火龙果科研单位、种植园已选育出能自花结实的新品种,今后在生产中,可逐步对能自花结实的新品种进行引进种植,以利于红肉型火龙果的健康发展。

[1]胡子有,梁桂东,黄海生,等.人工授粉与自然授粉对火龙果果实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13):39-53.

[2]韦茜,李仕品,陈家龙,等.火龙果授粉技术[J].福建果树,2004(4):49-50.

[3]赵志平,张阳梅.红肉型火龙果雨季授粉技术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3(2):223-227.

[4]李所清,罗照西,黄云,等.人工授粉对红皮红肉型火龙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14(3):39-41.

[5]韦茜,李仕品.火龙果授粉技术[J].福建果树,2004(4):49-50.

猜你喜欢

红皮果率红肉
伊朗红肉月产量增长11%
加工红肉才是影响健康的“罪魁祸首”
新西兰红肉出口保持强劲态势
枣树如何提高座果率
红肉蜜柚在合川引种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邻居
红皮萝卜新品种潍萝卜5号的选育
枣树杂交育种中提高着果率和种子得率的措施
三味红药合十味乳香涂剂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30例临床疗效观察
风媒对猕猴桃授粉作用微弱